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卷岁华又一新

大众日报记者 霍晓蕙

2023-12-29 07:57:2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展卷岁华又一新

大众日报创刊85周年书画名家作品展侧记之二

《盛世和风》郭志光宋丰光韩斌600cm×240cm

《新春颂》喻继高48cm×90cm

《硕果图》冯其庸69cm×136cm

《鹊华春色》张宝珠180cm×97cm

《大珠山秋韵》陈全胜杨枫177cm×96cm

走进山东新闻美术馆“大众惟新·大众日报创刊85周年书画名家作品展”展览现场,在一幅幅书画精品面前流连,欣赏其笔墨韵味,体味其匠心诗意,也感怀于书画家与报社笔随时代、同频共振的不停步履。

文化盛世 丹青为证

记者在一幅格调超拔的大写意作品《硕果图》前驻足。这是我国著名文史大家、书画家冯其庸先生生前惠赠报社的作品之一。不能不感念冯其庸先生与《大众日报》书画事业的深厚渊源——

《大众日报》有着弘扬中国书画艺术的光荣传统,曾一直在总编室设有“美术组”编制,每周刊发一期美术作品,深得好评。1996年10月,大众日报社党委决定,在美术组的基础上成立山东新闻书画院。这是继《人民日报》之后,全国新闻界成立的第二家书画院,在省属新闻单位中则是首家。1998年3月,《大众日报》创办“大众书画”专刊,由山东新闻书画院具体承办,每周一期,开设多种栏目,以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专刊一问世,便引起山东和全国美术界的关注,书画家纷纷不吝赐稿,书画爱好者们无比热情,成书画艺术界一时之盛。

“大众书画”专刊倾注了众多国内书画大家的心血和关爱,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就是冯其庸先生。1998年3月5日“大众书画”的创刊词就出自冯其庸先生之手。他谈到“一定要真正做到大众化,也即是为广大群众所热爱所拥有”,既“要避免脱离群众”,又要通过“面向大众的评论赏析甚至研究性文章”,“逐步帮助群众提高鉴赏水平”……他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同报社的友谊,洋溢在字里行间,真乃“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篇创刊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大众日报》每有重要庆典,冯其庸先生或书或画,以精妙的作品相贺,同时,他还邀请全国的文化、书画大家如常沙娜、许麟庐、蒋风白、张仃等诸位先生向报社惠赠作品。这些作品如今都由大众报业集团珍藏。

心存大众,服务大众,文化盛世,丹青为证。新闻与书画携手,惟真、惟新,不停续写着斑斓画卷,报社的书画收藏也结下了累累硕果。展览中还可以看到社藏柳子谷、于希宁、黑伯龙、崔子范、许麟庐、孙其峰、乍启典、王伯敏、王学仲、刘宝纯、吴山明、范曾、韩美林、许钦松、杜大恺等诸多书画大家的作品,以及周京新、李翔、袁武、王书平、鲁晓波、卢禹舜等活跃在当今国内书画界名家的作品,题材有花鸟、人物、山水,形式有大写意、小写意和工笔,均是他们为报社“量身定制”的佳作。

和风拂面 移步换景

观展读画,眼睛常被某个精妙的笔墨细节所吸引,思绪亦常随山海气象、浪漫诗意而激荡。山东省内书画家以齐鲁风物为主题创作的《盛世和风》等一批国画巨制,是近年来“约绘”的大手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书画鲁军的深厚底蕴,以及老中青三代书画家的接力传承。

宛如一阵风来,一池荷花在展厅盛放,壮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著名花鸟画大家郭志光先生领衔创作的《盛世和风》,画面长达6米,呈现出一派昂扬的气象。红荷伴红蓼,白荷伴鹭鸟,宋丰光、韩斌两位画家和郭老相配合,把满腔祝福付于笔墨,一气呵成完成这幅和谐画卷。记者曾见证这幅佳作的诞生,再次欣赏,仍有和风拂面、耳目一新之感。

在《马踏湖上的晨曦》(宋丰光、张锦平合作)里回忆童年,在《大珠山秋韵》(陈全胜、杨枫合作)里坐看云起,在《鹊华春色》(张宝珠)中神游济南……春山可望,秋水可赏,展厅里可见四时风光。无论清晨还是黄昏,不管人物还是花鸟虫鱼,画家们都要画成心中最美好的模样。移步换景,在缤纷的丹青色彩里,感受时序的更迭吧;在笔墨织成的光阴故事里,陶醉流连吧!

笔墨登山 笃行致远

画山,也是一次笔墨登山,看画中之山,亦复如是。“泰山岩岩,鲁邦所詹。”王本诚、丁宁原、李承志、张宝珠四位德高望重的山水画名家,对艺术高度的追求从未停歇,他们合作的《锦绣齐鲁》长5米,高2.43米,堪称多年来少有的尺幅巨大、笔墨精妙的泰山题材国画巨制。画面上山峰巍巍,松柏挺拔,云气升腾,鸟飞高天,不仅“可游、可望”,而且“可行、可居”。一面是自然和人文的厚重感,另一面则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感,这两者同时在画面呈现,形成一个富有艺术张力的空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壮哉,美哉!

为庆祝《大众日报》创刊85周年,王本诚、弭金冬、丁宁原、吴泽浩、李承志、张宝珠、李方玉、刘书军、韦辛夷九位省内书画家又各自新创作了寓意吉祥、构思巧妙的贺作,真意倾画端。他们平均年龄80岁,其中年龄最大的王本诚先生已88岁高龄。记者约稿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当年首次在《大众日报》刊发作品时的欣喜、自豪,谈到报社对他们的“知遇之恩”,以及多年来与编辑记者交往的点点滴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积淀,他们寄情笔墨,要为报社留下有长久纪念意义的作品。报社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情感的浓度也在层层递进。在老书画家们心里,《大众日报》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有一种在艺术人生大道上共行的感觉,希望报社更加壮大,永远是书画家温暖的家。

诗画约绘 契阔谈讌

展览中,不少作品出自“大众书画”专刊原创品牌栏目“约绘”。栏目自2016年3月启动之后,省内外书画名家应约而来,依题而绘,创作出一幅幅丹青佳作,留下一段段画坛佳话。每一年的“约绘”,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每一期“约绘”,都有不同的主题,既是笔墨之约、诗画之约,也是友谊之约、心灵之约,是报社、艺术家和广大读者之间“相见欢”的传统经典文化之约。

何水法、孔维克两位画家合作的《爱莲》,是第十期“约绘”之作,除了“十”的美好寓意,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南北两位画家分隔两地完成的联袂之作。何水法与孔维克,一位专攻花鸟,画风豪放绚烂;一位擅长人物,画风细致严谨;此次“约绘”千里遥远,画家没有会面,他们笔墨呼应,由记者担当了信使。《爱莲图》在杭州完成时,何水法先生说:“这幅画叫‘爱莲’,我们也应该像周敦颐《爱莲说》中所写,出淤泥而不染,保持纯洁和高格。”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说:“是报社牵线,我和何水法先生才完成了相识多年后的第一次合作。”

其实,每一次约绘,都是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过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丁宁原先生说:“多年来,《大众日报》一直是书画家们心目中重要的宣传平台和学术推手,‘约绘’栏目和报社策划推出的各类展览、论坛,已经成了全国性的美术风向标和关注点,成了书画界交流艺术、畅叙友情的桥梁和纽带。”山东省当代花鸟画院名誉院长、画竹名家李方玉先生在作品中题字“蒸蒸日上节节高”,他说:“《大众日报》这个名字就代表着为人民大众服务。此次以新作参展我特别高兴,不仅庆祝《大众日报》以往的辉煌成绩,更希望她的未来更美好。”

记者在喻继高先生的工笔花鸟画《新春颂》前停下脚步。这幅作品,恰好是记者多年前去南京邀请喻老为报社而作的。此时“重逢”,画中祥花瑞鸟仍然洋溢无限生机,心里则是满满的敬意和暖意。时光从不停留,好在,这些笔情墨韵,已留在心灵的每一个春天里。

《大众日报》走过了85年长路,回首山海广阔,足迹坚实。展卷岁华又一新,新闻人与书画家将继续携手同行,愿我们以丘壑万千的襟怀,彼此给予繁花似锦的关爱,共赴星辰大海。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霍晓蕙 报道)

责任编辑: 许光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