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农技专家来“把脉”, 粮食丰产又丰收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2023-07-14 18:11: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今年我们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种植了富硒小麦,村集体收入较往年增收约15万元,每家每户的分红也更多了......”近日,滕州市级索镇千佛阁村党支部书记王雪成高兴地说。

滕州市级索镇土肥地沃、灌溉便利,是农业部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山东省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2022年,济麦44示范田单产801.72 公斤,刷新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

2021年4月,级索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兆银带领镇农技专家、千佛阁农业合作社骨干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在了解到富硒小麦营养价值高,价格也比普通小麦好后,决定在全镇范围内试验推广种植富硒小麦。

得知级索镇要试验种植富硒小麦,滕州市农业技术指导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延玲第一时间来到田间指导。她结合本地土壤、气候实际,帮助农户选择具有“高产、抗病、耐荫、抗倒伏、耐盐碱”特点的“富硒小麦”新品种,并指导农户通过喷施富硒营养液改善小麦的活力和抗氧化能力,提高籽粒硒含量。正是这些富含有硒元素的肥料使普通小麦摇身一变成了富硒小麦。

“让小麦富含硒元素的关键是硒水溶液喷施技术,一般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要在小麦孕穗挑旗期,使用无人机从空中对叶面喷施2到4次含硒液肥,每次间隔5到7天;第二次在小麦抽穗开花后喷施,每亩用富硒液兑水均匀喷施,生产出的小麦硒的含量均能达到普通小麦的10到12倍,是名副其实的富硒小麦。”王延玲说,富硒小麦的种植技术并不复杂,普通农民均能掌握,而且投入成本也不高,关键就是要选好种子,选准优质硒肥。

为进一步推动富硒小麦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千佛阁村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富硒小麦深加工,同时与面粉厂和食品厂达成加工协议,注册“百顶百”商标,生产富硒面粉、富硒糁、富硒麦片、富硒面条、富硒蔬菜等系列产品,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让富硒小麦真正成为致富的“富硒金矿”。

据了解,近年来滕州市积极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县级农技人员包镇街、镇街农技人员包村,将农技服务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衔接,依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等平台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加快了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促进粮油作物提高单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孔令强表示,通过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农业转变,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打通了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刁文鑫 单智慧 陈跃跃 报道)

责任编辑: 苏子龙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