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对话”征文展播|老胡家的1314:一颗红心三代传,“老中青”四名党员

2021-02-25 11:24:4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胡月强

好的家风对于个人而言,是构成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对于社会而言,是构成社会公德的强大力量。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从古至今都昭示了家风在兴家安邦中不容轻视、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

秉承好家风,传递正能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责任。父母思想进步,知书达礼,开明贤达,十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现已是耄耋之年,头脑清晰,尚能自理。全家人秉承祖上立下的16字家训——崇文尚德,遵纪守法,自强不息,勤俭持家。个个事业有成,整个大家庭和和睦睦,其乐融融,2019年被评为“庆云县首届文明家庭”。

生在旧社会的父亲,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多么渴望过上当家做主、吃饱穿暖的好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1952年,父亲16岁就成了一名教书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默默奉献了半辈子。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共产党打天下不容易,你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要知道感恩,不能忘本。”并要求我们谨记家训,违反法度的事坚决不做,违背公德的事坚决不为,不得沾公家的便宜。我和哥哥身居要位、手握实权,几十年未犯错误,这些都得益于父亲的正统教育和以身作则。

哥哥在县农行工作,从一名小职员干起,苦练基本功,各项业务出类拔萃,几十年,谨记家训,处处时时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章,不忘初心,担任领导职务二十余年,几次被评为省市农行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现已退休。父亲年轻时喜爱吹拉弹唱,哥哥天资聪慧、悟性高,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精通各种乐器,最有造诣的当属京胡演奏。退休后他作为一共产党员,闲而不休,精心研究,潜心苦练,积极服务庆云县文化事业,经常参与市农行系统和县里的文化活动,为农行健康发展和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1985年,我高中毕业分配到庆云县供电公司,一上班就被任命为供电所会计。三年后,27岁提拔为供电所所长,两年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所长是一个有权有钱的重要岗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各所配置了摩托车,我年轻争强好胜,想买一辆进口车风光一把,被父亲知晓后召回家,狠狠批评了一顿:“年纪轻轻,应以事业为重,不要出风头,有攀比思想,买一辆便宜的并不影响干好工作,别忘了你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近二十年的所长生涯,我铭记党员第一身份,谨记家训,念念不忘父亲的谆谆教诲,对工作兢兢业业,为庆云县供电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曾被山东省电力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

人过中年因病从主要管理岗位退下来,短时期感觉很幸福,时间一长,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作为一名组织培养多年的共产党员,难道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混到退休,我不止一次地拷问自己。因上学时喜欢舞文弄墨,于是,我瞄准了文学创作这条艰辛之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近10年的苦心励志,幸福终于来敲门,相继出版了散文集《抹不掉的记忆》、小说集《回归》,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论文几百万字,获得各种奖项五十多个,为电力事业和庆云县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现年近花甲,我将珍惜时光,倍加努力,决心在有限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苦练本领,用无畏的斗志、无限的热情、无穷的智慧,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党放歌,为党旗争辉,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儿子受家庭熏陶,积极上进,性格阳光,读大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部队历练了两年,考取了公务员,现从事某乡政府纪检监察工作。

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我家三代“老中青”四名党员,对党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牢记身份,初心不改,谨记家训,用生命之歌,唱响“秉承好家风,传递正能量”的主旋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作者系山东作协会员、中国电力作协会员,曾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论文几百万字,获奖五十多项;2013年出版散文集《抹不掉的记忆》,2016年出版小说集《回归》。

相关链接:

长图|大众日报“跨越百年的对话”主题征文大赛征集令

责任编辑: 蔡继钗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