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选”筑高墩
大众日报记者 白晓
2023-12-11 19:43: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我们是全线第一!”随着58米高的那兵大桥四号墩最后一方混凝土浇注完成,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百色北环高速公路项目全线最高墩顺利封顶。可最初因施工工艺迟迟未定,曾让二标段项目总工卢善桐头疼不已。
“不如尽快让滑框提模设备讲场吧。”现场碰头会上,有人提议沿用以往施工经验。“不行,我们要的不仅是快,更是质量和安全。”卢善桐立刻否决。
所谓“滑框提模”施工,类似于在墩身上安装一台向上滑动的“电梯”,通过上部牵拉设备和顶推系统,带动贴合墩柱墙体的钢模板向上滑动施工。但庞大的设备和模板仅仅依靠一台电力驱动的牵拉设备,对全线最高的薄壁空心墩而言,不可控因素大。“一旦出现受力不均引发设备失控,后果不可设想。”在卢善桐的提醒下,突击队员们看着图纸上58米高墩的施工设计要求,逐渐冷静下来。
欲速则不达,卢善桐随即开启了“闭关模式”。白天到现场勘察,晚上翻阅论文和相关工艺视频,还抽出时间在短视频平台寻找灵感。刷到一档探险节目时,他突然瞪大了双眼。只见一名攀岩运动员仅利用墙体上的锚点,便可轻松地向上攀登。卢善桐顿时站了起来,“有了有了! 我们不妨也当一回攀岩运动员,让模板自己‘爬’上去。”
卢善桐即刻带领技术团队走访了多个模具厂家,了解各种模具使用情况,并依据现有经验调整技术方案。一种全线未曾使用的爬升模板工艺和液压爬模装置进入了团队视线。
爬升模板工艺如同攀岩,而液压爬模装置更像一台人体仿生学设备。尽管项目团队一致认为新工艺更佳,但其市面价格却远高于传统工艺,且薄壁空心墩施工需要内外模板两套设备。考虑到成本问题,卢善桐并未直接敲定施工方案,而是“精挑细选”起来。在测量完高墩内部空心尺寸后,他带领工人进行了模拟测试,发现内部完全能够容纳工人进行支模作业,一套更为经济的方案逐渐浮现。“既然内部能容纳工人作业,我们便在内壁设置预留支点,将内模板的爬模施工改为人工支模,工艺改为‘内支外爬’。”如此,安全、工期与成本可实现完美统一。
“只有在‘精挑细选’下,才能设计最‘质优价廉’的技术!”看到眼前整洁平滑的高墩,项目经理周聪说道。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晓 通讯员 胡帅峰 王崇 邵高明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晓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