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查精读|特色店长成记:不仅是“针尖上削铁”
大众日报记者 于新悦
2023-06-02 09:58:0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街区,往往是城市的地标和消费增长的助推器。一个个不同业态的特色店铺组成其血肉肌理,成为核心吸引力。特色店同样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消费升级、百姓就业。它们有着怎样的独特“生意经”?有哪些创新?面临什么问题?日前,记者到济南、青岛、淄博等市的特色店蹲点采访,推出了《特色店:“小而美”里的生意经》,为读者方便阅读,现推出精读版。
原文请点击: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2131_1148016.html
排队一小时,就为这碗馄饨
在青岛市市南区金门路街道逍遥社区的一条小巷内,隐藏着一家名为“沙布袋”的馄饨店。不起眼的店面、简单的桌椅、拥挤的餐位,很难想象这家店曾吸引了不少演艺界名人前来打卡。平日里,这里也是一座难求。
店主于卫刚今年50多岁了,被食客亲切地称为老于。“每天早上五六点钟来店里准备,九点开门,营业到中午两点半,下午五点钟再开始,到九点半左右结束。”老于说,从20年前开店起,他一直重复着这样的生活。现在,店里平均每天能卖出馄饨300碗。
今年五一期间,排队的人从小巷子拐到大马路上,高峰期想吃上一碗馄饨,得等上一个多小时。青岛的馄饨店很多,“沙布袋”能如此火爆,秘诀是什么?在老于看来,离不了“特色”两个字。
最初,馄饨都是普通的猪肉馅或者三鲜馅,有一回,附近大酒店的一名厨师来店里吃馄饨,评价说“差点‘鲜味’”。听了他的话,老于便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馅料变得更丰富?经过不断地尝试,他研制出了皮蛋肉、咸蛋黄肉、扇贝柱、海蛎子等既让人耳目一新又极具青岛特色的新品。现在,青岛的许多馄饨店都有了这些馅料的馄饨,这让老于很是自豪。
目前,在青岛有四家“沙布袋”馄饨店,其中两家是加盟。老于打造了两小间冷库,馄饨都在老店统一加工好后,配送到各个分店。“分店开业之后,对缓解老店的客流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老于说,但对于下一步继续扩大规模,他也有担忧,一是精力有限,铺不了那么大的摊子;二是怕加盟店品控不严,砸了招牌。“比起扩大规模,我更希望能做百年老店,细水长流。”他说。
复古照相馆,每天500人
坐落在青岛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三江里,保留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肌理。百年前,这里因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商人组建的“三江会馆”而闻名。如今,这片老建筑搬来了许多“年轻店铺”。
一家名为“失物招领”的照相馆,今年年初开业后一直表现不俗。尤其是五一期间,每天接待顾客超过500人,一天十几个小时,前来拍照的90后、00后把10余平方米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
“我们这个模式挺新的,可能找不出第二家。最初也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没想到这么火。”店铺负责人左象介绍。30多岁的左象是一名职业摄影师,以前从事商业摄影工作。“这些年,随着P图技术和美颜、滤镜的不断发展,大家拍出的照片都是‘美图’,照片好像逐渐失去了真实感。”他说。
正是怀着这样的理念,左象与朋友合作,开起了这家特色店。这里提供老式相机、拍立得等复古摄影,都是“一次成像”。还有堪称“镇店之宝”的湿板摄影,这种拍摄方式目前在国内鲜见,而店内的价格也高达2000元每张。“虽然价格不便宜,但还是有挺多消费者愿意花钱试一试。”左象说。
一位年轻摄影师的“灵光一闪”,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体验,这样复古又新潮的特色店,培育着新的消费增长点。
面对“网红经济”,他很“冷淡”
无论是直播的带动,还是社交媒体的引流,特色店面临的不只是消费升级的驱动,还有数字技术的赋能。后者帮助传统商贸企业打破连接消费者的时空限制,拓展商品与服务的触达范围。
在济南曲水亭街开店卖芙蓉酥的赵一(化名),处在“网红经济”的不安中。
“很多时候,红是一时的。有的网红店,有时候一来好几台摄像机对着拍,但其实就是打个卡拍个照,顾客第二次还是不愿买。”因此,他谢绝了很多网红探店,希望以顾客口口相传的方式让生意慢慢变红火。
今年,他把芙蓉酥的包装“化繁为简”,将以前专门定制的“华丽包装盒”去掉,只用一层油纸包着。在他看来,那些华丽的包装盒,其实是顺从了很多特产礼品店注重包装的售卖逻辑。“羊毛出在羊身上,费用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承担。与其在包装上做文章,不如直接让客人看到产品的品质和实惠的价格。”他说。
一家售卖水晶、银饰等饰品的特色店老板梁红也认为,在一些视频平台引流需要花不少钱,这对于店铺来说不是小数目。“与其这样,不如不花这个钱,让利给消费者。”
爆点,怎么找?
实际上,今年年初开业的青岛“三江里”并非简单的商业街区。三江里街区运营负责人徐国栋说,街区主打里院文化,配套了以年轻人为目标群体的人才公寓,以及烘焙、书房、咖啡等众多具备青春气息的产业,以打造融合居住、文化、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共享社区。民宿等刚开门纳客不久,五一期间就全被订满。
“我们为进驻的商铺减免了前三个月的房租,并且后期的房租也低于其他地方。”在徐国栋看来,街区想要做活做火,离不开商户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我们希望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新业态进驻,将此处打造为年轻人创业的空间。”
2022年,中山路片区入选山东城市更新试点名单,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路、银鱼巷、三江里、太兴里已成为青岛时尚消费地标。一家名为Berry Beans的咖啡店是首个进驻银鱼巷的品牌,以技术含量较高的冰滴咖啡为特色,整体产品偏中高端。“在青岛,海景咖啡店比较多,但我们选择了银鱼巷,主要是喜欢这里的老建筑。”店长说。
在咖啡店店长看来,节庆活动是提高客流的重要方式。日前,由青岛市商务局和市北区人民政府指导举办的海东东咖啡节,吸引了来自上海、北京、天津等15个省市的200多个咖啡品牌。活动一方面针对年轻群体提供了一系列的消费服务,形成了一个创新消费链;另一方面让咖啡从业者有了交流的机会,实现了业内优质资源流动、整合。
“针尖上削铁”
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对于店主而言,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全程充满了挑战。有店主表示,有时能感觉是在“针尖上削铁”,必须认真做好经营,才能盈利。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经营成本压力大是这些特色店经营者普遍面临的问题。首先是房租较高,有人因为房租不断搬家、缩小商铺面积;有人受制于房租,不敢搬去目标客户群人流更大的景区附近。其次,“压货”让资金流动性差,使得店主不敢扩大投资。此外,对餐饮行业特色店来说,员工老龄化、招工难等也是限制其扩大规模的因素之一,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希望更多金融机构能推出“小而美”贷款项目,降低融资难度;有关部门拿出资源,激励物业产权方降房租、减免摊位费;分类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等,以多种途径引导特色店“向阳生长”。
策划 娄和军
记者 于新悦
责任编辑: 禹亚宁 签审: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