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窝子”的冬天

大众日报记者 刘笑笑

2023-12-23 17:05:4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山东的“雪窝子”这个冬天在全国又火了。

在网上,烟台、威海持续多日的降雪频频刷屏,全网集体围观着“北极圈分圈”“宛如北极科考”的震撼场面,并制造着各种欢乐的段子。而生活在“雪窝子”里的人们,则对暴雪的造访多少有些习以为常。常年冬天的降雪,让他们已经“训练有素”,打的都是有准备之仗。12月23日,随着本轮降雪结束,这场因暴雪短暂影响的生活又将逐渐回归于正常。

一脚踩下去就像掉进坑里

土生土长的威海人姜小丽,被好几名外地朋友主动联络,询问“你们那里找车真的像开盲盒吗?”

“没那么夸张,长时间没清理的,或者处在下风口的,可能会被雪全覆盖住吧。”姜小丽解释。

除了出行不便,降雪对姜小丽的生活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她的家在威海经济开发区,公司在羊亭镇。12月20日下大雪那天,老板担心路上不好走,下午3点就让员工提前下班。姜小丽回家路上得知,工业区内也有其他企业提前下班。虽然躲过了晚高峰,但是平时20多分钟的车程,她用了1个小时。当时,路上已经有清雪车在不断清雪,主干道上没有积雪,但是由于气温低,道路结冰,路有些发滑,车都开得小心翼翼。

当晚,天气预报显示第二天有暴雪。没一会儿,姜小丽就收到了公司群里发的通知:考虑到出行不安全,21日不用上班。她心中窃喜,赶紧关掉了早上的闹钟。她入职该公司已有八年,往年也有多次因大雪改为居家办公的情况。

21日中午起床时,她透过窗户往外一看,整个小区被白雪覆盖,宛如银装素裹的画卷。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滑雪、堆雪人、打雪仗,还有很多业主在外面“抠车”,把车顶蘑菇盖一样的积雪清理干净。

12月22日,威海一处工业园内的雪景

生活在“雪窝子”里,大雪年年下,对姜小丽来说已习以为常。除了长款羽绒服、高筒防滑雪地靴是她的过冬必备,其余都不需要操心,“吃的小区里都能买得到,啥也缺不着。”

不过,长到30多岁,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两轮过程间隔时间短、降雪强度大的情况。“听说2005年冬天,威海下了很大的雪,很多人不得不走着上班,我当时在济南上大学没经历过。”

不过,今冬的这轮大雪,已经打破了2005年的那次历史纪录。根据山东省气象台发布的信息,半岛地区出现极端强降雪,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突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冷流暴雪历史极值。烟台和威海积雪明显,其中文登22日积雪深度达74厘米,超过了本站历史最大值(2005年12月13日,54厘米),也打破了山东省所有气象观测站的历史记录;烟台21日积雪深度为52厘米,荣成22日积雪深度为44厘米(突破本站历史极值)。

烟台莱山区的毕宏伟对积雪的深度有着直观的感受:“一脚踩下去,就跟掉进坑里似的,直接没过成人的小腿了。”

12月21日,毕宏伟上初一的儿子学校停课,需要在家上网课。由于没有带书,当天一早,他带着儿子去学校取书。出门没走几步,他就后悔不该出门。“太惊人了,根本看不到路在哪里,一踩一个坑。”他紧紧拽着儿子的手,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15分钟的路走了40多分钟,回到家浑身上下全是雪,鞋子也都湿透。他暗自庆幸,幸亏当天他和妻子都可以居家办公。

烟台芝罘区的于哲,家距公司18公里,不得不开车上下班。12月20日早上,上班路上,稍微有坡度的路面,就能感觉到轮胎打滑。一路上他开得胆战心惊,“坡路上能看到好多打滑的车,车头朝哪个方向的都有。”

下班的时候,进了市区堵车严重。“两站公交车的距离,能堵3个小时。”于哲的微信群里,大家都在吐槽各自的遭遇,他的一名大学同学说,因为前方的路堵死了,根本没法开车,她和丈夫无奈只好把车停在了路边,相互搀扶着,走了七八站路才回家。

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12月22日早上5点多,姜小丽就听到楼下各种铲雪、除雪的声音。7点出门上班时,小区主干道上的积雪已经被清理干净,路面被撒上了融雪剂。开车驶出小区,主干道上的积雪也已经被清理至路旁。

这都在姜小丽意料之中。“威海每年都下大雪,都是随下随清,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我们威海市民还是很相信市政的。”在她记忆中,从2007年大学毕业回到威海工作的这些年,只有去年冬天,因为疫情封闭,积雪清理不及时,解封后上班时,路上仍有厚厚的积雪。

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冬季独特的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由于冬季黄海与渤海相对于内陆温暖而湿润,强冷空气经过暖海面,被加热加湿,到达山东半岛北部地区,被山东半岛中部丘陵地形阻挡,空气逐渐饱和且在山脉以北堆积,形成了长时间的降雪。位于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等地也因此有了“雪窝子”之称。

威海的年均降雪日超过40天,这也让这座城市积累了丰富的战雪经验。在姜小丽还没感受到冬日寒意的时候,一场有准备的战斗已经打响——

早在11月初,威海市住建局就组织全市清雪防滑主管部门召开会议,并根据《威海市城市清雪管理办法》,出台了《2023-2024年城市清雪防滑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市政、园林、环卫、物业、城管等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相关要求,比如,市政部门负责城市道路清雪工作,按照先重点区域后边缘区域、先主要道路后次干道、先快车道后慢车道、先坡段后平路的原则组织实施,学校、医院、商场、公交站点等人群密集地段,优先清理。

同时,威海市还下发有专门的城市清雪防滑操作技术细则,对清雪防滑作业有具体的标准,比如,白天清雪应以“保障上下班时段道路通畅”为首要任务,将作业时间段定为“早七点前、晚五点前”,其他时间段可结合雪情、机械设备及人员等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清理。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科科长许瑛是威海市清雪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12月22日11点,她正与同事们在路上督促检查。“我们夜里12点就要上岗,重点检查坡道、学校、站点、医院、商场等人群密集地段的清雪情况。看路是否畅通,不畅通的话就立马调配力量保路畅通。”

12月15日极端天气预警,当晚威海就启动了应急预案。人员、设备、物资早已到位,随时以雪为令,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清除路面积雪、积冰。“投入清雪的力量得有三四万人,主要是市政、园林、环卫、物业、城管等领域,还发动广大志愿者投入其中。”许瑛说,经过常年的磨合,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配合默契。但是今年时间长,清雪压力格外大。“还有清理不及时的地方,今天上路看到有的商铺门前没清,还有占路停车的地方。”

一场强降雪,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应急治理能力。在于哲看来,“雪清理得好不好,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政府部门干得好不好。”这几天,他开车经过烟台各个区都会留心观察,“必须夸一夸烟台开发区,主干道路面清理得最好,也不打滑。”

全城抗雪传递暖意

不止城市道路,小区内的道路也有人管。威海环翠区的李鹏早上将车开走的时候,车位上还有厚厚积雪。下班回小区,积雪已经被清理了。

11月,威海市住建局下发《关于做好住宅小区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于今冬清雪工作从应急值守、人员物资设备筹备、安全隐患排查、督导跟踪、宣传发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住宅小区要保证市政道连接处、小区出入口、主干道、楼宇门前通道、坡路必须随下随清,确保早上业主上班的时候道路畅通。”威海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科长王净瑜介绍,全市1087个小区,372家物业服务企业自12月15日夜间起,以雪为令,全军出战。为保证清雪质量,市、区两级物业主管部门每天早7点、下午3点两次调度清雪情况,同时成立清雪督导检查小组,实地检查所有小区清雪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55岁的李兴棠是祥云花园小区物业保安队长。从12月18日开始,他每天睁开眼就是铲雪,铲到第五天,“膀子都抬不起来了”。“再下就受不了了,连轴转,太累了。”他说,在威海生活了七年,头一遭遇到这么大的雪,“不次于东北老家的大雪”。

这些天,小区物业30多号人全员上岗,每天三班倒轮流除雪。12月22日早上不到5点,李兴棠就已经上岗,主要负责小区坡路上的除雪作业,因为坡面打滑,他需要穿上雪地靴套上防滑钉。看到哪家业主要出车,他也要赶紧去帮着清理,否则车轮一轧更难清。

随着天亮,小区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清雪队伍:没有上班的业主带着各种能用得上的工具下楼,清扫起公共部位的积雪;还有业主把自家的铲车也调来了……

在共同对抗暴雪的时刻,人们都尽己所能地释放着自己的善意。

12月22日晚上8点多,威海市民倪强开着自己的红色牧马人返回小区。这台2016年购买的牧马人,在此次暴雪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从12月19日开始出去救援,光它自己就拖了五六十辆车了。”倪强很是自豪。

在“威海马帮婚车队”的抖音视频里,一辆趴窝的半挂车被牧马人拉出雪窝后,半挂车司机上前连连说着“谢谢”。倪强操着一口标准的威海普通话连忙阻止:“不能说‘谢谢’。应该怎么说来着?”镜头中,他用手指着自己的牧马人对半挂车司机说,“说‘这车牛掰,这车改得漂亮!’哈哈哈哈……”

倪强所在的威海马帮婚车队有50多辆牧马人汽车,这些天都在路上自发地免费救援因雪抛锚的车辆。“大路清雪及时,小路不及时会有积雪,车一陷进去就出不来了。还有的坡路发滑,也需要我们去帮着拖。”为了能尽可能多地救援被困车辆,倪强他们拍下救援视频发到抖音平台,并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

求助的电话很多。倪强会把信息发到车队群里,谁在附近就会主动领取任务。小型轿车陷进雪里,一般一辆牧马人就拖出来了。遇到大型半挂车,他们就呼叫支援,两辆甚至三辆像串糖葫芦一样合力拖车。

倪强这些天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谢谢”,有的被救援司机会打开后备箱送上礼物表示感谢,有的会询问他的地址,但都被他婉拒,“别谢我,夸我的车就行了。”

当然,倪强的牧马人也不是白给他干活的,四天“喝”了他1500多块钱的汽油。“它还挺给我省钱的,有的车友一天救援下来,就能烧掉1000多块钱。”倪强觉得,能在全城共同抗雪中出一份力,所带来的收获不是金钱能衡量的,那份火热的成就感这几天把胸腔添得满满的,“特别舒服,很有干劲”。他相信,“以后(这份)正能量会传递给每个人,大家都会伸出援手,互帮互助,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根据最新气象预报,本周末山东半岛地区降雪停歇,逐渐开启升温模式。生活在“雪窝子”的人们,因为这场刷新纪录的大雪短暂影响到的生活,也将重新回归平常。

12月23日,在威海的网红打卡地火炬八街上,人比前几天还多,男女老少们在这片特意没有清理积雪的步行街斜坡上,来来回回地滑着天然大滑梯。“今天不下雪了,欢迎下一场雪到来时,来我们威海看雪呀。”一名导游在路边做着直播。(应采访对象要求,倪强为化名)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笑笑 报道)

责任编辑: 刘宪伟     签审: 王建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