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公安局以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为牵引推动非警务警情高效分流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2023-12-09 23:54:4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今年以来,枣庄市公安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实干作风,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在省公安厅指挥中心的指导支持下,于今年2月份打通110与12345网上数据交互通道,建立政务服务高效运行机制。通过110与12345“工单实时互转”“三方通话共商”等方式,高效流转非警务警情,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防控风险、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分得出去”,搭建安全稳定的对接渠道

把握当务之急。立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从全市接报110有效警情分析,其中非警务警情占比较高,既耗费了大量基层警务资源,也因无法实际解决问题进而引发群众不满。目前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热线平台分别搭建在公安内网和政务外网,如何结合“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通两个平台的物理隔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会商破题之要。紧扣国办、省办和省公安厅关于12345与110对接联动的文件精神,市公安局成立工作专班,会同市大数据局、市政务服务便民中心和平台运维公司,围绕相关法律依据、内网与外网数据交互技术标准等方面,多次专题会商,反复测试论证,形成数据对接共享的初步意见。

拿出解题之策。树立有解思维,加强实践探索,经多次研究、反复测试,最终形成平台对接建设方案和升级改造方案。实现了非警务警情从原来的被动分流向主动分流、报警电话从二次拨打向一键响应的转变,有效整合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在操作前端,110、12345平台全部增设“一键派单”“三方通话”等功能,实现警单与工单的双向流转、闭环运行。

坚持建章立制,着眼“转得规范”,建立衔接紧密的配套机制

建立分流指导清单。“双平台”互联互通初期,在日常监测中发现,110向12345分流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市公安局迅速组织专题调研,并联合市政务服务便民中心先后6次召开联席会商会议,细化制定“明确不受理类”、“直接答复类”、“引导分流类”和“联动处置类”四类指导清单,建立健全全天候值班值守和联勤联动机制,有效破解流转不畅、推诿扯皮等问题。

建立审核监管制度。对内,建立值班民警审批制度,接警员在向12345转办警单时,一律由值班民警审核把关,确保转办事项的准确性。对外,会同市政务服务便民中心建立日常沟通会商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工作群实时通报,督促限期整改。

建立岗前练兵机制。将非警务警情对接分流工作纳入实战练兵和年度考评,下发《关于规范110与12345对接联动工作的通知》,制定《110与12345平台办理操作手册》《110报警服务台源头分流工作指引》,并按月通报工作情况。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组织人员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中心跟班学习等形式,提升接警人员研判甄别、规范处置能力,在首接环节即严格按照12345要求进行询问、录入转办,相关职能部门无需二次联系诉求人,直接根据110接警员填报的要素信息办理工单,确保了各类非警务警情电话有人接、问题有人管、解决有渠道、处理有反馈。

坚持统筹联动,着眼“落得下去”,构建闭环高效的运行体系

实行梯次化分流。根据群众诉求事项的权属划分,建立市级源头分流、县级中端引流、镇街末端兜底的三级分流机制,确保推送事项快速落地。

实行扁平化处置。办理结果直接在平台反馈,各环节参与单位均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事项办理流程、进度、结果等情况,实现“接收、流转、反馈、回访”全闭环管理。

实行常态化问效。每天会同市政务服务便民中心开展跟踪巡查,对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延期办理等问题,及时采取督办单、约谈提醒等形式进行督办,确保转得出、能落地。目前,非警务警情签收率、反馈率均保持在100%。

坚持整固机制,着眼“处置得好”,打造多元联动的处警模式

一方面,建立快速响应机制。110报警台对非紧急非警务警情不再派警,一键推送至12345平台进行流转督办,最大限度发挥职能部门作用,通过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职能互补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问题处置妥当、群众真正满意。从调研结果看,基层民警日均处警时间较之前缩短了15%以上,达到了为民警“一键减压”的效果。另一方面,建立分类处置机制。对紧急的和时效性强的非警务警情,如涉水电气医等危及安全的事项,直接联动119、120、水电气等热线同步应急处置,避免紧急事件因平台转办延误处置;对现场处警后发现警务事项与非警务事项“交织存在”,在先期处置的同时,通过12345平台流转至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介入处置,共同推动矛盾“源头化解”。今年以来,加强“交织类”报警联动处置,特别是困扰基层民警的涉劳资纠纷、涉噪音、涉假冒伪劣商品、农村地区争抢“地边子”等复杂警情得到妥善解决。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

责任编辑: 苏子龙     签审: 张环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