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发挥好自贸试验区的三重效应

大众日报记者 崔凯铭 张浩

2023-06-06 07:07: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提升,不仅在于片区经济的内生发展,更在于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动态效应、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

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会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正向的动态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带动良性竞争,刺激投资活力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最终实现自贸试验区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联动发展。首先,自贸试验区是对外开放新高地,对国际贸易的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出口的增加意味着生产的增加,进口的增长意味着消费的增加,最终,会带动母城和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其次,自贸试验区内开放的市场会发挥虹吸效应,吸引更多优质投资者的加入,增加竞争主体的数量和压力,促进技术改进和管理水平提升,从而增加市场主体竞争力。再次,自贸试验区内一系列制度创新,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将优化整体营商环境,使区域内的经济活动更加灵活、公平、透明,吸引国内和国外的更多投资进入。最后,自贸试验区内专业化的生产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升级。专业化生产使得企业技术水平不断突破,产业结构协调升级,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提升优化。特别是一些自贸试验区还具有中心腹地优势,将会进一步促进优质资源的重新洗牌,提升整体资源配置能力。

根据辐射效应理论,体制、机制的创新会加速区域内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流动,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撬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自贸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辐射效应主要通过要素联动和产业联动来实现。一方面,要素联动是自贸试验区联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畅通人力,资本、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循环流动,才能实现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区域的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全部生产要素组合的乘数效应,推动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另一方面,产业联动是自贸试验区联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的联动最终要转化为产业的联动,经济的联动。只有打通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区域产业结构匹配的堵点、痛点,才能精准打造互补共生的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产业循环体系,激发自贸试验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体制机制高配的自贸试验区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辐射效应。同样,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反哺自贸试验区的提升,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带来更强的支持和配套。双向的辐射效应会促进区内外价值链的有效衔接,加快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在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自贸试验区产生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外溢、制度外溢和政策外溢。一方面,自贸试验区的技术外溢能够促进区内外的经济发展。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使得区内企业能够更加便利地吸收外资、合资企业的高精尖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生产效率。技术外溢迫使区外竞争力弱的企业退出,竞争力强的企业获得更多优质技术资源,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能级的跃升。另一方面,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一个重要使命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对于营商环境基础较差的地区,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会倒逼政府职能转变,释放制度红利,提高政策之间的系统集成和政策合力,凸显自贸试验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制度溢出和政策溢出效应,集聚区域综合优势,推动区内外联动发展,最终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作者:袁春晓 单位: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 崔凯铭 张浩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