丹青为时著——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剪纸作品展美术类特邀作品选登(十五)

2021-06-23 10:13:5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波澜壮阔的百年进程中,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这是我们记忆和追溯的源头,也是广大美术工作者为时代造像、为时代创作的底本。

近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剪纸作品展”即将亮相山东美术馆,为更好展示本次展览的美术作品,诠释美术作品的主题性创作,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选取了部分美术家近期创作的美术作品,以微信公众号形式做专题推送,将参展美术作品、美术家创作谈/手记,以及部分创作过程相结合,希望以更加全面、立体的方式完成对本次展览的多角度解读。以飨读者。

图片

《碑心石的故事》

图片

图2: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青岛市档案馆刘欣推开了大港火车站的大门,一段被尘封的记忆也随之被打开。

图片

图3:这些卧在铁轨旁的石头本应该在北京,却又为何留在了这里直到今天….刘欣抚摸着它们,心中不禁思绪万千。

图片

图4:经过一番周折,刘欣来到了段学民的老家——石头村,当年贫困的小山村如今已经成为小康村,宽阔的道路两边是整齐的房屋,远处的山上,郁郁葱葱的果园星罗棋布。

图片

图5:幽静的小巷里,刘欣在一处二层小楼前停下了脚步,这里住着段学民的后人,刘欣心想∶或许他能知道当年发生了些什么,怀着忐忑的心情,刘欣敲响了门。

图片

图6:这位就是段学民的儿子——段世平,他告诉刘欣,旧社会山里穷,父亲从小只能跟着爷爷打石头卖力气,解放后他去了浮山料石场,因为扎实能干,便被破格提拔为领山,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事就是参与开采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

图片

图7:这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画,段学民卧病在床后也会时不时地让儿子拿给自己看看。刘欣对这值老石匠的经历愈加好奇了于是段世平开始缓缓讲述父亲当年的故事。

图片

图8:1952年冬,国家选定了浮山作为碑心石的开采地点,300多吨的料石,还要提前三个月完成,让所有人都犯了难,于是,他们不断地思考开采方法。几个月后,段学民想到了办法。

图片

图9:刘欣的调研汇报后,对其中闷炮的描述提出了质疑。刘欣再次联系段世平,但他也不确定当年是否使用过炸药。刘欣通过翻阅份外调的《青岛日报》原件上找到了答案,原来碑心石真的是石匠们放弃了打石炮的办法,生生用双手凿出来的。

图片

图10:段学民提出的新办法就是,把毛料尺寸放大,这样就能够保护中间的料石。还将传统的从侧面开改为从上往下开,最后用千斤顶就能将大石头顶出来。最终,这个办法既省时间又能省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大金顶上,一出百人挥锤凿巨石的好戏,上演了。

图片

图11:在开采的过程中,段学民突然意识到,碑心石的外表虽然验证过没有裂痕,但是难保在碑石内部有裂痕,于是段学民又提议放水验证。但附近没有水,这么多的水从哪里来?

图片

图12: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挑水,一时间浮山料石场的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更有附近的村民,将自家的墙推了,贡献出水井让大家用。在众人的努力下,石槽终于被灌满了水。

图片

图13:终于来到验石的日子,段学民下到石槽里,仔细地检查料石,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良久之后,段学民喃喃的说道成了,成了!听闻此言,众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欢呼声响彻大金顶。

图片

图14:1953年7月10日、大料石开始搬运、工人们铺上铁轨,垫上枕木,再把钢索缠在巨石的身上,然后用滑轮将巨石运下了山。为了运石,村民贡献了粮田,修了临时路,再在石料下垫上滚木,用拖拉机一点一点地拖到了车站。1953年10月大石头成功抵达北京。

图片

图15:正是当年解放后的人民当家作主,才让这些工人们迸发出如此惊人的力量完成了这件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刘欣再次来到大港火车站,望着生锈的铁轨,恍惚间似乎看到了段学民的身影,他望着远去的抗着碑心石的火车,刘欣的耳边又再次隐隐听到当年那滚滚的鸣笛声......

图片

图16:两人从回忆中醒来,刘欣询问当年段学民是否去过北京,段世平却说父亲当年退休后就回了老家,再也没离开过。刘欣将段学民的一份档案递了过去,上面写着将来,我一定要去北京……,段世平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当年父亲未完成的心愿。

《碑心石的故事》梗概

1953年夏,青岛的浮山大金顶上,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用的碑心石及碑座和栏杆的料总共1600多吨被开采了出来。在60多年前,浮山上没有电、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青岛石匠段学民和工友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重重困难,硬是用手中的锤子和凿子,一锤一锤一凿一凿地将这块三百余吨碑心石大料石完整的啃了下来。这么大的石料,万一有一丝瑕疵,纪念碑就会受到影响。石匠段学民和工友们又克服山上没有水的困难,一桶一桶的往山上挑水验石,最终大石料验收完没有一丝裂纹。

图片

创作过程

大石料开始运输。青岛农民贡献良田,修了临时路;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青岛的运输工人在石料底下垫上圆木,用拖拉机一点一点地拖到铁路旁。大石头太大太重了,两节平板车都装不下。段学民他们又赶去了货场为大石料进行了一次瘦身。10月份,大石料安全抵达北京。就这样,在那个中国刚解放的年代,当家作主的青岛工人,演绎了一段用自己的深情和汗水向人民英雄致敬的感人故事。

创作过程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前夕,青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刘欣挖掘档案史料,以档案中一个石匠的心愿为线索,唤醒了这段被尘封的历史,让前辈留下的碑心石精神得到传承和光大,也对档案工作者为历史负责的涵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艺术简历

窦凤至,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俄罗斯美术家协会荣誉会员,欧美同学会留俄(苏)美术院校山东分会副会长、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督学,水彩二工作室主任。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艺术简历

窦易,青岛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水彩画会会员。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中国包装之星三等奖;获国家级外观专利设计。

责任编辑: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