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发文,揭秘山东夏粮“三增”背后的“六大良方”

2023-07-28 16:39:55 发布来源:农民日报

7月28日出版的《农民日报》,刊发《山东夏粮“三增”背后的“六大良方”》,报道山东重点推广应用“六大良方”,助推夏粮生产突破播种关、冻害关、病虫关等多个关口,有力支撑了夏粮丰产丰收。

山东夏粮“三增”背后的“六大良方”

近日,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数据出炉,山东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首战告捷,全省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其中,播种面积6014.85万亩,同比增加7.8万亩,增长0.1%,占全国播种总面积的15.1%;单产444.6公斤/亩,同比增加4.83公斤,增长1.1%,比全国平均单产高21%;总产534.8亿斤,同比增加6.5亿斤,增长1.2%,占全国总产量的18.3%。

一连串熠熠生辉的数字,既充分展现了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又鲜明彰显着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

山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介绍,一年来,省市县乡1.8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切实扛牢农业大省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有关部署,既突出单项技术又提供综合方案,既注重单点突破又着力系统集成,特别是瞄准制约粮食产量增加的关键环节,重点推广应用“六大良方”,助推夏粮生产突破播种关、冻害关、病虫关等多个关口,有力支撑了夏粮丰产丰收。

减垄增地:扩大种植面积

去年,肥城市安驾庄镇蔡颜子村种粮大户汪龙参与创建“减垄增地”示范区,引入微喷带、航架式喷灌机等新装备,麦收后一算账发现收获满满。“引入新型灌溉方式,去掉地垄,亩均增加种植面积10%左右,每亩每季节约水、肥、人工等成本100多元。”汪龙说。

新装备好用,但一次性投入过高是难题。对此,肥城一方面按照每亩最高补贴200元的标准进行扶持,另一方面与山东省农担公司联合推出喷灌节水设备购置惠农贷产品,提供10万元至300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

既能减垄增地,还能节本增效,还可为大型化、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应用创造条件。“山东约有80%左右的麦田采用畦田化种植,不少地区存在小畦种植畦面过窄、畦垄过大,土地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对此,山东重点推广了‘小畦改大畦、大垄改小垄’、高低畦种植、‘水肥一体化无垄栽培’等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模式。目前,全省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面积达到1174万亩。”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武杰说。

四适一压:提升播种质量

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去年秋种期间,山东各地狠抓以“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和播后镇压”为主要内容的“四适一压”播种技术,播种质量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山东去年秋种落实深耕深松2192.5万亩,宽幅精播3624.2万亩,精播半精播3737.4万亩,播后镇压4432.6万亩。至越冬前,小麦苗情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47.1%、42.4%,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1.5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平均亩茎数64.2万、单株分蘖2.8个、单株次生根4.4条,分别比上年增加17.5万、1.1个、1.9条。

同时,山东持续加大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推广力度,目前播种面积前5位的品种分别为“济麦22”“鲁原502”“太麦198”“济麦44”“山农28”,合计种植面积3561.8万亩,占比59.2%。另外,“济南17”“烟农19”“济麦44”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播种面积稳步增长,改善了我国优质强筋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推动了小麦向“量质并重、提质增效”转变。

分类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去年11月28日至30日,山东遭遇入冬后“断崖式”降温灾害天气,部分麦田遭受不同程度冻害。“为促进受冻麦田的苗情转化,我们迅速组织开展‘立春麦长根,服务跟得紧’小麦田间管理技术现场指导活动,针对不同墒情和不同受灾程度,分类给出指导意见,并通过现场讲技术,发放挂图和明白纸,录制《受冻麦田管理技术要点》短视频等方式,加大宣传推广,有力促进了受冻麦田各项田间管理措施的落实。”杨武杰说。

开展分类管理,重在精准有效。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整建制攻关“吨半粮”,山东发出了《整建制“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指导意见》,制定了播前准备、规范化播种、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减损收获各环节的技术规程。针对小麦不同阶段的苗情特点,适时制定冬前“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优化群体,保苗越冬”,春季“防春冻、防春旱、早除草、控旺长”,中后期“运筹肥水,保穗数、增粒数、提粒重,防灾减损”的技术方案,指导农户因地因苗施策,搞好分类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双深双晚:增盐碱地产能

山东现有盐碱地890余万亩,可利用盐碱耕地580万亩,多数用来种植小麦。因此,如何快速提升盐碱地小麦产量,是山东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滨州是山东盐碱地治理的主战场之一,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程鹏介绍:“去年秋种以来,我们组织农技人员联合攻关,创新小麦—玉米‘双深双晚’周年生产技术。一是增施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增加土壤有机含量,二是实行玉米深松播种、小麦播前适度深翻,玉米适度晚收、小麦适度晚播。”

“小麦适度深翻可将深层的湿土翻上来,确保出苗,并且大幅降低病虫草害。玉米晚收,充分挖掘光热资源,大幅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小麦晚播可避免形成早播旺苗,又减少了小麦播后水分蒸发,同时也降低了盐分在土壤表层的聚集。该技术模式为我省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和提升粮食作物产能提供了一条有效技术路径。”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任万明说。

群防群治:降低病害损失

小麦条锈病是纳入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管理的18种病虫害之一。4月13日,山东今年首次在聊城市东阿县查见病情,见病早、来势凶,严重威胁夏粮丰产丰收。

紧急行动、尽锐出击。任万明介绍:“山东立即启动小麦条锈病日报及‘一喷三防’工作动态日报送制度,组织600多个测报站点加强系统调查,及时开展会商研判,持续追踪发生动态。强化大田普查踏查,多数发生区按照1000亩/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多地设立小麦条锈病首发奖,形成‘群查群防群治’。”

为保战场不丢、防线不失,山东共出动专业技术人员12.1万人(次),累计开展普查踏查1.6亿亩(次),确保病情均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各级财政总共投入超6亿元用于监测防控和“一喷三防”,累计实施“一喷三防”面积0.91亿亩(次),是小麦种植面积的1.51倍。条锈病被严格管控在源发区域,仅有5市16个县查见病情,见病面积仅5016亩。

高产竞赛:带动均衡增产

“第一名亩产880.89公斤,位于莱州市朱由一村;第二名亩产837.15公斤,位于平度市胜利村;第三名亩产832.62公斤,位于滕州市级索村。”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作物一部负责人张辉说,“经对24个地块进行实打测产,平均单产787.92公斤,12个地块超800公斤。”

身边有一个“高产榜样”,能够带动更多农民增信心、夺高产。对此,今年山东继续组织开展粮油作物高产竞赛活动。全省各地在克服寒潮降温、早春干旱、后期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培育打造出一批小麦高产典型,在全省范围内树立了标杆和榜样,以小面积高产有效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

同时,山东各地广泛开展整建制单产提升活动。德州市自2021年起整建制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聊城市设定了全年建成“吨半粮”高产示范区20万亩,3年建成100万亩的目标。“我们组建示范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专家对口联系制度,集成示范推广‘吨半粮’产能技术模式。”聊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忠伟说。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