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日记 | 宝贵的混采区通行证

大众日报记者 王建

2021-07-28 20:4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隔着双层幕挡的采访

“你有混采区通行证吗?”在东京奥运会比赛现场采访,这是每个记者必须回答的问题。必须回答说明重要。在东京奥运会上,要问媒体记者们什么东西最宝贵,回答肯定是混采区通行证。

我第一次听说混采区通行区是在射击赛场。7月26日,我乘车到朝霞射击场观看魏萌的女子飞碟双向射击比赛。一到场馆,提前到达的中国记者就告诉我要到场馆的媒体中心申请一个证。什么证?我赶紧来到媒体中心,一问才知道是用于进入混采区的通行证。

之前已经提到过,为了防控疫情,东京奥运会启用了媒体场馆预约系统,控制到场馆采访的记者人数。和场馆预约一样,混采区通行证也是为了防控疫情而采取的措施。与场馆相比,混采区容纳的人数更少,通行证数量十分有限,可谓一证难求。场馆预约已经不容易,再加上混采区通行证,采访难上加难。

我到射击场的时候,距离比赛开始还有半小时左右,混采区通行区已经被领完。志愿者告诉我可以把信息填在候补栏中,比赛结束后在混采区入口排队,里面有了空缺就可以进入。

混采区是运动员在赛后的必经之路,此时比赛刚刚结束,他们所说的一切最接近于比赛时的所思所想,而对于没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来说,他们没有机会参加赛后新闻发布会,在混采区是唯一能采访到他们的机会。混采区采访如此重要,即使是候补的机会也要抓住。

比赛结束后,我第一个来到混采区入口等待,却始终没有等来进入的机会。后来,我才发现,除了控制总量,现场工作人员还会平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人数。因为混采区里没有德国记者,我身后的一名德国记者得以进入,而在我之前已有三四名中国记者进入了混采区,我不可能再有进入的机会了。

即便进入了混采区,采访也不容易。根据防疫规定,记者和运动员要间隔两米。混采进行的时候,男子双向飞碟比赛开始热身,现场放着音乐,枪声和音乐声交织在一起,非常吵闹。运动员和记者都要趴在栏杆上,身体使劲向前探,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看起来非常辛苦。

就在我以为将错过混采区采访时,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工作人员带错了路,魏萌没有经过混采区。

射击赛场混采区通行证一证难求,作为高需赛事的游泳决赛更是如此。7月28日,我早早赶到东京水上运动中心,仍然扑了个空。

没有混采区通行区就完全没有办法了吗?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是三个字:耐心等。女子200米自由泳决赛结束后,我就一直等在混采区的入口。功夫不负有心人,等了一会后,一位工作人员走出来问我:“你想进来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把我带入了混采区,我因此幸运地赶上了对山东姑娘杨浚瑄的采访。

(大众日报客户端特派记者 王建 东京报道)

责任编辑: 李伟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