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锐评|冻=͟͟͞͞到=͟͟͞͞开=͟͟͞裂!最冷的冷天,最暖的暖流!
大众日报记者 李丽 孙秀岭
2021-01-08 06:29:5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冻=͟͟͞͞到=͟͟͞͞开=͟͟͞裂。
见过东营天鹅湖出现“波浪冰”奇观吗?
知道冻透的感觉吗?
见过山东版的泼水成冰吗?
这不是北极,是山东!
这几个新闻,来自大众日报客户端。从1月4日开始山东陆续发布寒潮预警,1月7日济南市更是达到最低-24度的极寒天气,但是最冷的冷天,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感受到了最暖的暖流。
最暖的暖流,来自热气腾腾的劳动者。从凌晨巡线的电车线网工,到深夜冒着零下16度出警救人的急诊“战士”,从东北代驾司机在济南被冻哭,到环卫工人冒雪打扫卫生,一幕幕各行各业建设者的身影,汇成了极寒天气里一个个坚守工作岗位的最亮丽的剪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城市管理正常秩序,保障极寒天气里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离不开各行各业建设者们的坚持坚守。这其中也包括新闻媒体的记者们,跟所有建设者一起体验极寒,记录历史。正是因为有他们在寒风中各尽其职的责任坚守,才有万家灯火围炉夜话的美好生活。相信每一个风雪夜里的新闻图片都令人肃然起敬,冷在你身,暖在我心。
最暖的暖流,来自各级部门的“温暖令”。极寒天气中小学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后可停课,随着济南市教育局向全市发出“温暖令”,济南市委市政府也发出紧急通知,各级各部门全力应对“寒潮”,人社部门表示因恶劣天气影响不能按时到岗,用人单位不作迟到、缺勤处理。各地市也相继出台各种“温暖举措”,一个又一个的“温暖令”让每一名劳动者在极寒天气作业有了保障,也让每一个家长、市民、打工者在极寒天气没有了后顾之忧。
最暖的暖流,来自四面八方“送温暖”行动。一所中学的老师在校门口把热牛奶送到孩子们手中,一位乘客自发购买了护耳套送给公交驾驶员,还有高校为家庭困难大学生发放御寒衣物,这些“送温暖”行动背后是一座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朴素情感,也为这个冬天留下最温暖的记忆。
所有的寒冷都会随着气温的回升而成为过往,唯有这些极寒中温暖人心的行动和瞬间,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埋进记忆的深处。这些最冷与最温交织的画面,让这个世界格外美好。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丽 孙秀岭 报道)
责任编辑: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