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烟台莱州“泽潭模式”推动现代渔业发展

2019-01-14 07:51:5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经验摘要:

为破解传统渔业碎片化的产业链和“乱小散”的生产组织状态,将个体养殖户和零星分散海域组织整合,组建“泽潭渔业合作社”,引进中科院、水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提供科研支持,在产权、经营、管理上大胆创新,建立“科研院所十龙头企业十合作社十养殖户”的新型渔业发展模式,其中,在产权上,探索建立海域使用权流转模式,将海域实行轮作间养,海面使用权归入社渔民,中部和底部使用权归合作社共有,海域使用金由合作社代交,实现规模化经营。在经营上,实施分层立体化生产,对海域进行科学分层利用,实现生态化养殖。在管理上,创新推行供应销售、渔船管理、品牌打造等全方位服务,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该模式,实现了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海域生态与产出效益同步改善的多赢效果。

关键词:

泽潭模式规模化经营合作共赢

案例介绍:

莱州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之滨,海岸线长152.61公里,海域面积2050平方公里,17个镇街中有一半从事渔业生产活动,渔业从业人员11.1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3%,其中从事养殖的渔民达4.7万人,养殖面积567平方公里,养殖水产品年产量23.9万吨,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长期稳居山东省县级前列。近年来,面对渔业资源、海洋环境等方面的诸多挑战,该市积极响应中央“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和山东省建设“海上粮仓”的重大部署,主动向改革要办法、要出路,聚焦“集约、环保、安全、高效”,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保证山东水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初,在莱州市委市政府主导下,由山东蓝色海洋科技公司牵头组建了“泽潭渔业合作社”,并引进中科院、水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提供科研支持,创新建立“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合作共赢的新型渔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海域生态与产出效益同步改善的多赢效果。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曾于2015年10月专程赴莱州调研“泽潭模式”,并给予高度肯定。

一、成立背景:转型压力倒逼下的共赢选择

渔业作为一个古老产业,开发方式分散、粗放的现象长期普遍存在,特别是传统渔业碎片化的产业链、“乱小散”的生产组织状态,造成的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渔业转型升级之路上迈不过的台阶。一是渔民经营风险日益加大。单一架构的趋利性养殖生产模式,存在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低、盲目跟风过度逐利等问题。泽潭渔业合作社所处海域,因连年实行扇贝等单一品种的高密度养殖,导致海域生态饵料过度利用,经济效益日趋降低。到了水产品收获季节,渔民又急于出手,互相压价,扣除分户散养偏高的养殖成本,一年下来渔民所剩无几,“一年赚三年赔”成为常态现象。二是政府管理难度日益提高。海域分散生产使渔民安全和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近年来渔业管理难度和社会稳定风险不断提高。比如,渔民分散养殖,遇有恶劣天气不能及时得到救助;海产品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假冒伪劣、乱用药品等问题难以杜绝;海域使用金征缴、渔船相关手续办理等管理咸本不断提高,造成管理混乱无序。三是企业发展空间日益受限。因近海适宜养殖的区域大都被个体渔民占用,渔业企业发展明显受制于空间约束,牵头组建泽潭渔业合作社的蓝海科技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由莱州本土大型民菅企业“诚源盐化”投资成立,拟投巨资修复莱州湾海洋生态环境,打造新型海洋牧场,实现由盐化企业向海洋综合产业的转型,但由于空间制约,相关业务一时难以拓展。

政府管理难、群众经营难、企业发展难,倒逼渔业产业加快转型。经过多方深入调研论证,莱州市创新提出了“以互利换空间”,组建专业渔业合作社,将分散粗放的传统渔业升级为集约高效的现代渔业的思路,得到了渔民、渔业企业的高度认同。目前,山东蓝色海洋科技公司牵头成立的泽潭渔业合作社,已完成了山东省最大规模的海域使用权流转,构建起山东最大规模的“贝、藻、参”立体生态养殖区,标志着莱州现代渔业发展“泽潭模式”的探索实践取得初步成功。

二、主要做法:产权、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创新

“泽潭模式”即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把个体养殖户和零星分散海域组织整合起来,借助党委政府政策支持和科研院所技术支持,实行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质量监控、科技研发、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经营。合作社现有养殖户成员162户、龙头企业成员2个,注册资金510万元。

一是创新海域使用权流转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在海域使用权流转中,将海域实行轮作间养,海面使用权仍归入社渔民,中部和底部使用权归合作社共有,海域使用金由合作社代交。海域使用权流转后,由莱州市委市政府搭桥,以实施“蓝黄人才工程”为契机,聘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14名高层专家,对养殖区域底质、生物、水动力等环境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科学论证,根据每片海域环境特点确定最佳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渔民入社后,根据合作社规定和自己意愿经营海面部分,当自己的“老板”;年底享受合作社盈余分红,当合作社的“股东”;负责海面生产的看护,当龙头企业的“职工”,由此,渔民、合作社和企业结成团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这一机制创新,蓝海科技公司在自有8万亩确权海域的基础上,流转渔民、养殖大户等8万亩零星分散的确权海域,整合形成16万亩集中海域,为规模化经营创造了广阔海域空间。

二是创新实施分层立体化生产,实现生态化养殖。海域养殖的一大优势是可根据不同深度养殖不同种类的海产,通过对海域的科学分层利用,能把1亩海变成3亩海、4亩海。合作社借助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对海域进行了科学规划。釆用先“耕海”后“牧渔”的方式,充分利用海域资源进行海底生态造礁底播,菅造人工渔场。通过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专利入股等方式,组建成立全国第一家“海洋牧场工程与技术研究院”,其中两院院士2名、泰山学者2名,大规模推行“贝、藻、参”立体生态循环养殖,上层养殖龙须菜,中层养殖扇贝,底层养殖海螺、牡蛎和海参。藻类吸收了海域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抑制了海域富营养化和浒苔、赤潮等灾害的发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贝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促进贝类的生长;藻、贝类产生的碎屑又被海参吸收。通过立体循环养殖,做到一方海水多层级产生优质蛋白,显著提高了对自然环境养分、能量的利用率,有效减轻了水产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实现海域利用的净化、高效、节能、减排。

三是创新推行全方位统一服务,实现规范化管理。合作社立足整个渔业产业链,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统一供应销售,渔民养殖苗种、渔需物资等由合作社统一供应配送,价格低于市场价,且相关费用可由合作社先行垫付;收获的产品由合作社按上年均价统一收购,销售溢价部分按比例分成,从2015年开始,产品销售价格每年均提高20%以上,有效保护了社员利益。统一渔船管理,对原渔船码头进行改扩建,新建成燃油补给站,每位社员每年可节省燃油及入港费6000多元;建立养殖船档案,对所有渔船及船员实行统一保险,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及时通报天气状况,科学组织编队生产作业,在海上锚泊可供避风、休息、补给的大吨位服务母船,确保社员安全。统一品牌打造,合作社注册的“华岛”商标,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被省渔业协会认定为“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发起单位商标。统一技术服务,合作社投资1300万元建设海域生态养殖物理模型实验室,建成2000亩海域科技示范区,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进行产业化养殖示范;成功突破脉红螺规模化育苗技术,并引进紫海参等新品种试养;在为社员无偿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加大现代新型职业渔民培养力度,已累计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渔民3000多人次。

三、发展成效:经济、社会、生态共赢

泽潭渔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取得企业发展、渔民受益、生态改善、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

一是企业群众收益大幅提升。渔民入社前,分散经营,效益低下,服务跟不上,安全保障差。入社后,不仅成为体面的、有尊严的新型渔民,而且带来了丰厚的收益。2017年,泽潭合作社实现收入4100万元,可分配盈余利润980多万元,每户社员纯收入11.2万元,是入社前3倍。渔民入社后收益来源主要有4块:每户社员养殖生产平均收入6.5万元,年底合作社盈余分配每户3.1万元,协助看护管理收入0.9万元,其它水面伴生品收入0.7万元。加上合作社代交海域使用金减少的费用,统一按成本价加油、加水、渔船维修及合作社提供的其它服务,社员的实际收入还要高很多。在“泽潭模式”的影响带动下,莱州渔业合作社总量达到74家,基地面积10367公顷,年产值6.5亿元,带动渔业产值实现43.52亿元,增幅达4%,2017年莱州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230.26亿元,较2012年增长5亿元。

二是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合作社成立以前,渔民为追求高效益,大面积养殖单一品种,盲目投饵投药,剩余饵料沉入海底,海域生物超采情况严重,导致病害频发,养殖的海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合作社成立后,釆取不投饵、不用药、不施肥的“生态混养——循环利用”新模式,改变了传统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海水养殖由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型发展。由于合作社看护得力,小网目底拖网、地笼网等在该海域被清理干净,有效促进了天然渔业资源的恢复,海城内鲈鱼苗、八带蛸明显增多,已经绝迹多年的大叶藻重新冒芽生长,对整个渤海湾渔业资源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受到高温、多雨等自然条件影响,莱州湾周边海域海参、贝类等水产严重减产甚至绝产,而泽潭合作社采用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有效改善了海产品生长的自然条件,海参、贝类基本没有损失,并且多年丰收。

三是渔业管理难题迎刃而解。泽潭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几大管理难题。安全生产问题,合作社全方位抓安全生产,渔民安全得以保障。4艘“母船”常年在海中站锚,渔民累了、作业晚了可以上船休息、吃饭、住宿,海上有事可以迅速上船躲避;以前经常发生的偷采海砂、偷盗海产品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极大缓解了党委政府压力。产品质量问题,由于推行生态养殖模式,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统一加工处理,统一打造品牌,解决了假冒伪劣、乱用药品等问题,海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每到春季山东池塘养殖海参都会受福建养殖海参集中上市等因素冲击,每斤降到40多元,而泽潭渔业合作社生产的海参,因其在自然生态环境生长和较高品质卖到了100元以上。社会稳定问题,合作社统一缴纳海域使用金、统一办理燃油补贴发放、统一办理渔船相关手续,不仅节省社员的人力财力,也极大降低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成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合作社成立以来没有发生一起渔民上访事件。

责任编辑: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