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大众日报记者 贺莹莹

2023-12-01 18:26:1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宽敞明亮的大厅、指引清晰的标识、温馨和谐的多功能室……在禹城市市中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家庭婚恋、经济纠纷、消费维权、劳动就业等纷争,在这里均可“一站式”找到解决方案。

“当天申请,当天回应,不用再去来回跑多个部门了,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整个调解过程很专业,结果也很满意,真是太方便了。”刚在消费维权调解协议书上签完字的当事人刘先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在以前,群众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往往要多地跑、多头跑、反复跑,耗时又耗力。

抓硬件提升,实现资源整合、集约高效

眼前的崭新气象得益于市中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路径探索。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力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市中街道高标准打造了综合治理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双中心”,按照“一厅五室”建设标准,将综治、信访、调解、禁毒、反邪教、热线、退役军人服务站等部门纳入综治中心办公;在便民大厅,设立“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汇集民政、人社、司法、市民热线等部门,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通过完善‘双中心’,实现“单打独斗”变“部门联合”,不断提高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市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冬表示。

抓机制创新,实现接诉即办、就近调解

“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的要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中街道自上而下打好“创新牌”,念好“快”字诀:响应快、办事快、尽快让群众满意。通过接诉即办,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速度更快一点,群众获得感更多一些。

“每天看看小程序上的问题,早成了一种习惯,只要看到留言,我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去现场看一看。”市中街道鬲津社区专职网格员郭春燕说。

郭春燕提到的“微连心”小程序正是市中街道畅通群众诉求搭建的平台,辖区设置154个城市社区网格,群众可将社区矛盾纠纷通过该小程序及时上报给网格员处理,实现“人在格里,事在格中”。

不仅如此,市中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智慧+”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利用“大数据”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留痕,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

用活“两大平台”是市中街道创新机制,实行“一二三四五六”调解工作法中的重要一环,为能在社区层面有效化解矛盾,街道还探索出矛盾调解“四步走”工作法。各社区在矛盾调解中,采取受理、转办、监管、督导的“四步走”,由社区窗口人员受理居民事项,社区“两委”会商转派给定岗网格社工和群众调解组织共同处理,社区“两委”成员监督,确保调处结果客观公正。在各管区则打造村级矛盾调解室,创建15分钟矛盾调解圈群众遇到矛盾纠纷,15分钟内及时对矛盾纠纷调处,做到“矛盾发现在村内、问题化解在基层”。

抓服务下沉,实现精细精准、群众满意

近日,市中街道新湖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引导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等“五老”进网入格,成立了一支“新湖五老”志愿调节队伍,他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有事找五老,乐居在新湖”。这是新湖社区在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社会治理过程中,探索打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理品牌。

“幸福连廊”、“汇聚一糖调解室”、“红心调解组织”、“晓萌说理调解室”、“石事求实工作室”……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推动下,各社区积极行动,聚焦群众需求,促进协同发力,积极打造群众记得住、叫得出的“一站式矛盾调节”特色服务品牌,让党建引领城市微治理更加可感可及。目前,各社区打造的“一社区一品牌”已见雏形,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关口前移”让调节工作见成效。今年以来,已及时精准化解大小矛盾纠纷200余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个,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大量矛盾纠纷。

“接下来,市中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以多渠道收集群众需求、多形式打造服务阵地、多元化开展服务活动、多矩阵培育活动品牌为抓手,持续激发基层治理动能活力,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效能,使其形成 ‘聚资源、聚智慧、聚人心、聚活力’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市中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晓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于保升 徐成健 记者 贺莹莹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