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周子欣:新青年,新偶像

2020-04-26 13:59:58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前段时间,山东籍护师张静静在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回到济南后,因突发心脏骤停而离世的新闻被推上了热搜。一时间,大家都在为这位年仅32岁的青年战疫勇士感到惋惜。而我,在看到这条屈身在各种当红小鲜肉的娱乐新闻中的热搜之后,心底不由生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类人,才是中国新时代青年应该崇拜、敬仰的偶像呢?

点开有关张静静护师的那条新闻,其中,她的日记选段内容让我的内心涌起波澜——“和年幼的孩子分离我没哭;没能陪父母吃上团圆饭我没哭;战场上累到颈椎病复发我没哭……但是当被患者集体点赞,当患者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原谅我没忍住,泪流满面。”这难道是因为张护师不爱她的孩子、她的父母吗?不,不是的!是因为她没有忘记,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着自我的荣辱,在面对亲情眷念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牺牲小家、成全大家,将自己对于小家的情意深深地凝聚在了对他人、对国家的大爱与担当上,这就是当代中国青年亟需的家国情怀啊!日记中还提到,山东医疗队队员们很难听懂湖北黄冈的方言,为了消除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张护师编写了一本“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护患沟通本”,在语言不通时,就通过沟通本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护人员们的话。这虽然不是什么创世纪的伟大发明,却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张护师还写道:“今日立春,希望‘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听到的都是好消息,希望阴霾消散,胜利来临。”,张护师在面对夺去无数人生命的无情病毒时,仍抱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写下这段话。在困境中,面对种种压力仍怀抱远大的理想信念,这不正是值得当今中国青年们争相学习的精神吗!

一百多年前,刘和珍君在五四运动的前夕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了中国青年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不惧抛头颅、洒热血,是当时全国青年争相响应、支持、敬佩的偶像。今有张静静护师抗击病毒,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救病人们于水火。如果说百年前的中国青年应该“摆脱社会的冷气,只一味向上”那当今的新时代青年,就应该是摒弃不良的追星风气,只抬头挺胸地跟随时代楷模的步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

再反观自己,我曾是个狂热的追星族,韩流明星、欧美歌星中都有我倾慕的偶像,购买专辑、演唱会门票和明星同款我一样都不曾落下,但曾经引以为傲、沾沾自喜的种种“丰功伟绩”现如今竟成了我羞愧情感的源头。张静静日记中那些柔软而坚定的话语,竟犹如一道惊雷,在我耳边炸响,更将我从前并不那么积极向上的追星观劈得粉碎……当代青少年应该崇拜什么样的偶像呢?这个看似简单却无比深奥的问题在我心中突然有了答案。

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广大中国青年寄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句话,我将永远铭记于心,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张静静护师、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这样的时代偶像为学习榜样,不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令全世界瞩目,只要不虚度大学时光,刻苦学习,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毕业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中国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些就足够体现人生价值了。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哪怕荆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铅华在时间的洗涤下必将黯然失色,但是张静静、钟南山等人身体力行展现给大家的艰苦卓绝的时代精神与民族魂会永远根植于这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全中国十四亿人民的心中,迸发着无限炽热的光!中国的青年们,让我们在这些时代楷模、偶像们的带领下,不忘初心,携手砥砺前行,我们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演讲人:山东艺术学院 周子欣)

微信关注“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发送“新偶像”,为我投票点赞!

责任编辑: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