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丨乡村振兴丰收景:“组织力”青春焕发

大众日报记者 周学泽

2023-09-22 11:40:1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周学泽

这一次,农民丰收节山东省主会场落址在了聊城葫芦文化园。

选择葫芦文化园非偶然。东昌府区的葫芦有8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目前辖区内及周边葫芦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超过95%的农户种葫芦、卖葫芦、刻葫芦,葫芦产业年产值达到8亿元,销售额占据全国葫芦市场70%以上。

聊城东昌府的葫芦丰收景,是见证山东乡村振兴的一个“特写”。近年来,山东乡村振兴成绩不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2年达1.2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万家、占全国1/10。

产业振兴背后,是“组织力”的青春焕发。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丰收是产业振兴的表征。乡村振兴,村村有好戏,生旦净末丑,农民唱主角,“组织力”在其中起着重要的牵针引线作用,集中体现为两个“力”。

第一个“力”是“牵引发动力”,这类似汽车发动机的功能,发动机启动,各个功能才能正常运转。9月20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一村村有好戏”整体宣推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举行。三涧溪村曾是有名的穷村乱村,高淑贞到三涧溪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个体私营企业、创业青年、康养服务三个党支部,每个小产业就像一个一列运行的小火车,而党支部就是火车头。以党建为引领,二产带三产促一产,三涧溪实现富民强村。

第二个“力”是“条线整合力”,这就像把一条街道分成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不同的人走不同的道,条条道都通畅。聊城东昌府堂邑镇的葫芦产业,是条线整合的典型。该镇采取“支部领航+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模式,引进银行、保险、电商、快递物流等组建战略联盟,通过葫芦贷、葫芦险、葫芦电商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掘发挥产业链条上党员和优秀人才作用,在种植、加工、收购、仓储、销售等方面提供全程指导服务。

平度大泽山葡萄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大泽山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产地,9月9日,第37届大泽山葡萄节开幕式在平度市举行,当地以葡萄搭建乡村振兴舞台,利用“政府+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由政府主导建设,合作社统一运营,与商超、龙头企业建立大泽山葡萄物流销售专线,依托乡村智慧物流,破解困扰大泽山镇几十年的葡萄运输问题,打通葡萄销售“最初一公里”,实现智慧农业引领产业升级。

(9月9日,大泽山葡萄节开幕)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很多地方出现空心村。以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在规模化基础上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滨州邹平为例,作为黄淮海区域重要的粮食大县,土地流转率在75%以上,基本实现规模化经营,当地农民流转土地多在200-500亩。

“牵引发动力”和“条线整合力”,这两个“力”作用不同,方向一致。“牵头发动力”重点解决的是“散”的问题。散,包括人的散,地块的散,生产的散,等等。通过党建引领牵头,将分散的要素聚会起来,发挥规模效应,用新的方式让村集体力量焕发生机,而土地的使用权依然属于农民。

“条线整合力”重点解决的是“乱”的问题。经济发展有规律,生产讲规则讲秩序。解决农业生产“条线整合”,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先梳理好条线,使每个条线上下贯通,让运转更流畅更有效率。以农产品销售这个条线为例,产品怎么卖,卖到哪里,运到哪里,几时送到,都必须有专门的站点和人来负责衔接周转。

在乡村振兴中,“合作社”是“组织力”实现的重要凭借。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支部书记高淑贞常有句话很经典:“产业增长点在哪里,合作社就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合作社的作用随处可见:聊城东昌府的葫芦、青岛平度大泽山的葡萄、济宁金乡大蒜、临沂平邑金银花、淄博淄川七河蘑菇……合作社无一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作”,前提是自愿,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合作,意味着对等,即在平等基础上合作。自愿和平等,既确保了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统一化,也保障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淄博淄川七河生物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食用菌生产种植,公司采取投资收益模式,制定生产标准,统一收购,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为合作农户分红140万元,实现2086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达670元以上。

(在七河生物西楼智慧工厂,成为农民致富新途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生产也是如此,但需要靠“组织力”实现。一些发达国家的农场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耕地450英亩,可以生产谷物10万千克以上以及生产肉类1万千克左右,养活132个人。背后依赖的正是一系列工业科技变革成果,其中包括电脑、网络、智能手机带来的技术革命,而“组织力”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0年12月起,淄博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全链条、农村治理各领域、农民生活各方面,“组织力”贯穿始终。淄博农业数字化的“大脑”——“齐农云”,总投资1712万元,如今已初步建成“齐农云”管理平台,完成大数据底层和种植业、畜牧水产、产业发展等10大主题“一张图”设计,与93个国家级、省级单位数据系统和部分数字农业企业园区数据平台对接;“齐农云”公共服务平台也初步建成,开发出电脑、手机端2个应用服务平台。市级整合设立数字农业农村专项资金1亿元,对每年认定的数字农业园区、智慧小镇、智慧村居、数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50万元。广泛的网络连接,让种植、加工、仓储、流通各个环节加速现代化,如今,在淄博,采用5G云平台技术实现了农田无人化作业。这些大投资大基建,没有“组织力”在其中穿针引线,就无法实现。

千里丰收图,海岱今朝新。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是发挥“组织力”的关键。组织引领力强,乡村振兴一兴百兴。丰收图景,正是“组织力”青春焕发结下的硕果。

责任编辑: 李文智     签审: 王建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