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 “北上广”人口增长变缓,济青迎来城市人口壮大新机遇

大众日报记者 周学泽

2022-04-10 13:16:2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周学泽

光明日报报道,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根据已公布的29个重点城市数据排名来看,成都、杭州2021年净增人口分别为24.5万和23.9万,拔得头筹;排名前十的,还有青岛、郑州、宁波、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北上广”的人口增量不如“新一线”,2021年北京人口继续负增长0.4万,上海人口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

(单位:万人;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局统计年鉴 各市公报)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口增长变缓,青岛、郑州、宁波、南京等“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长加速,这的确是国内城市人口变化中的新现象。值得注意是,山东的青岛和济南,在过去一年人口增长表现不俗。

3月17日,青岛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发布《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青岛市人口总量平稳增长,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25.6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9%,与上年末相比,增加了15.1万人;与第七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1.5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17%,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38.13万人。

3月4日,济南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发布《2021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常住人口933.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92.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2%,比上年末提高0.7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8万人,比上年增长9.2%。

过去一年,青岛常住人口增长15.1万人,济南常住人口增长9.44万,两个数据都亮眼,均超过了“北上广”过去一年的人口增量。这一“增量”是过去10年势头的延续。2021年5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信息,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从人口增量看,济南、青岛常住人口十年增加均超百万。

“北上广”人口增长迟缓甚至下降,“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长迅速,表明济南青岛等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城市正迎来壮大发展的“黄金期”。记者观察,这一“黄金期”是有各种因素促成的。

一是考虑到超大型城市的资源负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和上海主动限制人口增长。201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城市人口规模差别化调控的信号由此开启。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出台,要求将常住人口总量长期控制在2300万;2018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出台,要求将常住人口总量长期控制在2500万左右。在这一背景下,北京、上海两个一线城市人口增长放缓,这给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发展带来机会。

二是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城市,因势利导,主动创造条件吸引人口人才,促进了人口聚集。为吸引更多人口和人才,2020年4月,济南出台《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对有在济南从业、居住意愿的外地人员,全面取消在城区、镇区落户迁入条件限制,济南由此成为全国继沈阳和南昌之后第3个“零门槛”落户的省会。6月1日开始执行“户籍新政”细则,允许“非驻济高校在校学生”落户,取消中专学历人员参保限制和技术技能职级限制,租赁住房也可以落户,有职业、无住所也能落户,并“按投靠途径申请亲属(配偶、子女、父母、(外)祖父母、(外)孙子女、兄弟姐妹)迁济落户”。

2018年1月,青岛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2018年4月,青岛出台人才落户新政,首次提出45岁以下的本科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2019年6月,这一落户门槛放宽到40岁以下的专科生。2020年2月,青岛出台21条新政,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门槛从专科生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已落户的可享受本市购房、申请人才公寓等政策。2020年2月,青岛又出台加强人才住房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提出年内全市将建设和筹集不少于10万套人才住房。

2021年,青岛常住人口增长15.1万人,济南常住人口增长9.44万,是城市本身优势和政策优势叠加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国内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人口增长具有“一致性”,比如,成都、杭州年净增人口分别为24.5万和23.9万,位列前二,郑州、宁波、南京等城市也表现不俗。

当然,北京、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仍然具有强大的人才吸引优势,考虑到保持竞争优势等因素,两大城市也不断调整人口人才政策。

2020年9月,《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办法明确,将之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上海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毕业生落户试点的基础上,再开放当地4所名牌大学毕业生落户,说明对年轻人才的重视。

2021年7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提到,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这意味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可直接落户。北京、上海引进人才政策说明,如何吸引年轻人才留下来,这两个城市也有紧迫感。

综合来看,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引进人才的优势在扩大。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向前推进。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指出,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得到增强,城市建设品质逐渐提高,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我国城市化仍有一定空间,而且除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的动力还比较强劲,济南和青岛的城市仍有壮大空间。

近日召开的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牢牢把握新时代特大城市发展和治理规律,当好“三个走在前”排头兵,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争一流,加速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近日召开的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宏伟篇章。

济南和青岛,一个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个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中济南的具体目标是:加快建设动能充沛、实力跃升的现代化强省会;加快建设创新涌动、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强省会;加快建设功能完备、品质一流的现代化强省会;加快建设人民幸福、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省会;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强省会;加快建设治理高效、平安和谐的现代化强省会。

青岛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行了阐释:是拥有雄厚实力、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展现国家形象的高能级城市。今后五年,紧紧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在增强综合发展实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更加注重强化大城市功能,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四个发展导向”,集中发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和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离不开人口集聚人才吸引,济南和青岛人口增长人才聚集,将利于两个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 禹亚宁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