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从榜单上两家企业的故事,看科技自立自强之重

大众日报记者 周学泽

2022-05-28 14:33:4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周学泽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是强省之本。要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有这样一个榜单,引人关注:2021年10月,山东首次发布科技领军企业名单,根据创新能力等指标,从全省1.4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中,评选出了200家企业。

榜单上的第一名,是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企业的发展故事,就是一部科技自立自强史。

2021年万华化学年报,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巨幅增长:2021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55.38亿元,同比增长98.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49亿元,同比增长145.47%。据中国化工报公布的全球50家化工企业2021财年数据,万华化学以98.19%的营收增长位居全球增长率第一。

或许你不曾想到,1996-1998年,这家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工资只发60-70%。40多年前,万华从日本引进了一套年产1万吨MDI装置。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建成后一直无法稳定运转。为此,1988年万华与国外四家MDI制造商进行谈判,希望引进新的技术设备。谈判长达4年,万华人提供各项资料,而且还把技术设备打开了让人家看,结果是对方摸清了市场的实际情况后,自己在中国建MDI生产装置。

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件事对万华的影响极为深刻:先进的核心技术求不来、买不到,创新还得靠自己!只有攻克关键技术,才能解决生存发展问题。

万华背水一战,集中精力攻坚。万华投入5亿多元建设氯化氢氧化工业化试验装置,结果没几天就停摆了。一查,催化剂有问题,改!再查,反应器有问题,再改……一改改了4年,每改一次就投入几千万元。团队成员个个“压力山大”,但负责人从没听董事长说过项目损失多少,再改不好怎么办,反而每次都是一起想办法、找思路。终于,氯化氢氧化技术完善,破解了异氰酸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副产品处理瓶颈。2015年HDI工业化装置实现稳定生产,目前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DI、TDI、ADI全系列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万华占据全球MDI第一的巨头地位,是全球第三大TDI供应商。

万华的发展史,是山东企业以科技自立自强的缩影。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万华一样致力科技攻关、掌握自己命运的企业,挺起了山东经济发展的脊梁。

以榜单上的这200家企业为例,这些科技领军企业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凸显。200家企业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600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029亿元,平均利税率达到17.4%;新产品销售收入3600多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1.6%,高于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其中,26家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90%。

科技领军企业名单中的前十名中,还有一家叫歌尔的企业。

现在手机几乎人手一部,每3部手机中就有1部的麦克风、喇叭是由歌尔制造。在歌尔的产品展厅走上一圈,你可以看到当下几乎所有的热门智能产品: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穿戴、智能耳机、游戏手柄……每一款产品的背后,都有歌尔的参与。

20年时间,从一家生产电子元器件的配套小厂,何以成长为巨头?

“消费类电子制造业竞争激烈,不做到第一第二,没有核心竞争力就很难存活下去。”企业董事长姜滨这样说,公司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的发展,才保证了今天在行业内的领先。歌尔依然保持研发经费的高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超40亿元,近5年累计投入已达130亿元。如今歌尔股份这个声学龙头企业已经申请专利2.5万项,连续6年夺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研发实力榜单冠军。

创新之道,惟在得人。实现科技创新,要善于抓住人才工程这个关键。

歌尔的“高性能传感器及其集成式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而这个一等奖背后,是人才的故事。

企业谋划从驻极体麦克风向微机电系统麦克风转型,企业董事长姜滨曾多次与一位中科院毕业的博士交流,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姜滨承诺为其提供优厚的待遇,配备专门的研发设备和团队。当时,这位博士不愿离开北京,姜滨就特批他可以在北京单独办公,搞远程研发。求贤心切的歌尔股份最终打动了这位博士,他举家搬到了歌尔股份所在地潍坊,成为这家企业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十几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省级重大项目16项,研发出“集成硅麦克风”填补国内空白,累计产值达120亿元。歌尔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就是这位博士主持的。

歌尔股份拥有1.2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专职研发人员6000余名。歌尔股份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企业相比,招引人才并不占优势。歌尔推出“恒产恒心”计划,通过持续不断的股票和期权激励计划,让越来越多核心员工分享公司的价值增长。提供住房满足人才刚需,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等,致力解决员工子女教育问题;提拔重用90后、95后的年轻人,计划用5-10年培养一批年轻骨干……

爱才的故事,同样在万华。

在万华,技术成果盈利提成上亿元不是新鲜事。位于专业通道上层的“首席科学家”,地位相当于企业自己的“院士”,收入等同于副总裁。小试成功有奖金,中试成功有奖金,产业化有奖金,产生效益连续5年提成奖金,就连不产生直接效益的基础研究做出成果也有奖金。仅科技奖励资金,万华2019年就发了4500万元。现在万华拥有一支集基础研究、工艺开发、工程化及产品应用研究于一体的研发团队,规模达1500余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回首五年,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呈现出由“量”到“质”、由“形”到“势”根本性转变,其中科技提供了强大动力。过去五年,山东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021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比上年增长38.2%,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6.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2022年2月7日召开的全省工作动员大会上,山东提出重点抓好“十大创新”,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其中,“科技研发创新”作为“十大创新”之首进行部署推动。今年初印发的《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人才,以“科学研究全周期评价”代替定期评价,鼓励科研人才“十年磨一剑”;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打破人才评价“一步一步爬台阶”,允许越级申报、评聘;优化高校绩效分配机制,要求奖励性绩效占绩效工资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等等……紧扣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以“揭榜制”“组阁制”“赛马制”、定向委托等方式,集中资源力量,努力破除“燃眉之急”“心腹之患”。

山东正处在由转型发展向创新发展加速迈进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形态重塑,还是突破资源要素约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自主创新都是决胜未来的“破局利器”“制胜法宝”。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引育一流创新人才,山东正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

策划 娄和军

记者 周学泽

相关链接

望岳谈|山东经济五年之变

望岳谈|从几个“万亿”看山东之变

望岳谈|山东之变,就是要更多这样的共产党人

责任编辑: 张晨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