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叶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3-05-17 14:22:3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5月的贵州省湄潭县,青山滴翠,溪水潺潺,登高远眺,茶树遍野,茶农三五成群,穿行在茶垄间。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地区,土壤富含锌硒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出产的绿茶香高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翠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活,红茶甜香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浓醇厚。
近年来,湄潭全面贯彻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茶叶主导产业优势,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坚持做强基地,发挥规模效应。对宜茶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制定生态茶园奖扶政策,举全县之力发展茶产业,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60万亩,打造集中连片茶叶产业基地6个,成功创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以茶产业为龙头,带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做精加工,发挥集群效应。依托“一区四园”绿色工业平台,制定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服务保障等奖扶措施,积极推进传统加工工艺向现代加工工艺转型升级,广泛应用机械加工设备与流水线成套设备,不断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拓展延伸茶叶加工链、附加值,促进茶叶加工主体规范化发展,实现茶产业加工格局由分散向集群发展,荣获“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称号。
坚持做活市场,发挥品牌效应。立足“中国茶城”全国三大产地市场优势,积极引导400多家企业和商户入驻经营。支持茶企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地级以上城市设立“湄潭翠芽”“遵义红”品牌专卖店、旗舰店及茶叶批发部1100余家,在天猫、京东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开设网店400余家。依托“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势,成立开放型经济专班,对企业进行一对一挂帮服务,组织茶叶出口贸易业务培训,协助企业办理各类外贸资质,为茶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搭桥铺路。
坚持做优品质,发挥质量效应。依托贵州首个“国家级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势,制定茶叶质量安全管控实施方案、茶叶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等政策,健全茶叶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从严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监控,茶青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茶叶产品质量指标监督抽查合格率达100%,实现“茶园到舌尖”全过程可追溯。充分利用县镇村治理管理体系,每个镇(街道)明确一名“茶镇长”专抓茶产业,据各镇(街道)实际,将茶园按一定面积划分网格,确定“茶管员”,对分管的网格进行监督与指导,形成相互监督、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广使用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及联防联治技术,配套使用茶叶专用肥、有机肥,推动高标准茶园建设。
坚持做深链条,发挥融合效应。景观化配套茶旅基础,建成茶区硬化道路2800余公里、自行车道109公里、木栈道95公里、健身步道125.5公里、旅游酒店(民宿)432家。开发茶文化、茶饮品、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多彩贵州·醉美遵义·茶海湄潭”等旅游品牌效益日益提升。
坚持做好示范,发挥综合效应。湄潭因茶而“富”,茶园分布15个镇(街道),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2022年全县茶叶产量6.9万吨,产值64.74亿元,综合收入160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产业。湄潭因茶而“美”,茶园面积从2001年2.8万亩增至目前的60万亩,无性系良种达99%,茶园大面积套种桂花树、樱花树等经济林木,形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的良好生态系统,在全县66.1%森林覆盖率中,茶叶贡献率就达10%以上。
如今,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22年,湄潭荣获“茶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域”称号,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2022年全县茶叶产量6.9万吨,产值64.74亿元,综合收入160亿元。
责任编辑: 张誉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