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十年·淄博|三方面发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大众日报记者 王佳声

2022-09-15 22:49:2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9月13日,中共淄博市委“山东这十年·淄博”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淄博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精彩蝶变的生动实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淄博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

产业转型的问题,对淄博而言是一个大课题。淄博是个工业城市,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配套能力强。从上个世纪初期在博山发现铁矿煤矿开始发展工业起,淄博近现代工业历史已有120多年。淄博是全国120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23个资源再生型城市之一,是全国唯一涵盖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城区老工业区3种类型的工业城市。淄博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些探索,对全国全省类似地区的发展,是很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的。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省委对淄博提出的“作为老工业城市,要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要求,持续深化产业赋能、金融赋能、科教创新赋能,推动动能转换实现由“量”到“质”的变化、由“形”到“势”的转折。2016年、2017年、2019年、2021年,淄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四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20年、2021年,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又两次获得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特别是2021年,全国共有两个城市同时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和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淄博位列其一。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推深做实“优”和“扩”两篇文章。过去,淄博产业存在结构重、层次低的问题,我们坚持“优”“扩”两篇文章一起用力、一起做,在发展中调整,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提质。“优”的文章,就是“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我们敢于“壮士断腕”,下决心推动落后产能出清,以“伤筋动骨”为“脱胎换骨”赢得空间。锚定优化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经济效益,启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培育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20多个,率先出台了“技改专项贷”“春风齐鑫贷”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引领企业自主地、大规模地“上云用数赋智”,全市传统产业加速由“红海产业”迈向“蓝海格局”。目前,“五个优化”一企一策已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今年重点向中小微企业进行延伸。“扩”的文章,就是“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加快推动新兴产业换道超车。我们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大力开展新经济培育“沃土”行动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前瞻布局氢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数字经济、预制食品等新经济和未来产业,聚力打造产业新赛道。比如,我们聚力打造中国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目前在全国已经有不小的影响力,只要一提氢能应用、氢能产业配套和氢能产业布局,都绕不开淄博、都首选淄博。再比如,我们聚力打造国家级自动驾驶示范区、产业算力中心、中国膜谷等,目的就是通过“树旗子”“立杆子”“亮牌子”,进一步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号召力、引领力,更好地吸引集聚资源要素,为淄博经济和产业换道超车打开广阔的蝶变空间。2021年,全市“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6.3%,今后五年力争“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项工作是凝心聚力大抓主体培育和项目建设招引。市场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项目是引领产业转型跨越的重要支撑。我们大力开展骨干企业跨越发展和新物种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构建起“初创—哪吒—瞪羚—准独角兽—独角兽”的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打造了一批技术领先、品牌优质、管理过硬的特色标杆企业。目前,全市瞪羚类、独角兽类等企业达221家,前不久刚刚公布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量,我们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今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居全省第3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6家、瞪羚企业47家。我们坚持“发展大计、项目为要”,建立项目启动、规划、建设、收尾等全流程工作机制,制定“在谈项目未签约、签约项目未落地、在建项目欠进度”3张项目投资问题清单、未按期开工重点项目和未达产达效项目问题清单,统筹解决好手续办理和土地、资金、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扎实推进“招商引资五年倍增计划”,探索实施“链长制”招引模式,倾力培育20条百亿级产业链条,精准补链延链强链,为项目招引搭建“链式发展”的高速通道。初步统计,这十年来,引进过亿元重大招商项目1500余个、到位外来资金达到5600余亿元。

第三项工作是全力以赴打造一流产业生态。产业生态是各类市场主体赖以生长、蓬勃发展的“热带雨林”。一是聚力做强园区平台。举全市之力支持淄博经开区、先创区加快发展,持续推动国家级淄博高新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全面提升,高水平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中日产业园、东岳经济开发区等42个特色专业园区,推动园区支撑数字化、发展平台化、运营市场化、配套生态化,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和集聚功能。2021年,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00余亿元,超过全市总量的“半壁江山”、达到52.6%,税收173.9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7%。二是聚力深化科教创新赋能。围绕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精心布局科学城科创中心、高新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系列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用”共同体,加快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首发地、优质科创企业孵化首选地。同时不断做实校城融合工作,与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开展深度合作,汇聚更多的高水平创新要素。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近4年来连续保持全省前3位;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占比达到41.41%,高新技术企业达4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50家。三是聚力深化金融赋能。聚焦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以淄博科创基金港为载体,积极引进各类金融和类金融机构,持续深化与一线机构、头部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出百亿级母基金和全国首支地市级S基金,鼓励引导企业善用资本力量,不断放大全市金融的产业价值和金融产业的生态价值。目前,全市注册基金合伙企业533家,认缴基金规模2000余亿元,成为全省首个A股上市公司区县全覆盖城市。四是聚力优化营商环境。连续三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推出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创新建立“城市发展合伙人”制度,扎实落实市级领导顶格接洽、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制度,全面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纵深推进“一次办”“秒批秒办”及“1+N”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一证化”改革等措施,率先建成全领域“无证明城市”,“淄博速度”“淄博效率”“淄博服务”已经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 傅欣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