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里的老济南:百年古巷徐家花园街

2022-01-07 16:17:1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济南街巷众多,每一条巷子,都有它自己故事。徐家花园街:岁月的痕迹记录着它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沧桑,把最淳朴与最纯粹的一抹记忆留在人们心田。

徐家花园街,据1991.5《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地名志》载:北起西青龙街,南止文化西路,东邻上新街,西通窑胡同,门牌1—99;2—58号。街长650米,宽3—6米,沥青路面,设有济南市民族医疗门诊部,多平房住宅。

据传说,1917年军阀徐鸿宾,在此购地十余亩,建私人住宅和花园各一处。形成街巷后,把徐家花园引为街名。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载:“徐家花园”,建国后,原徐家住宅和花园,几经改建,住宅旧址现为山东省电子工业局,花园旧址现为山东省歌舞团。“文革”期间,将街内之“崇厚里”“清真里”并入,统称“徐家花园街”。

忆往昔,半个世纪前的徐家花园街除了居住的民众外,还有许多有名的大院:省文史馆及宿舍(原4号院)、省公安厅驻地(原12号院,白如冰官邸大院,现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宿舍14号院)、西青龙分社(原10号院)、省京剧团宿舍(原45号院)、省药品检验所宿舍(原123号院,现为89号院)、省歌舞团及宿舍(大门开在文化西路,其东西北三面全部被徐家花园街包围)、省劳动局宿舍(原24号院,现为上新街41号)、省手工业管理局及宿舍(原为徐家花园,现为上新街47-1号)、省公安厅幼儿园(后为省文化厅幼儿园,现为44-2号院)、回民卫生所(现济南市民族医院)等。

徐家花园街52号,整个街道的中心地带。当年这个中心地方,也称“大表”。52号大门的门檐和门框之间正中挂着个圆圆的木制钟表,很醒目,很多人家看时间都跑到此地。聚集人最多,特别是夏天人们拿着扇子在此乘凉,张家长李家短的事都在这儿发布。52号旁边卷帘门最早上个小卖部,经营油盐酱醋,后来就是街道干部们办公地(现称居委会)。

徐家花园52号,门口墙上挂了两个牌子:向西是“徐家花园54-73号”,向东是“徐家花园14-52号”。出了文化西化西路往西过了民族医院还有“徐家花园87、89、93、97号"。52号是徐家花园街的中心地带。

徐家花园1号左家小院(现在是乐源大街236号)。原来这里是一座旧式传统的三合院,一进大门,迎面有影壁墙,院里房屋砖瓦结构,院子里排列整齐有序摆放的许多盆栽的花,使得小院生机勃勃。大户人家的左家,人丁兴旺,家境殷实,当年左家居住一家四代同堂,左家奶奶是位非常漂亮又善良可亲的老人,她与大儿子和小儿子同在一个大院生活,有八位孙子(大儿和小儿各四位男孩)和一位孙女(大儿之女),还有一重嫡长孙,再加上两位儿媳和孙媳,算下来十几口人,和睦相处,左奶奶在这个小院里享受着天伦之乐。

徐家花园4号(后改为6号),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图片上的大门是黑色,有居民回忆,当年(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门是紫红色的。当年算深宅大院,是大型组合旧式院落,传统建筑,古香古色。最初的主人不知。

走进4号院大门,左、右、前三方各有漂亮豪放的二门,前方二门南侧有个一般化的边门,这四道门,就形成4号院的四个院落,跨院形式,每个院落风格不一样。

左侧跨院为北院,二门是木制屏门,屏门内是一座三合院,是文史馆办公院,坐北朝南是二层小洋楼,全部是红色木地板,楼下是馆长王福进先生办公室(发小同学梅子的父亲)。后来不办公了,楼上居住的是劳动局亓仲文局长(发小华子父亲)一家,楼下柳姓一家。东西厢房是平房各住人家,其中东屋住着姐妹俩修女老太太。整个院落很幽静雅致。

右侧跨院为南院,二门进去后也是传统的三合院,都是平房,比一般住宅房间宽阔,也是文史馆办公室,这个院多了一份厚重之感,文化韵味十足。座南朝北的房屋是藏书室,有时天气好时,馆员们会拿出很多线装书放在院中晒,摆好书桌,有规距的放好。那是我见到是古装书籍,摆放整个院里,还是分批谅晒,大人们不时的嘱咐不准动手,看看就走。

这个院里居住的都不一般人。大多是老学究:栾调甫先生、张静斋先生、金芬先生等人。

一眼望到头的大门是52号院“大表”处。在路东中段有个胡同,大家习惯叫"分社胡同“,实际就是徐家花园街6号、8号、10号(下图绿三角门)三个院子。1989年改为8号、10号、12号。

“分社胡同”的叫法源起徐家花园10号前院曾是西青龙分社(红△院),大跃进年代是集体食堂。拆迁时搬到现在的12号,称西青龙街道办事处,再后来合并到泺源街道办事处搬到盛唐巷11号。

这座沉默了百年老房子,现隐存于徐家花园街14号院内。很有沧桑感!它经历了风雨,虽是危房不能居住,也未修缮,用砖垒起前厦的拱柱门洞,显得更有神密感,它依旧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讲述着往昔的故事。

一所清静的小院——徐家花园8号。它处于闹市之中,大块岩砌的屋墙和院墙,看样子有四五十年之久;街巷很干净,东西胡同内仅有东西并排两套坐北朝南的三合院,院门朝南,有北、东、西屋各数间,还有一棵生长了几十年的参天大槐树遮荫,老式房屋内有木板虚棚,加上墙厚,冬暖夏凉。院子不大,有70—80平方米的样子。伯父喜爱养花,北屋墙角处和朝阳的窗台上以及院内空闲处,有各种各样的花卉,散发着阵阵清香。好一座别致怡人院落。

徐家花园街45号是艺术大院(当年称省京剧团宿舍),北街到南端就是52号院的丁字路口;右边这条路是通向泺源大街,左边这条路是通向文化西路;白色围墙是这两条路的斜面,左白墙就是当年山东省京剧团宿舍45号大门,大院有平房、老式二层楼、新式的居民楼,无规则大院,住着众多京剧演员和工作人员。

据省话剧团杨先生回忆:45号院1962年以前是省话剧团办公和宿舍(1962年底前搬到现在的解放路115号)。后来成为省京剧团宿舍,我们这个年龄都按此称呼。因省话剧团拆迁时涉及与省歌舞团共建之事,这个大院居住的演职人员基本上是由省话剧团、省歌舞团、省京剧团三部分宿舍组成。

所以说45号院是艺术大院。经很多人回忆,在这处宿舍中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殷宝忠、尚长麟、宋玉庆等。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薛中锐和王玉梅早年也在此院居住。还有很多省歌舞团的著名歌唱家等等。

89号是山东省药品检验所驻地。现在是酒店。87号是其宿舍。在进89号大门时东侧的两个单元居民楼便是。早年宿舍是,原址在89号大酒店西边大门口处,那是个三进院的老院落,全部为平房,分前院七家、中院四家、后院四家,共十一家,家属院的孩子们也多,在院里经常疯跑玩耍。

大院65—1号现在成了执法大队乐源支队办公驻地。

南路最北头路西,右手原是小买部,早上卖炸油条,济南小吃,特别好吃,平时还有手工馒头,还有日用百货,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方便周围居民,很受欢迎。

徐家花园最西端,这是通往上新街的东西路。

44-2号院原来是省公安厅幼儿园,因为斜对面就是省公安厅办驻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每月生活费大约8元左右,幼儿园费用每月14元。

徐家花园12号(现在14号),曾是省长官邸。原来的12号改为14号,其大院大门开在院子东南方位,当年是神秘大院。解放后最早是省公安厅办公驻地,后为赵建民省长官邸,再后白如冰省长官邸,最后是省电子工业局办公地,现在成了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厅宿舍。

现在的14号院,当年曾是神密的花园式庭院。曾任山东省省长的白如冰居住过。大门当时开在院子西北方位,其对门院子也是跟着称12号(白省长秘书邓家居住)。说其神密之一是因为当年门口有站岗值勤的卫兵,不得随便进入;之二院子四周围墙上都加铁丝网,防止爬墙入内;之三附近的人们基本没有去过这座院子。

徐家花园24号院,省劳动局宿舍。24号院(现在的上新街41号),当年这个院子挺大,北边是平房,南边是楼房。大院有两个大门,一个是东南门,一个西门(不常开)。

徐家花园最东端,此胡同叫崇厚里。

胡同之二,西边这个胡同叫清真里。电线杆上有街牌很醒目。胡同南首的居民楼是分社宿舍38号。两胡同在南首汇合后,可以直通文化西路,当年常常穿过这条胡同去艺新小馆(现在金鹰鼎酒店)和山东剧院。

右侧的门牌16号,是徐家花园最东端,路的尽头是上新街粮店。紧挨的邻院门牌就是上新街39号,是省博物馆宿舍。印象中,省博宿舍与省劳动局宿舍(当时大门开在这东西路,后来大门开在南北路,并且成了上新街)是斜对门。

这个高台子大门位于由徐家花园通往上新街东西路的路南处,门脸很气派,有9级台阶。现在属于受政府保护的近代民国建筑。原为红万会小学门楼,砖石结构,系传统宗教文化建筑。

静静想想,徐家花园,曾经在此住过的左邻右舍们,也许同在一座城市里,也许会在异国他乡,没有方法再联系,没有机会再遇见,在心底里,只留下一段记忆.......

意犹未尽。

现在徐家花园街部分院落属于上新街片区的拆迁范围,图片中许多院落以后就要随着城市建设消失了.......

老街上的一院一门都记载着时代的变迁,老宅院里一砖一瓦都镌刻着无数人成长的故事,老巷中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一片一图都会唤起我们那些尘封的往事,一景一物一瞬间都会触动敏感的神经,不管徐家花园如何变迁,那些美好的记忆值得回忆......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夏伟 报道)

责任编辑: 刘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