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产芝村:有面子也有里子
大众日报记者 张晓帆 通讯员 付强 乔银先
2018-07-09 10:45:13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从一个垃圾经常随手乱扔、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的村庄,变身为一个开门就能看风景、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村集体收入翻了近三番的村庄,莱西产芝村这几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由于一个好班子——这就是产芝村成为山东乡村振兴模范村的秘诀。
美丽乡村变身“美丽经济”
夏日的莱西产芝村,连片的樱桃和桑葚已过收获季节,650年光景的大槐树下几个长寿老人在乘凉,乡村大舞台上孩子在欢乐嬉戏,村庄东头的小树林开起了草地音乐会,长笛、唢呐、萨克斯……琴瑟和鸣,奏出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新希望。
你可能很难想到,这样一个开门就能看风景的村庄,几年前还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穷村:村民大多出去打工,村庄的垃圾会随时堆到几处荒沟中,由于靠近莱西湖村水源地,村庄招商引资受到很大限制,集体背负217万的债务……
“产芝村再不变,无法向后人交代。”2014年,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要努力追赶山东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时代。当时,借助莱西休闲体育大会和大沽河整治工程,水源地附近的产芝村基础设施已经有了一定的完善,新建成的大沽河观光大道开启了村庄对外联系的东大门。下一步,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农民收入怎么增加?这是摆在新一届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
“村庄就在城区旁边,外出打工方便,村庄好生生的土地就闲置下来。”当时,“网上偷菜”风靡,于是王延强灵机一动:我们这里离城区这么近,交通便捷,何不搞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呢?在班子会议上,王延强抛出了千万元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顿时引发不解和非议,“穷作” 、“脑子撞墙”,王延强的理想被视为天方夜谭。
两委班子率先带头,“啃骨头”,这一年,产芝村村集体成立了产芝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了产芝老家旅游品牌,邀请了北京九鼎设计院进行整体规划和青岛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启动乡村旅游建设工程。合作社在流转村民25亩土地建成168块开心农场的基础上,从27户村民手中流转40亩土地建成了7个采摘大棚,原来一文不名的荒地由于对接了市场,如今亩产值达到2万元。尝到甜头后,合作社又从村集体流转了300亩丘陵地,建起了百果采摘园,一年四季游人都可以采摘蔬菜瓜果。
每逢周末、节假日,产芝村的开心农场、露天烧烤、采摘园、农家乐餐馆人来人往,游人如织。产芝村变样了,旅游的人来了,最高兴的是村民。原本因为贫困而外出打工的村民们也都开始纷纷回乡创业,产芝村已经逐渐形成农村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曾常年外出打工的产芝村村民李洪武,这些年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家乡的新变化。今年他们夫妻俩打算不再出去打工了,承包了村里两个大棚;这些年,留守在村里的人也纷纷在村里开起了餐馆、超市,每年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
村庄旅游资源上来了,配套也要跟得上。村党支部以闲置房屋流转入股的形式,流转民房30栋,并引入青岛沽源坝下开发公司统一对闲置民房进行改造与区间环境整治,将120余间民房打造民宿“两条街”。
“老房子交给村里打理不放心,再说还能弄出什么名堂来。”谈起那段过往,村民王瑞波有些难为情,他家有一个五间房的老房子一直闲置,去年王延强到家里来做工作时,被自己赶出了门外。
后来,看到左邻右舍的老房子一个个焕然一新,王瑞波心里打起了鼓,也想着交到村里去“变变样子”。有些难为情的他找了自己的弟弟去王延强面前当说客,王延强径直找到他,跟他说,“感谢信任,一定会有个满意的交代”。
让美丽乡村更有“里子”
这几年,产芝村的变化究竟有多大?
村民们时常说起的一个故事便是明证:今年五一期间,在北京看了两年孙子的村民王世平回村时迷路了。因为错落斑驳的旧房子,曾是他印象最深的“路标”,但突然间全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名人故居、村庄博物馆、铁匠铺、老油坊……
漫步在产芝村,历史的斑驳在村庄显得格外生动。乡村文化是“乡愁”基因的重要载体,产芝村位于名人辈出的大沽河畔,在推动环境“升级”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本地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
清末的王丕煦是莱阳八魁之一,三进三出的宅院,结构严谨、古朴典雅,具有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徐宗儒故居可以算是王丕煦故居的“邻居”,之间相隔只有几步之遥,徐宗儒故居几经修缮,历史文化韵味十足……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很大程度上凸显了产芝村的文化内涵。
以进士故居为核心,产芝村打造了泥塑柳编馆、民俗博物馆,并再现了铁匠铺、老油坊、老作坊等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共同形成“乡愁系列”的文化共融圈,实现旅游品质上的整体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群众求真、趋善、臻美。
更深层的改变则在人心。
村庄支部委员王世建还记得,刚开始,村庄里设立的垃圾桶,放在路边成了摆设,一些人还是把垃圾往路上扔、往荒沟里倒。可渐渐地,他发现,村民看到被风吹到路上的塑料袋,立马弯腰拾了起来,放进垃圾桶……
大家都说,4年过去了,村里的变化他们看得见,生活的幸福感他们体味得到,没理由不支持村两委班子所作的决定。
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人,关键也在人。在王延强看来,只有村民由内而外地“美丽”了,村庄才能真正实现“美丽”。因此,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跟上外部环境的建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固然能为村民带来欢乐,但真正要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还需要依靠乡风文明建设,而民风家风又是乡风文明的基石。
“农村的姑娘小伙嫁娶前一般都会打听对方的门风,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家风家训。”王延强说。
走进产芝村,“仁爱、仁义、仁和”“名人故事、耕读传家”“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等一面面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文化墙十分引人瞩目,潜移默化地助推了当地乡风文明建设;一批德高望重、为人正直的老党员和乡贤等定期开展反铺张、反攀比等为主题的乡风评议活动,倡导“好坏大家判”;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社区公约等修缮完讫,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创建评比和亮牌活动已然常态化,一派“各美其美”的德治新景。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
就这样,王延强带着村民将一个众所周知的穷村,打造成了处处皆景的旅游明星村。王延强说,“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我们没有休息。就是为着一个目标,把产芝从一个破旧的村庄,改造成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通过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党建模式,大力开展土地置换、项目资金整合等,努力突破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制度障碍,有效解决了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农民收入如何增加等问题,使得产芝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王延强道出解决问题的“玄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村庄两委班子干活更有劲了!未来的产芝村,必定是风景如画,游客如织,村民幸福,乡村振兴!”
农民发家致富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头雁”来带领。2014年,莱西派驻工作队进驻产芝村,引导村党支部采用“村社共建”的形式,推动合作社与村庄成立了联合党组织,村党支部委员与合作社管理层交叉任职,帮助合作社吸引党员能人入社、加强土地流转、争取补贴政策资金,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实现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莱西市委组织部部长黄迪勇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是重要基础。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1990年在莱西召开的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确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工作格局。在新时代继承发扬“莱西会议”精神,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提升组织力,持续增强政治功能,有效发挥党组织总揽“三农”工作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以组织振兴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事业。
5月20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到莱西调研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对做好乡村组织振兴这篇大文章、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在产芝村,刘家义实地察看村容村貌,与村民和游客深入交谈,了解村党支部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收入等情况。
下一步,莱西将牢固树立“组织振兴+”工作理念,组织实施好乡村振兴“头雁工程”,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持续健全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机制路径,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村村行”活动;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中择优选派107名机关干部,组成12支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12处镇街,联系107个薄弱村,实施“双百引领”工程,持续加大联镇帮村力度,创新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建新模式,探索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有效途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基层治理参与机制,不断改进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
责任编辑: 肖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