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家乡的红色印迹 山东省12处国家级抗战遗址全收录

2015-08-25 06:41:03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1.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

  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其前身是周村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3月,2000年3月被市政府正式批准更名为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园内建有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浩气长存碑亭、南疆烈士碑亭和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解放祖国、建设祖国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事迹和遗物。园内安葬着闻名鲁中地区的抗日英雄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三兄弟和525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元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基地。
  2.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

  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位于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南1公里处侯宅村,占地面积29.33亩,该园建有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馆、鲁南军区司令部、鲁南军区、鲁南区党委、115师政治部、鲁南行署、抗日夜校、鲁南时报社、军粮作坊、枪械所、八路军被服厂、八路军食堂、抱犊剧社、警卫室等。
  山亭地域系鲁南抱犊崮山区,背靠群山,面临徐海,进退自如,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提出了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入山东、依托鲁南向徐海地区发展的设想。他决定:“第115师全部向东出动”,“转入山东境内,并以鲁南山地为指挥根据地,发展至徐海南北”。
  1939年9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带领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及主力686团东进驻扎在抱犊崮山区,在原来地方党组织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组织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统战工作,很快建立了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在此,罗荣桓元帅确立了“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北向西连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南发展大块平原”的战略思想并顺利实施;成为鲁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所在地、著名的“翻边战术”孕育地、指导山东抗战“六字方针” 的制定地、华中至太行山以致延安的唯一红色通道,是敌人闻风丧胆的铁道游击队的大后方和指挥部;她是插在日本侵略者脊梁上的一把钢刀,是华北连接华中根据地的枢纽,是胶东通往中央的秘密通道,号称山东的“小延安”。纪念园通过13个展室,展现了当年八路军在抱犊崮山区艰苦抗战,最后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真情实貌。
  3.梁山歼灭战遗址纪念园

  梁山歼灭战遗址纪念园,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街道独山村。1939年八路军115师一部在此地对日寇进行了一场干净、利落、漂亮的歼灭战。梁山歼灭战的胜利,大长了我军的声威,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也震动了国民党顽固派,彻底粉碎了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无耻诽谤。此战的胜利使我军在鲁西地区的政治影响空前扩大,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战士气,进一步坚定了广大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从此,抗日斗争的烽火,在鲁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以燎原之势更加猛烈地燃烧了起来。1972年9月被公布为梁山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被公布为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泰安市岱岳烈士陵园

  泰安市岱岳烈士陵园位于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陈良村。占地9000平方米,始建于1946年7月。陵园门前右侧墙上镶有泰安市郊区革命烈士陵园碑,存有46建时烈士坊一座,石碑两方,有烈士墓348座。烈士坊由原中共泰山地委书记林呼加和赵笃生题词,泰安县县长亓伟撰写碑文。1956年政府拨款修复烈士公墓,刻石碑147块。1980年春烈士公墓进行了第三次复修扩建。1988年10月4日,泰安市政府批准祝阳抗日烈士公墓为全市烈士纪念重点保护单位。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泰莱、泰济公路及泰山、徂徕山周围掘深沟、筑碉堡,相继设立敌伪据点37处之多,推行灭绝人性的分割、蚕食、封锁“清剿”和烧、杀、抢“三光”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数以千计的泰安军民惨死于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出没于枪林弹雨之中,伏击于壕沟围墙之旁,先后组织了赵家汶歼灭战、大河峪突围战、花红峪反击战、二王庵突围战、佟家庄伏击战、梁家林战斗等数十次较大规模的战斗,粉碎日寇7次大的“强化治安”行动,给日军予以沉重打击。
  2005年4月,原日本侵华日军59师团45中队退伍老兵盐谷保芳日前再次来到中国山东泰安抗日烈士陵园谢罪,并向陵园敬献了“谢罪侵略反省,中日友好亲善”牌匾,以特殊方式传达日本人民致力中日友好的信息。 据管理人员介绍,政府在今年将投资建陈列室。
  5.肥城烈士陵园

  肥城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72年,位于安站镇东陆房村,著名的陆房战斗就发生在这里。1939年4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挺进山东、抵达泰西,5月10日一一五师部、主力686团以及地方党政机关3000余人,与日军5000余人在东陆房一带遭遇,经一天激战,毙敌千余人,傍晚胜利突围,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肥城市烈士陵园存放着在陆房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骨灰178个。自去年11月份以来,肥城市对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在原有10亩地的基础上,向东西各扩90米,向北扩50米,总占地面积达70亩,一期工程主要是建烈士墓区,可实现2546座散葬烈士墓集中安葬。肥城市选用最好的石材、最好的技术人员施工,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英灵。今年清明节前,第一批300多位散葬烈士实现集中迁葬。
  6.天福山革命遗址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及吕志恒、林一山、柳运光、于得水、张修已等领导同志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威震胶东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开辟了胶东红色抗日根据地。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胶东抗战的序幕,燃起了胶东抗战的烽火,开辟了胶东红色抗日根据地,创建了胶东第一支人民的抗日武装队伍——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胶东人民抗战史和解放战争史上定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纪缅先烈的光辉业绩,弘扬天福山起义精神,在天福山建立了“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和纪念馆,并成立了“天福山革命遗址管理所”,对旧址上的遗存物进行了修复管理,竖立起保护座标。2004年,又新建“文登党史馆”。现已成为向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7.沂水革命烈士陵园

  沂水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西北13公里的跋山西麓,总面积4万平方米。
  进入大门,左边是陵园管理处,右边是接待室。正对着大门的是150级依山而筑的台阶。拾阶而上,第一个平台上面的左右两侧各有1座题词碑亭,陈列着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省军级以上领导人的题词碑32通。第二平台上面的左右两侧是陈列馆,建于1981年,1994年改建,为回廊式建筑。馆内陈列着沂水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及烈士生平事迹图片,是一部具体形象的地方革命斗争史。在陈列馆南侧25米处,是革命烈士纪念堂。第三平台上面是著名烈士墓,置有师长郑植立、中共山东区委技术书记李清漪、师参谋长(上校)石玉龙、团长苏丽泉、侯宜禄、团参谋长周毅和二地委秘书王宏等风格各异的陵墓。
  8.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山东省政府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是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
  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
  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
  2005年8月13日,[1] 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莒南县大店镇隆重举行。60多年来,山东省政府从沂南到莒南最后来到济南,从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到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
  有关资料显示,山东省民主政权的省级机构,先后称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山东省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这几个机构分别产生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背景,也在行使着与当时形势发展密切相关的职能。
  9.滨海革命烈士陵园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临沭县城东北5公里、苍马山自然风景区南麓的叠翠峰上,东临马山,西傍凌山头水库。
  同内建有烈上墓403座、红军墓11座、烈上名录1213名。陵园大门至叠翠峰顶端纪念塔为中轴线,共有8个坡段。进入仿古穿堂式大门踏上宽20米的甬道,两边绿树成荫。处于陵园中心位置的是滨海革命斗争史陈列馆,馆内陈列着临沭县革命斗争史、烈十谱、著名烈士事迹等,陈列馆前方为寓意“工农兵联合起来”的群雕,西侧一一五师纪念亭掩映在松柏丛中。无名烈士墓碑造型似四把尖刀直冲蓝天,象征着“四面八方、五湖四海”。革命烈士纪念塔耸 立在山的顶峰,周围松柏树似绿色的海涛,衬托着烈上纪念塔更加雄伟壮丽。
  10.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冀鲁边区是山东省抗日武装发动最早的地区,也是山东省抗战时期的六大战略区之一,主要包括当时的乐陵、商河等24个县市。乐陵市作为冀鲁边区的核心区,为开创华北敌后抗战新局面、建立山东省抗日根据地、促进全国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充分展示冀鲁边区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冀鲁边区人民在新时期加快发展的革命斗志,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乐陵市决定依托“枣乡红韵”红色文化体验区,将“乐陵挺进公园”更名为“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将“乐陵革命纪念馆”更名为“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
  11.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

  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当地俗称为丈八烈士陵园。地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大王寨乡东丈八村的西北角。
  陵园坐北朝南,由门楼、纪念碑、纪念室组成,门楼为古典式建筑。纪念塔高18米,四面八角,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下部是一座高 3米,边长 11米的正方形砖台。二层塔壁镶嵌着八面石碑,刻有当时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人亲书的碑文和为革命牺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录,其中师级干部3名,团级干部10名,营级干部6名,连级干部9名,排级干部102名,班长和战士643名。顶尖处是一颗巨型红五星,用旧碑改刻的八面纪念碑均镶嵌在第一层,南面碑上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红漆大字,其他碑上分别刻着《鲁西北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鲁西北军民抗战八年简表》、《克复莘县城记》、《肖张史三烈士传略》,另三块碑刻是莘县、冠县、临清、武训、馆陶、永智六县和外籍 925位烈士英名录。纪念室中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亲笔书写的挽联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迹。园中北首是鲁西北全体党政军民1945年敬修的肖永智、张炳元、史钦琛等烈士陵23座,园内苍松翠柏,冬夏常青,白杨参天,果树成方,鲜花盛开。整个陵园庄严肃穆,生机勃勃,是聊城市广大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12.鲁西南烈士陵园

  鲁西南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山东省曹县西北部古遗址安陵固堆。1945年1月,冀鲁豫第十专署为纪念在“9·27'’反扫荡中为国捐躯的烈士而建立,占地面积64亩,以后陆续接纳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烈士共261人。其中有豫东纵队政委魏克仁、晋冀鲁豫第二十二专署专员袁复荣和刘齐滨、冀鲁豫军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朱程等烈士。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堂、鲁西南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碑亭等。1988年1月被批准为山东省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签审: lvyuandb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