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国卡介苗鼻祖王良

2020-03-12 10:00:00 发布来源:​《今参考》推荐

结核病又叫痨病,从古代以来,它就如幽灵一样,紧紧跟随着人类,打不死也甩不掉,被人们视为“白色瘟疫”。

王良1891年出生在一个比较过得去的家庭,他的兄妹都得了痨病,成天病病恹恹。在他少年的心里就对这种病产生了极大的憎恶,因此,他选择了学医,艰难地跋涉在对痨病的研究和防治道路上。

1925年,王良偶然在一本法国刊物上看到,法国科学家卡梅特和介兰发明了卡介疫苗,能有效地防治结核病,他顿时欣喜若狂,马上决定去法国。就在他准备起程的时候,从国外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德国的吕伯克城出现了有关卡介苗接种事故,200多个儿童在口服了卡介苗后,有72人死亡。

这件事震惊了全世界,王良顿感一阵茫然。不久,德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前往调查,并很快查明了接种卡介苗死亡的原因,并不是卡介苗出了问题,而是在制造卡介苗的过程中,卡介苗受到了污染而造成了事故。

1931年,王良几经辗转到了巴黎,进入巴斯德研究院卡介苗实验室学习。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卡介苗的知识,并亲手培养制造出疫苗。1933年,王良学成回国,并带回了设备和卡介苗菌种。

回到国内,王良马上着手在重庆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卡介苗实验室,开启了中国研究培育卡介苗的先河。他很快培育出自己的卡介疫苗,并在国内首次对婴幼儿免费进行接种。

当时人们心存疑虑,很多人都不愿意冒这个险,让自家的儿童接种。王良又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宣传,讲解结核病的危害,以及接种卡介苗的重要性,要人们相信他。他以一个医生的职业责任感感化着幼儿的家人。终于,有医院里的医生和熟悉的人把小儿送来,主动要求接种。

王良在接种的时候十分谨慎小心,先要对小儿进行全面的体检,务必做到万无一失。他还跟踪了解情况,对接种的小儿经常进行走访。一段时间过去,结果证明,接种了卡介苗的儿童,身体都比较健康,一般的流行病也能抵抗,就是偶患流行病,也很快就会恢复。这极大地鼓舞了王良的信心,抑制“白色瘟疫”终于有望了。

王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卡介苗上,从1933年到1935年近两年时间里,他先后接种了两百多个婴幼儿,这个数字虽然渺小,但却标志着中国对结核病的防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这期间,王良还发现了卡介苗的非特异性免疫,这对后来卡介苗的培育制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正当王良计划进一步推广应用卡介苗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卫生署迁来重庆,严令王良不得再制造接种卡介苗。耗费了王良无数心血,建立了三年多的实验室被迫关门。

尽管如此,王良还是将从法国带回来的卡介苗菌种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这是一种冻干粉剂,他相信有一天会有用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了重庆市卫生实验所,由王良任所长,王良当即草拟了一份推广接种卡介苗的报告递上去,但并未能实施。直到1949年重庆解放,解放军进驻重庆,很快成立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当时的钱信忠部长亲自来到王良家中,并参观了实验室,鼓励他为人民的卫生事业作贡献,王良激动地答应了。

1950年,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召开,王良应邀出席会议,第二年,在重庆成立了西南卡介苗研究制造所,王良被任命为所长。直到这时,王良的工作才步入了正轨,放开手脚大干。几年后,重庆西南卡介苗研究所并入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王良任副所长兼卡介苗实验室主任。他对卡介苗的研究从未间断,培养出大批新人,为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呕心沥血。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责任编辑: 王玉霞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