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数字政府典型案例(第三期)

2021-01-07 09:48:4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济南

“泉城链”创新实现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

济南市大数据局强力推进公共数据“管聚通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但也面临涉及个人和企业权利的敏感数据开放难,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开发应用平衡难等问题。

9月“泉城链”平台正式上线,创造性提出“精准授权、智能加密、还数于民、价值传递”新理念,在全国首创“政府数据上链+个人链上授权+社会链上使用+全程追溯监管”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转变为区块链上的“资产”,实现“还数于民”,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持有方、权属方和使用方存在的数据壁垒、信息不对称和隐私安全问题。

目前,已有4家银行基于“泉城链”开发了金融创新产品,将贷款业务由过去的最少跑3次、带5份材料、需10—15个工作日,升级为动动手指就可实现的“秒批”“秒办”;“数字保险箱”已实现16个部门35项数据资产向“个人”返还,预估年可减少材料提交500余万份、减少跑腿70余万次。

青岛

推行政务服务“智能办”

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自由裁量权,减轻企业群众办事负担,打造“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一流政务服务环境,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深化信息共享,实施流程再造,推出政务服务“智能办”。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始终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依托省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原来需企业群众提交的申请材料转变成由平台自动比对获取,原来需人工审核的事项转变为系统自动审批,审批办事实现“无人工”“零材料”“简材料”。

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推出356项“智能办”事项,涉及人社、公积金、社会组织等20个业务领域,深度共享应用了32项政务信息资源,精简500余项申请材料,减少2000余个申请表字段填写,审批办事实现“零跑腿、零见面、无人工、随时办”,在全国处领先水平。

淄博

搭建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淄博市自2019年创新建设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来,依托省市共享交换体系不断深入汇聚融合政府和社会数据,为企业全面动态精准画像,实现资金需求与金融资源供给有效对接,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保障。

通过省市共享平台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共享法院、税务、市场监管等13个市级部门和11个区县共计5.6亿余条数据,其中协调市供电公司、区县政府、29个燃气公司和11个供水公司实现民用及企业用气、用水、用电等39.4万条公共数据共享,并对已汇聚数据进行规范治理,解决字段值缺失、字段格式不正确、数据重复等问题,及时推送已授权企业信息,实现全市36家银行、5家融资担保公司接入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6190家企业在平台认证,发布融资需求1415笔共计344.9亿余元,发放贷款889笔117.8亿元,有效增强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可获得性,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渠道。

济宁

“政企通”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服务“一网通”

为助力企业政策申领、融资对接、培训解读、供需合作、人才招引等各项服务“一网通办”,济宁市上线了济宁市政企通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网站和“济时通”APP双访问入口,在线提供企业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一是提供“政策通”服务,汇聚中央、省、市政策共计59961条,同步根据汇聚的企业各类信息,利用大数据进行政策智能匹配,在线提供1534项政策项目线上申报指引。二是提供“培训”通服务,汇聚全省240场培训活动信息,58场培训历史直播信息,在线解读政策文件、法律法规,促进企业依法合规、高质量发展。三是提供技术“供需通”服务,企业可线上发布技术供需信息,畅通技术成果应用途径,已先行导入全国20866条技术供应信息供企业参考,助力发挥技术转化成效。四是提供企业“合作通”服务,将法律、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改制上市等各类服务型企业信息汇聚整合,形成服务产品和服务机构超市,促进企业便捷获取服务资源。五是提供“人才通”服务,汇聚发布省、市各类人才招引和评优评先政策6570项,并逐步将全市管理专家、财政专家、技术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信息对外介绍,发挥人才引领企业效益发展。

此外,济宁市政企通服务平台还将进一步研发提供企业融资服务、人才供需在线匹配服务等功能,采取开放运营模式,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搭建企业服务无缝对接平台,通过线上资源汇集、线下服务支撑,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实现政府与企业从线下到线上全方位的零距离互动对接。

威海

创新打造社会保障“数字公共服务体系”

威海市人社局为解决群众办事难,如跑腿多、排队多、提交材料多、不便利等问题,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数字公共服务体系”,打破了层级、区划和时空限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

推进服务渠道数字化升级,建成了“微信公众号+自助服务终端+网上社保大厅+手机APP”多位一体的线上服务渠道。加强社保资源数字化改造,建成涵盖全市260万参保人员的大数据库、电子档案库,数据市级集中、准确唯一。建设了“ABCD”数字认证服务体系(人工智能认证、生物识别认证、社区兜底认证、大数据认证),实现96.9%的社保待遇领取人员“静默化”认证。推行电子签章,代替各级经办机构实物印章371枚,启用社保基金电子票据,实现社保缴费全程网办。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通过数据共享、业务联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手段,主动获取数字化业务材料和数据,累计精简纸质办事材料55项,精简幅度超过40%。

线上渠道已经成为社保服务的主渠道,线上业务量占比超过92%。该创新做法入选中国行政改革蓝皮书,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刊发,并作为唯一地级市参与建设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课题研究,被人社部面向全国推广。

责任编辑: 晁红秀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