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水利行”走进菏泽,水文化孕育新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 方垒

2023-04-25 13:27:4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九曲黄河润泽山东大地,绵延千里,哺育齐鲁儿女,留下了深厚宝贵的历史文化。4月20日至21日,由山东省水利厅、省文旅厅、山东黄河河务局主办的“弘扬水文化 沿黄水利行”媒体采风活动走进菏泽,近20家媒体记者走上黄河堤坝、探访闸涵、深入干渠、了解村台,见证菏泽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生动实践。

菏泽市是黄河入鲁第一市。黄河在菏泽境内全长185公里,流经东明、牡丹区、鄄城和郓城四县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为菏泽赋予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也让菏泽在国家黄河战略中担负着更重要的使命。

高村是黄河进入山东由宽河道突然变窄的隘口,高村险工以上66公里是山东黄河范围内唯一的一段游荡性河道,也是历史上典型的“豆腐腰”河道代表。在这里,坐落着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讲述黄河高村抢险历史,还配套建设了治黄历史碑廊和现代治黄碑廊,再现人民治黄生动实践。

高村灌区通过高村引黄闸引调黄河水,经多年发展,形成以东干渠、南干渠为主要干渠的灌溉渠系,有效灌溉面积12.5万亩。两干渠同时承担东明县生活和工业供水任务。近年来,水利部将高村灌区纳入国家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通过对灌区内干渠衬砌、配套建筑物建设、计量设施安装等提升改造,使高村灌区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寄托着滩区群众百年的“安居梦”“致富梦”。在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高高的村台上矗立着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房屋,昔日滩区上四处分散的一座座“孤岛”已不复存在。

六合社区为村台搬迁社区,位于鄄城黄河滩区内。“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经是这里滩区群众艰苦生活的写照。为解决滩区百姓之困,推进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和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工作,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规划》中明确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范围,涉及菏泽、济宁、泰安、济南、滨州、淄博、东营7个市17个县区,惠及60.62万滩区群众。

六合社区则利用黄河滩区的迁建契机,彻底解决滩区群众生活生产不便及居住环境差的局面,配套社区服务中心、商业街、公厕、学校、创业车间、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为群众生活、就业、教育、娱乐提供了方便,实现了滩区群众千年以来的安居梦。

“搬迁之前都是外出打工,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生活越来越好了!”六合社区创业车间的女工苏翠芝说道。如今,六合社区通过创业车间与配套公建,有效带动了周边百姓就地就业增收。同时,依托滩区肥沃的水土资源和沿黄地理优势,六合社区大力发展高效经济果林种植和乡村旅游,力争走出一条黄河滩区村庄振兴之路。

如今在郓城县,水浒文化已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在这里,水浒好汉城是一座集中陈列和展示水浒文化的博物馆,郓城县衙、晁家庄、忠义楼等36院落、72景观、108个景点,将一部《水浒传》立体呈现。

“春节期间,水浒好汉城每天都有三四万人次的客流量,成为网红打卡地。”水浒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水浒好汉城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集影视拍摄基地、研学基地、表演基地、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复合型项目。当前,正在规划建设水浒旅游及武术文化综合提升项目——将打造水浒文化展示区、水浒观演区和休闲娱乐区,创造一个可观、可游、可闲、可聚、可修、可住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菏泽市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兴水方针,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实施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等重点河道整治,积极推进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建设了一大批平原水库,实施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设大批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垒 报道)

责任编辑: 李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