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追光——几代大众报人60年接力讲述朱彦夫的极限人生

大众日报记者 高翔 李扬 李亚平 吴永功 梁开文 策划 兰传斌

2021-09-02 06:02:3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一束光,可以照亮多长一段路?

一个人,可以影响多大一群人?

一个故事,可以流传多长时间?

作为一名90后记者,这些问题经常跑到我的脑子里来,常常会萦绕很久。

最近几天,我们大众日报团队制作的一组短视频产品,收获了一串串小红心,不仅让我有些“小傲娇”,还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是今年8月18日的一个清晨,沂源县一个院子里聚拢来8名小学生,青春洋溢的孩子们簇拥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爷爷,轮椅旁边的方凳上,白色搪瓷茶缸里,冒出丝丝缕缕热气。

这组视频,讲述的是“朱彦夫故事”宣讲团的故事,青少年宣讲员们和朱彦夫老人定格在视频里,成为精神不朽、薪火相传最生动的注脚。这些珍贵镜头,也成为我的记者生涯的骄傲。

这位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用极限人生绽放的精神之花,穿越几十年的时空,成为几代人精神的导师、心灵的对话者、人生的引路人。

自1959年刊发采访朱彦夫的第一篇稿件开始,60多年来,几代大众报人接力,用笔,用镜头,用摄像机,把朱彦夫的血肉和灵魂化作一件件直抵人心的作品,走进人们心里,也成就了一段新闻史上的佳话。

1996年10月21日出版的《大众日报》,推出了长篇通讯《朱彦夫——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文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当我们在朱彦夫家中采访时,邮递员一次次敲响大门,送来天南海北的邮件。济南市“一位万般无奈的母亲”,在长达2000多字的来信中向朱彦夫求援。“用您刚强的残臂给孩子写几个字,让他明白,拥有高尚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即使残缺了肢体也能写出辉煌的篇章;浑浑噩噩混日子浪费生命,是多么糊涂和可悲!”

看见光,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我们在新时代挖掘朱彦夫事迹的“新营养”,朱彦夫的故事,从《大众日报》的报纸上走进了“每天党史2分钟”的视频里,也走进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走进了抖音、快手等平台。

有一位青年网友看到朱彦夫视频后,情之所至不能自已,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比起明星,这才是真正的明星;比起网红,这才是真正的网红。”

看到朱彦夫的“极限人生”正在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看到那些被朱彦夫影响过的人,陆续成为一粒粒种子,传递光和热,我想,我的努力值了。因为,这,就是传承的意义;这,就是新闻的价值。

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为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作出新的贡献,大众报人始终脚下有泥,手中有笔,胸中有火,眼中有光!

演讲人:高翔

摄制:李扬 李亚平

统筹:吴永功 梁开文

策划:兰传斌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责任编辑: 张晨     签审: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