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迈出五大步 ——山东能源集团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五年改革发展综述

2020-05-27 09:03:4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由大到强的“山能路径”②

□姜玉泰 曾钰淇 逯禹涵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要尽可能地通过强化管理依法营利。山东能源集团领导班子深谙此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位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讲政治没担当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不谋发展没利润的企业同样不是好企业。”

为了发展,山东能源集团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山东能源集团是我省矿井数量最多、各类灾害最重、开采历史最长、治理难度最大的煤炭企业。现有千米深井15对、冲击地压矿井20对,分别占全省的75%和50%,埋深超千米冲击地压矿井占全国的65%,同时还有受水害严重威胁矿井31对、高瓦斯与“双突”矿井16对,安全压力巨大。

虽然矿井众多,但山东能源集团占有的煤炭资源质量差。截止到2015年末,褐煤等劣质煤种资源占20%。

同时,山能的非煤企业众多,涉及7大类46个行业。到2015年末,各类厂网点500余个,120余家企业亏损;煤炭与非煤的营业收入比例为40:60,但利润比例为97:3。

屋漏偏逢连阴雨。作为“新集团、老国企”,山能富余人员多。员工人数最高时达24.2万人,离退休人员达到18万人,年各类工资性费用支出最高达195亿元,部分单位人工成本在总成本构成中的占比一度超过50%。

为破解这些难题,山东能源集团以2015年8月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契机,党政“一班人”不断深入调研,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年年选准切入点、找到发力点、聚焦攻坚点、打造新亮点,五年迈出了五大步。

2016:企稳向好,逆势提升

改制之初的山东能源集团面对爬坡过坎、惨淡求生的艰难困境,集团上下在正视危机中拓展思路,在应对困境中综合施策,在攻坚克难中履职尽责,2015年实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但是,依然面临着盈利水平不够平衡、财务状况不够稳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稳定工作基础仍不牢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有差距“六大不足”。

山高自有客行路。山东能源集团迎难而上,以滚石上山的拼搏精神和坚韧毅力,破难题、攻难关。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坐落在泰山脚下的山东能源肥矿集团一度辉煌无限,曾是全国煤矿质量标准化的发源地。但是,到2015年底,沦落成一个拥有1.7万名职工、背负200亿元债务的山东省最大“僵尸”企业,已经连续10个月发不出工资,成了随时可能引爆的“火药桶”。

从2016年2月底起,在省委、省政府主导下,开启肥矿改革重组。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位民亲自上阵,全程靠上。

一轮轮会谈,一个个方案,一次次被否决。

一场场座谈,一遍遍磨合。经过10个多月艰苦努力,山东省国资委、山东能源集团和由中国农业银行牵头的债权人委员会展开近50轮磋商,最终达成肥矿改革重组的一致意见。

改革重组后实现了员工、企业、银行、政府“四满意”,成为全国较大资产、债务规模困难企业改革脱困的成功案例。2017年元月起,肥矿开始盈利,企业逐步走向正规。

在将肥矿解救出泥潭的同时,山东能源集团通过坚持市场倒逼管理,商品煤成本连续下降、连创新低;依法依规分流富余人员,2016年控减人员21414人;低成本收购菏泽煤电两对矿井,平稳接管了10对监狱煤矿,新增资源26亿吨、产能1600万吨。

创新发展是山东能源改革转型的永动器。在明确了实力、价值、活力、和谐“四新山能”的发展愿景定位后,山东能源集团新领导班子着力构建内蒙古上海庙煤电基地、新疆伊犁煤气化基地、枣庄煤电化综合利用基地、菏泽新兴优质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四大基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的宏观布局一旦确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降杠杆就如顺水行舟,天高地阔。

2016年,山东能源集团超年度计划完成去产能任务,地处章丘的埠村煤矿成为国家发改委推广的转产转型去产能先进典型。

同时,通过抢抓政策机遇实施债转股,山东能源集团又在全国能源行业和我省企业中率先实施了总规模210亿元的债转股,全部落地后,山东能源集团的负债率可降低6个百分点,累计节约财务成本10亿元。

惟改革者强,惟改革者胜。一系列深化改革发展新的、有力的举措,促进了山东能源集团主要指标企稳向好、逆势提升。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946亿元,同比增加457亿元。

2017:实现历史最好年

2017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希望同在,利好和利空交织。

李位民提出一手抓党的建设,一手抓改革发展,主攻去产能、处“僵尸”、治亏损“三大重点”,以“进退转合”深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新”促“四化”,聚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优势。

全集团干部员工同心同德,多管齐下有序“进”,全力推动煤炭产业“老树发新枝”。

以淘汰落后产能置换优质产能,到2017年末,新增优质产能2075万吨,企业优质产能总量占到总产能的76%;

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成山东省内首个薄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用工减少50%,工效提高40%,实现煤炭生产由劳动密集粗放型向技术密集智能化转变。

断臂求生,坚决退出落后产能和劣质资产,着力开辟新旧动能转换新空间。

腾笼换鸟,主动转变观念提境界,转型产业夯基础,转换体制激活力,形成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管控有力、运行高效的新体制。

聚合生金,融合裂变。集团积极推陈出新稳妥“合”,实行同类整合、产融结合、跨界融合、战略集合,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更大优势。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破解,“三供一业”社会职能实质性分离移交有序推进;

各单位主动弥补安全生产欠账,压实安全责任,全集团实现安全生产年目标;

历时六年建设、总投资155亿元的山东能源新疆伊犁新天煤化工公司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A系列流程全线打通,产出合格天然气,并接入西气东输伊宁首站;

承载着几代煤炭人梦想的煤电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山东能源盛鲁2×100万千瓦电厂开工,枣矿田陈电厂获批建设;

医地养一体化发展也破题落地,章丘逸乐养老中心开始运营。

2017年,集团下发《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的实施细则》,梳理出38项重点工作,每一项都明确了主管领导、分管领导、牵头部室、配合部室、完成时限和重点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讯鼓舞下,山能人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奋斗一年,经营成效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各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多项经营指标提前三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量的积累更加厚实,质的提升更加明显。营业收入大幅跃升,实现3085亿元,同比增收1139亿元,增幅58.5%,位居省管企业第一位、全国煤炭行业第二位。利润水平再攀新高。

2018: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2018年是山东能源集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3月29日,集团出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部署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能源集团实现由大向强、由快向优、由单一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集团战略性转变。

5月20日,出台《山东能源集团关于实施“一提双优”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部署,着力实施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一提双优”建设,推进传统煤炭产业改造升级,全力推动能源集团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

“煤炭开采首次实现了地面远程控制、点下鼠标就可出煤、矿井取消夜班生产……”年初,山东能源集团一名职工刊发在《人民日报》的“写给新时代的信”引起全国煤炭行业内外的关注。

人们脑海中对煤炭开采场景的传统印象:黑漆漆的矿井、满脸满身的煤粉、随时可能发生险情……如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早晨七点半,西装革履、精神抖擞的吴兴伟便端坐在山东能源临矿集团菏泽煤电郭屯煤矿智能开采控制室集控台前,通过可视监控系统确认各生产环节准备就序,随即按下启动键。瞬时,在800多米地层深处的3301工作面的各采煤设备按照设定程序,自动进入割煤、推溜、移架等生产流程,滚滚乌金便欢快地跃出地面。

“我一直在采煤一线,过去就一个字:累。现在可不一样啦,坐在这里动动手指,就能呼呼地出煤,既安全又轻松。”谈到现在的工作,吴兴伟满脸抑不住的幸福感。

伴随着山东能源集团以“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一提双优”建设的全面实施,煤炭开采主基调已由“黑色”转变为“绿色”,开采过程也更加智能、安全、可靠。

“‘一提双优’从根本上解决了煤炭生产效率不高、安全保障低等问题,是煤炭传统产业‘新业态’的全新展示,是以‘四新’促‘四化’的具体体现,它引领了煤炭行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李位民说,让职工“体面劳动、尊严工作、美好生活”一直是山东能源集团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山能人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确立了“1+4”动能转换支撑基地;构建“3+5”八强产业体系;成立了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开始打造领先全国的医养健康产业集群;稳规模、提质量、转动能、补短板。“四大主业”全面盈利,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90亿元,同比增收30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2019:整体工作再上台阶

2019年的山东能源集团在有效战胜2012—2016年行业市场危机后,又面临“二次危机”:省内优质高价煤炭减量影响巨大,按照政策要求省内15对采深超千米冲击地压矿井核减产能726万吨,全年影响减盈80亿元,集团盈利基础大幅摊薄。一个时期内,集团仍将处在高质量发展关键期、爬坡过坎艰难期、改革攻坚突破期、历史难题破解集中期“四期叠加”时期。安全、环保、稳定、资金等风险不断加大,风险源数量多、风险点分布广、风险程度重、防范化解任务艰巨,在全国同行业及省属企业绝无仅有。南四湖压覆矿权退出形势严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山东能源集团工作会上,李位民发出新的动员令:重整行装再出发,努力实现深化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两个突破”,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经济运行稳效仗、产业发展提升仗“三大硬仗”。

集团总部聚焦战略决策、资本运营、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中心”建设,落实重大产业转型投资、战略新兴创业投资、市场化融资、产业整合“四个主体责任”,明确功能定位,推动职能优化,实现由业务管理、生产经营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的管控转变。

全集团积极推进混改工作。在前期混改的基础上,制订了“三年混改工作计划”,大力推进88家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到2019年末,各层级混改企业累计达到225家,占企业户数的54%。

上下齐努力,全面完成省国资委下达的处僵治亏任务,累计处置“僵尸”企业147户,消化处理资产损失133亿元;累计治理亏损企业151户,减少亏损185亿元。

突出增效点、扭住降本点、治理出血点,经营管理措施全面加强。

成立煤业公司,山能优势煤种、医养健康两大主业上市工作全面提速。

盛鲁电厂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取得“陇电入鲁”开发主体地位,签订4×1000MW火电项目合作协议,陇东煤电基地开发建设加快推进。

田陈电厂主体完工。

伊犁煤制天然气项目取得年产气16亿立方米、单月盈利重大突破。

莱芜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成投产,山能重装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两套支架产品A类安标企业。

10月1日,新中国70华诞。山东能源莱芜高端装备制造园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正式开园。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定位为工业4.0标准智能工厂,目标是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智慧型工厂的行业新标杆。

12月18日,山能淄矿集团巴彦高勒煤矿矿井及选煤厂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式移交生产。山能又增加了一座优质高效矿井。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一年来,山东能源集团按照省委领导“守住安全生命线、心无旁骛攻主业”要求,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政治引领、聚力稳中求进,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实招硬招,破解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整体工作再上台阶。实现营业收入3585亿元,同比增长195亿元;资产总额3103亿元,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位列世界500强第211位、中国企业500强第52位、煤炭工业50强第2位、山东企业100强第1位。

2020:誓夺“双胜利”

时代的脚步迈进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

山东能源集团一手抓疫情防控、复产保供、支援一线;一手抓安全生产、重大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到5月底,山能已经呈现了“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复工复产科学有序;保供任务圆满完成,支援疫区有情有爱;‘双招双引’开局顺利,项目建设逆势提速;改革攻坚步伐不停,重点任务稳步推进;政治优势充分发挥,攻坚合力持续凝聚”的大好局面。

4月30日,为全面贯彻中央“六稳”“六保”任务要求,认真落实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安排部署,深入贯彻省委领导“守住安全生命线、心无旁骛攻主业”要求,山东能源集团专门下发《关于开展“十加大、十确保”百亿挖潜增效攻坚行动的决定》,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分解和部署,以有效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市场下行、安全事故等多种减利因素影响,全力弥补经济效益损失,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实现营业收入3700亿元、利润总额120亿元”的奋斗目标。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

历尽艰难不忘初心的山东能源人正在铆足劲,咬定高质量发展,以抓铁留痕的干劲,誓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五年,山东能源集团在由大到强之路上迈出了铿锵步伐,留下了深重脚印。

责任编辑: 王昱岩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