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青岛交警李涌事迹详情披露:高速上为救执法对象壮烈牺牲

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肖芳

2021-10-05 21:29:2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同事的榜样,司机的朋友,市民的老熟人,网友心中的“大V”……从警16年的青岛交警李涌,始终坚守在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2021年10月3日凌晨,在对涉嫌酒驾人员的执法过程中,为救半身悬空在高速公路护栏之外的执法对象,李涌不幸英勇牺牲,时年55岁。

他是公认“好交警”

李涌,男,汉族,1966年11月出生,山东青岛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一级警督警衔。1986年10月入伍,198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某军区战士、排长、助理员、管理员、参谋、中队长。2005年9月转业到青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2005年9月至2017年6月先后在四方大队人民路中队、市北大队辽源路中队工作,2017年6月起到同三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工作,牺牲时任二中队中队长。

李涌在部队期间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从警以来,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全省敬业奉献模范、全省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0余次。中央电视台先后18次报道李涌的先进事迹,公安部、省、市各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则多达200余次,是群众公认的“好警察”“好交警”。

2021年10月3日凌晨,在对涉嫌酒驾人员的执法过程中,不幸英勇牺牲,时年55岁。

为救执法对象壮烈牺牲

“快回来!”呼喊声划破漆黑的长夜,照亮了群众“生”的方向,也成了自己奉献忙碌一生的最后“写照”。

2021年国庆节,到处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10月2日夜,与市区的灯火辉煌不同,此时在远离繁华与喧嚣的高速公路上,只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车灯留下的条条光影。在这无数光影中,那频繁闪烁的警灯格外耀眼,青岛交警24小时在岗在位,时刻保护着群众的安全出行,而李涌正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突发情况打破夜的平静!此时已是3日凌晨一点多,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也已变得稀疏,夜更加地安静,四周似乎一片沉寂。此时,同三高速公路交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李涌和辅警张成功正驾驶警车在沈海高速公路上巡逻。当他们巡逻至沈海高速公路上行675公里+122米处,发现一辆黑色轿车违法停放在应急车道内,遂停车表明身份,上前进行盘查。发现该车驾驶人涉嫌酒后驾驶,准备依法对其进行酒精检测。驾驶人拒不配合,从护栏空隙穿越至护栏外侧,扒住桥面,致半身悬空,随时可能坠落。

执法瞬间变成了施救!李涌常年在此处巡逻,知道该处为涵洞桥,一旦坠落,将造成严重伤害。为保护驾驶人的人身安全,李涌不顾个人安危,上身探出护栏,一把抓住驾驶人,往上拖拽,同时大喊:“快回来”。“拽不住了,快!快!”。辅警张成功立即冲上来,配合李涌紧紧扣住驾驶人的手腕,驾驶人因此脱离了险境,李涌却因为驾驶人极力挣脱失去了重心,从护栏边翻落,不幸跌落到护栏外涵洞桥下排水沟处,头部着地。

辅警张成功见李涌同志坠落,立即到桥下进行施救,并迅速上报情况。1时45分许,120急救车到达事发现场,医护人员现场检查,发现李涌已无生命体征,迅速将李涌送往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泊里院区,经抢救无效,李涌壮烈牺牲。

19年军旅生涯屡获殊荣

1986年10月,李涌参军入伍。从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任某军区某团后勤处运输股助理员期间,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不怕苦、不怕累,完成任务出色,工作成绩突出,在年均行车超过20万公里的情况下,连续6年取得事故“零发生”的好成绩,被某军区记个人三等功。

在某军区司机训练大队的组建过程中,他作为管理处的管理员,带头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时时干在前、事事抢在前,特别是在大队组织的基础设施攻坚“大会战”中,带领战士们日夜奋战在工地一线,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成为全体官兵心目中的一面旗帜,被某军区记个人三等功。

调任训练处参谋后,他扑下身子抓管理,以身作则当表率,在制定大队各项管理规定的过程中,坚持因人、因训、分时、分事、求实、求效“十二字”原则,并注意在执行过程中“接地气”、“听兵声”,为大队管理的制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升任一中队中队长后,他在工作中注重训练细节、严把考核尺度,与学兵同堂听课、同车操作、同卷考试,在生活中为人正直、待人宽厚、替人着想,与学兵同吃住、同劳动、同娱乐,学兵们对他既有敬畏之心、又有爱戴之情。

对于军用车辆驾驶,他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钻研的劲头,不仅精于总结和创新,而且乐于交流和分享,更擅长调动业务骨干们的智慧和潜力,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训练办法,并带出了一支能训善管的教官队伍。2003年3月至2005年9月,一中队的学兵合格率达到“100%”,中队被某军区评为基层管理先进单位,他本人被所在军区某部授予后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退伍从警成光荣典范

2005年9月,李涌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交通民警,改变得是身份与环境,不变得是他一心为民的赤诚情怀。从警16年,他始终坚守在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线,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军人的忠诚本色,成为新时代青岛交警的光荣典范,更是大家口中的“活雷锋”。

他精于创新,规范执法促和谐。时任四方交警大队人民路中队副主任科员的李涌,便开始根据“三勤工作法”(疏导交通勤于动手、纠正违法勤于动嘴、巡逻疏导勤于动脑)提前预判情况,提前解决拥堵问题,创新性地干好每一件事情,充分发挥交警现场灵活指挥的特点,而不是简单重复信号灯做动作。

李涌在日常工作中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时,由于部分道路施工调流,抚顺路东向西方向高峰时段车流量剧增,虽然有民警的指挥,大多车辆还是不能在两至三个信号周期通过路口,李涌在经实地调研的情况下,及时提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抚顺路东向西方向车辆(安达路-山东路)高峰时段可越双黄线借用对行一排车道行驶,用锥形反光筒将抚顺路东向西行驶的车辆占用对行一条车道,抚顺路通行能力大大增强。针对当时刚刚实行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为方便广大驾驶员及时领取相关材料,李涌又及时在岗边设置了便民服务箱,里面放置了交通安全宣传材料、简易事故处理事故协议书、便民条以及急救用品等,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出行便利。

期间,李涌认真研究岗区交通特点,先后向中队提出五项安全便民的通行方法,经实施后,在保证交通参与人、车安全的前提下,路口通行能力提高了30%,后均被大队编入规范化执勤八项便民措施中推广实施。

同时,为坚决贯彻公安部关于17种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李涌根据以往掌握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人们参与交通的行为习惯,将哨音与肢体语言相结合运用在执勤中,首创了10种“温馨提示”手势。“温馨提示”手势被广泛推广后,马路上开车打手机、吸烟、不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少了,由此引发的事故、拥堵情况也少了,广大驾驶员文明守法行车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城区主干道通行率明显提高。

“哪里堵了哪里就有李涌”

青岛是个雨量大的丘陵型沿海城市,要求交警在疏导交通时要灵活应对。时任市北大队辽源路中队副中队长的李涌,将在部队研究过的涉水驾驶方法应用到交警工作中,加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城市道路排水经验,在下大雨时派上了用场。每年下暴雨时,在市北辽源路中队周边辖区,道路积水最深的地方,市民们都会看到李涌在马路牙子边上低头忙碌。尤其当周边道路交通瘫痪、市政人员无法赶到现场的时候,李涌总会出现的。他会冒着瓢泼大雨,淌着没膝深的污水,弓着腰,下手摸雨箅子,沿着路边一步一步地摸着走,把路段沿线能够打开的雨箅子盖全掀开,手指经常被雨箅子盖的边缘划破,鲜血直流,他不顾疼痛和被感染的风险继续干。遇到紧急情况,他还会组织群众自救,和群众一起把“抛锚”在水中的车辆推到路边,自己再站到水最深的地方当路标,指挥引导车辆快速通行。

每年下大雪时,李涌都会出现在胶宁高架路的上坡路段,发动驾驶员相互推车自救。有时,他甚至把自己的身躯趴车头上,用增加车前部重量的方法,避免轮胎打滑,一辆一辆地,引导近百辆车顺利通过。驾驶人常说:“哪里堵了哪就有李涌身影,李涌在哪,哪里很快就会不堵了。”

作为一名长期坚守道路一线的执勤交警,李涌最多时一年磨透了3双制式皮鞋。不论遇到任何困难,李涌始终顶得住、冲得上、打得赢,成为了青岛公安交警的一面旗帜。

面对威胁不畏惧,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李涌勤于学习,提升素质重实战。参加交警工作以来,李涌通过自学,专门学习了玛雅动画制作,并在支队率先使用DV摄像机对违法行为较集中,但监控设备取证难的地点进行视频抓拍,利用业余时间将其进行剪辑制作,从而实现交通管理手段多样化,有效强化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到目前为止,李涌已制作DV抓拍视频29300余起。

为了更好的保护、挽救交通参与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李涌坚持认真履职、秉公执法,敢于较真不怕得罪人。无论是执法对象或企业老板想通过请客、给钱送礼等方式接近李涌,都会被他严词拒绝。李涌经常讲:“我执勤执法就是在挽救交通参与人的生命,即使当事人不接受我的观点,他也应该尊重一名认真工作的人。”他对执法对象则说:“您若遵章守法,我就是为您服务;您若是违法,我必须秉公执法。”有个别被李涌处罚过的人当面威胁,也有跟踪数月的,他毫不畏惧,最后被处罚人只能无功而返,心服口服。

从警以来,李涌共下达交通违法通知书5万余张,现场处罚21000余起,暂扣违法机动车2235辆,查处酒后驾驶247人、超载830余起、查扣假牌证251起,行政拘留145名伪造、变造号牌或无证驾驶机动车当事人,完成各类交通安保任务390余次,处置简易事故近1060余起,全部做到了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最后一条微博提醒驾驶安全

为提高交通参与人的安全意识,李涌还把为群众讲普法宣传课当成本职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余自费1万元学习了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并将所学应用到了实际授课的课件中。入警至今,他以多媒体方式为主,授课400余起,受教育人数达14万余人次。期间,他还分发交通安全宣传卡、信等17500余份,多次组织志愿者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积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交警工作,已有200余篇省、市级报刊采用过李涌同志编写的稿件、配图或照片,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到高速公路任职后,李涌更是把高速公路沿线群众和高速公路交通参与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到高速公路沿线学校、幼儿园宣讲交通安全。他还开通了“交警李涌”微博,用图文的方式宣传交通安全,及时为网友答疑解惑,拥有粉丝2.5万余名,信息被转发评论点赞14.9万人次,而他发布的最后一条微博正是今年10月2日上午提醒驾驶人节日期间安全出行。

“好人”形象入人心

不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李涌坚持用党的组织纪律来约束自己,始终用心服务人民群众。多年来,李涌在警车上设置了便民服务箱,装上创可贴、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还有铁铲、简易工具箱、灭火器、蓄电池连接线、青岛地图等物品。

这些年,他先后100多次遇到公共隔离护栏损坏、群众车辆抛锚等问题,总是及时地为民解忧。这些年,他先后11次帮助群众扑灭机动车自燃,用烂了11份青岛地图为无数群众指路,33次将载有断肢、心梗、脑梗、流产等危重病人的车辆,开路送到医院,充当应急送血车3次,有时还直接参与救治。这些年,他累计献血22200毫升,捐赠3万余元助学、救灾、帮困。这些年,他先后抓获盗窃、抢劫等各类犯罪嫌疑人31名。李涌还是荣获全国义务献血铜奖的青岛市义务献血志愿者、义务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青岛好司机团队的志愿者,他的“好人”形象深入人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肖芳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