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做好 事情干成 勇创新学科——评《刘凤君与美术考古和骨刻文》

2020-05-25 10:08:4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王志芳

2019年7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赵鹏、秦树景、孙思和宋世桢著《刘凤君与美术考古和骨刻文》(以下简称《刘凤君》)一书)。该书着重对刘凤君教授在山东大学40年的教学研究予以系统而详细的整理与分析。内容主要分为少年及求学时期(1952年—1978年)、主要构建美术考古学理论体系时期(1978年—2001年)、主要鉴定与促成四门塔阿閦佛头像回归时期(2002年—2004年)和主要发现与研究骨刻文时期(2005年—现在)。共20多万字,附图版460多幅。

1978年7月,刘凤君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大学任教至今。在这40多年时间里,他勤奋好学、思敏睿智而又知识宏拓。“学问做好,事情干成,求实创新,乐道至善”,是他修身治学铭规。他有多方面的学术机缘与成就,也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与爱好。所以,该书内容非常丰富, 可以说是对刘先生精彩行程的一段实况录像,都是“由大事穿起来的每个时间节点,璎珞一般华彩、感人” !也是对他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揭谛。

可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供我们学习与研究:

,刘凤君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考古学家、美术史专家、古文字学家、文学家、文物艺术鉴赏家和书法家。《刘凤君》一书告诉我们,他之所以在各领域皆取得了为学术界赞誉和推进学术事业发展的成就,首先因为他有“知识报国,学术为民”的理想初衷和坚定信念,也有执着求索的精进聚力,还有游于艺的传统典雅生活作风。

刘先生不但有学者风范,也有军人气度。他刚毅持恒、豁达且儒雅、令人敬之、慕之!他已有如许丰富成就,可他还是感慨道:“我确实在一直忙碌着,从不敢轻易偷闲,我相信治学的道理与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古人战术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学业上也可以通过拼搏、求生和创新来完成被一般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书中的40年,也正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40年。作为山东大学教授,在教学研究岁月中,可清晰看到时代给予他的机缘与好运。他是时代的幸运者,也是机缘的拥抱者和成功者,还是改革开放40年优秀学者的典范和楷模。

,刘凤君先生学识宽博深厚、著书甚丰,从《美术考古学导论》到《骨刻文》等巨著的写作与跨越,令大家赞叹叫好。但背后的艰难困苦、所付出的超常人努力和探寻事半功倍的科学研究方法多为大家所不知。读过《刘凤君》一书,会醍醐灌顶,方晓大明。

首先,《刘凤君》一书中对他的美术考古学梳理研究较多。他在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读书时,对考古发现的美术作品开始产生浓厚兴趣。从毕业分配山东大学任教始,刘先生就执着于美术考古的研究。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生命的超常规释放使刘先生的付出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异彩。

刘先生治学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超越自我 。他渐渐认识到要建一个美术考古学科 ,必须超越目前一切学者的美术考古研究,晋升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美术考古学科的研究。而任何一个学科的建成都应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三个基本要素。刘先生在总结前人美术考古研究的基础上,十年磨一剑,1995年出版专著《美术考古学导论》,把中国美术考古系统化、规范化,成功构建了美术考古学的理论体系,也为他今后的一系列研究奠定了理论指导思想 。

其次,刘凤君先生在2005年春天发现的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是在他美术考古学理论指导下 ,又一次学业道德至善、知识宽博深厚的展现,是对他治学的又一次完美解释。基于对考古学、古文字学和鉴定等学科的研究与积累,他见到刻字骨片时就确认这是龙山文化时期遗物,上面刻写的是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的源头。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鉴别和研究新事物也是刘先生治学的特点,他也很容易在别人见过而还不认识的资料面前识别出真正意义。

刘凤君先生发现骨刻文,在学界引起了巨大异议风浪。别人还在否定、质疑,或猜测和权衡这件事的时候。他遍查各种文献,探讨古文字知识,冒着寒冷和炎热的天气,对黄河、辽河和淮河流域的许多古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取得了大量的骨刻文实物和相关科学资料。他不但很快将这种早期文字科学命名为“骨刻文”,而且他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等对骨刻文做过测试年代、高倍镜观察和微痕分析等,所得科学数据和结论都证明骨刻文是中国早期文字。他把骨刻文的研究始终放在科学和理论的高度,他连续出版4部骨刻文专著,发表10多篇骨刻文学术论文。《光明日报》和《大众日报》等许多权威媒体发表文章进行报道,报道中援引学界专家对《骨刻文》一书的高度评价:无疑是第一本系统构筑骨刻文学理论框架的专著,也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代表作。

再就是,《刘凤君》一书还详细介绍他与济南四门塔佛头像回归,以及他的书法艺术和教学成就。当人们谈到刘先生多艺集于一身和非凡成就时,大家震惊与叹服的同时,都感到有些不甚理解。细读《刘凤君》一书得到答案,这都是刘先生美术考古学理论的指导和细微妙处的循引与恒久博弈的结果。

2003年3月至12月,刘凤君先生受我国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邀请,赴台鉴定四门塔丢失5年之久的隋代阿閦佛头像。这不但是一个学术鉴定与研究的课题,还具有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刻意义。刘先生为了精准鉴定阿閦佛头像,他采用考古科学的调查与细微分析法。特别是他找到雕刻阿閦佛像的石材,等于找到阿閦佛头像的嫡亲血缘,带到台湾与佛头像石材对比,确认就是济南四门塔丢失的阿閦佛头像 ,他被誉为“四门塔佛头回归的功臣” 。在阿閦佛头像曲折的回归过程中,尽显刘先生的一片拳拳爱国心。 2017年夏季号《山东北大人》 封面编者语:刘凤君“在他自己眼中,美术考古、佛头回归、骨刻文这三件大事,其实是一条轨迹,—颗包裹着自信、真诚与倔强之下的,把学问做好、把事情干成的心。”

刘先生酷爱书法,特别是他的金文书法艺术,将书法创作与美术考古研究结合在一起,科学提出金文书法艺术创作的三个原则和“形”、“墨”、“神”的三字书法创作和审美标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清新典雅、浑厚凝重的金文书法艺术风格。他因此也被誉为“学者书家”。

《刘凤君》一书中还详细记录了他长期招收和指导中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美术考古学、陶瓷史和考古学通论等近20门课程,多次领队主持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他的演讲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因为有美术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和广泛深厚的研究,他演讲分析精深透彻、概括条例而又深入浅出,深得听者仰慕之;二是刘先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修养,举止洒脱大方、笑语神采坦荡,语速快慢适中,尽显儒乡学者风度。2005年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学校推选刘先生代表山东大学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放。

,细读《刘凤君》一书会发现,刘先生不但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也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活动家。他经常和方家交流书法艺术,与文学家畅聊诗歌散文,中央台在山东鉴宝,还特聘刘先生为首席专家,他的太极拳(剑)学徒远远超过他的专业学生。朋友赠他联句“著书惊日短,舞剑伴星稀”,正是刘先生的真实生活写照 。

刘凤君先生在40多年的教学与研究中,与他有直接学术联系和书信交往的教授学者多达数百人。“教好学、写好书、交好友”,这是他经常乐道的生活名言。《刘凤君》一书,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刘先生为代表的专家教授们的展示平台和峰集录,也是许多优秀学者风范和成就的合唱集赞。

责任编辑: 于国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