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新增爱心食堂107处

大众日报见习记者李子锐

2023-12-18 16:58:0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2月18日下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民政局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枣庄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文作新闻发布。

高位谋划统筹,完善养老服务工作推进机制

高位统筹推动。充分发挥枣庄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枣庄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凝聚各部门工作合力,细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措施。建立跨部门督导机制,定期印发《全市养老服务重点任务工作情况通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养老服务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完善政策支撑。制定了“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农村养老、居家社区养老、爱心食堂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系统完备的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体系,联合市人社局出台农村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的通知,补充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力量。

强化督导激励。养老服务工作连续3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惠民实事,今年以来养老服务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3次,枣庄市人大将养老服务重点工作纳入“履职亮屏、靶向监督”内容,枣庄市政协针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定期召开枣庄市“双月协商会”,为枣庄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谋划策。

优化供给质量,织密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网络

提升养老机构运营质效。按照“扶持大型、连锁中型、合并小型”的原则,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养老机构长期照护能力,峄城区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二期、滕州市金桂园康养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今年枣庄市新增护理型床位1000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4%,枣庄亲和源康养中心、光大养老·美铭温泉康养小镇荣获“2023山东康养服务十佳品牌”,枣庄市仁慈老年托养康复中心获评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完善社区服务供给。健全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有效构建“15分钟享老生活圈”。打造“爱心食堂+”模式,今年枣庄市增加爱心食堂107处,有效构建了“养老不离家、养老不离村”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探索将慈善组织延伸至村(社区),设立30个村级慈善微基金,筹集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支持爱心食堂建设运营,用“一餐热饭”的温度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优化居家养老服务环境。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今年完成改造2200户,有效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和生活质量。探索“养老+慈善”居家养老模式,实施“枣慈留香·银安计划”关爱项目,枣庄市各级慈善组织筹集资金260万元,为枣庄市2161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加强引导支持,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以为老优惠激活养老服务市场。创新形式发放“颐养枣庄·助老消费券”,在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外出就餐等方面给予优惠。联合枣庄市商务局发布“枣庄市餐饮行业爱心助老倡议书”,鼓励支持餐饮行业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和餐饮优惠,为老年人献爱心、做好事。

以培育支持促进养老服务组织壮大。制定“十四五”枣庄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明确枣庄市养老服务用地指标、规模,为养老服务用地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撑。开展市级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评选活动,选树5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和市场竞争力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

以培训激励促进人员队伍素质提升。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提升行动,今年共培训养老护理员2302人,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开展枣庄市养老服务领域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表彰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养老院长等20人,最佳养老志愿服务项目5个。3人获评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先进典型,1人获评山东省“最美青春养老人”,有效发挥价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激励一线服务人员担当作为。

推进模式融合,打造“颐养枣庄”养老服务品牌

探索“养老+品牌”发展模式。构建了整体联动、全域共建的养老服务品牌矩阵,形成了市级“健康养生·颐养枣庄”、区(市)级“康养福地·孝善滕州”“春雨养老,润泽市中”“薛中夕阳红”“峄养乐享”等养老服务品牌矩阵,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推动全域养老服务水平提升。枣庄市3家机构荣获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获评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典型创新案例3个,市中区入选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

推广“养老+智慧”场景应用。建设枣庄市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预警平台,实现对枣庄市112处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智慧化、信息化监管。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集成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实现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为老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市中区实施“养老伙伴计划”,引入信息化技术和智慧化管理,实现老人“点单”、服务机构上门服务,解决百姓身边的各类养老问题。

深化“养老+志愿”为老服务。“敬老月”期间,枣庄市共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营造了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常态化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类分级探访关爱工作,为枣庄市4.1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探访关爱台账,及时发现、有效防范、稳妥化解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枣庄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陈德鸿,枣庄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姜文胜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关于老年助餐服务,枣庄市民政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陈德鸿: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将爱心食堂建设运营作为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实施“爱心食堂+党建引领、公益慈善、多元服务、长效运营”模式,让爱心食堂成为老年人便利就餐、日间照料、休闲娱乐、文体健身的“银发乐园”,有效构建了“养老不离家、养老不离村”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建设运营“爱心食堂”107处,可同时为5000余名老年人提供便利就餐、就近养老服务。

“爱心食堂+党建引领”,打造党建孝老融合发展的强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全市村(社区)党支部领办爱心食堂,由村(社区)党支部成员担任爱心食堂创办人、负责人,构建基层党组织主导食堂建设、真心服务群众的新格局。探索“党建+养老”在基层的实践运用,将“爱心食堂”作为党建和孝老文化的宣传阵地,开展党建文化、传统孝亲美德宣讲等活动,不断擦亮“党建+养老”特色品牌。

“爱心食堂+公益慈善”,创建人人争相助老向善的浓氛围。创新“慈善+养老”模式,全市慈善组织、村(社区)等合力实施“枣慈留香 爱心食堂”慈善微基金项目,打造线上线下慈善募捐平台,建设线上爱心食堂募捐平台“公益宝”,完成慈善组织延伸至村(社区)一线,有效促进公益慈善与养老服务共同发展。截至目前,共成立爱心食堂慈善微基金30家,筹集善款260余万元。

“爱心食堂+多元服务”,打造广泛参与养老服务的综合体。推动爱心食堂与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有机结合,全市爱心食堂90%以上具备了日间照料、休闲娱乐、文体健身等功能,成为老年人“吃喝玩乐”一站式活动基地。在爱心食堂为农村活力老人设立“助洁岗”“助餐岗”等,组织活力老人发挥“近邻”优势,与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人结成“定向照护对子”,提高了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四是“爱心食堂+长效运营”,打造高质高效长久运行的硬支撑。印发《枣庄市爱心食堂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枣庄市爱心助餐配餐服务管理规范》,坚持“持续运营”原则,建立“政府补助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老人子女承担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模式。对爱心食堂建设给予2万元的奖补,对爱心食堂运营按照年度就餐人数给予1—3万元的奖补,对企业以冠名、捐赠等方式参与爱心食堂建设运营的,给予税费等政策优惠,鼓励老人子女落实赡养义务,为老人就餐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共发放奖补资金164万元,为爱心食堂建设运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11部门印发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妥有序推进爱心食堂建设,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记者:据了解,今年枣庄市民政局开展了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请介绍一下目前的工作情况。

陈德鸿:为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市民政局制定了《枣庄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类分级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全面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截至目前已为全市4.1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探访关爱台账,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常态化开展探访关爱服务,有效防范、化解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有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加强工作统筹,完善探访关爱工作体系。发挥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建立领导有力、分工明确、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探访关爱服务工作统筹组织到位、⼈员配备到位、工作责任到位、保障措施到位。创新完善“五社联动”机制,构建村委会、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网格员、家庭医生、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探访关爱团队,定期入户走访进行上门关爱服务。

精准掌握需求,丰富探访关爱服务内容。对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摸排,全面掌握特殊困难老年人接受探访关爱服务的意愿和需求,根据年龄、居住状况、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等基本信息,将探访关爱服务对象分为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等三类人群,实施差异化、针对性探访关爱服务,制定探访关爱服务力量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居住两张清单,跟进探访关爱服务记录,建立探访关爱服务台账。

灵活开展服务,提升探访关爱工作质效。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科学安排服务力量,灵活采取服务方式,合理确定服务频次,原则上每月探访关爱不少于一次,重点人群视情增加探访关爱频次。充分发挥爱心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阵地作用,有效链接社会公益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探访关爱服务。薛城区探索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差异化需求,建立“3+4”分类分级探访关爱机制,采用网格化管理,合理划分服务区域,实行差异化、多元化、定制化服务,让关爱服务有品质、有温度。

记者: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是满足老年人居家生活需要、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关于这项工作方面,枣庄市民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姜文胜:市民政局计划“十四五”期间为6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660户,切实提升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是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市民政局出台《枣庄市“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方案落实。

明确关键环节,高效推进实施。确定改造对象。适老化改造对象所指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为: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并逐步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明确改造内容。各区(市)按照自愿、安全、便利、经济的原则,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主要目标,按照《无障碍涉及规范》及相关技术方案,根据特殊困难老年人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居住环境特点和适老化需求评估结果及城乡地域差别等因素,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科学确定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内容,制定具体改造方案。明确专业机构。区(市)民政部门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择优确定适老化改造服务机构和专业验收机构。开展上门评估,实行一户一策,依据评估结果明确具体改造项目、改造标准等内容。

强化过程监管,确保改造品质。区(市)民政部门加强施工监管,定期检查工程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确保工程质量。改造完成后,专业验收机构要及时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意见;未通过验收的,区(市)民政部门责成改造服务机构进行整改,直至验收合格,确保改造内容与改造方案一致,改造项目方便老年人使用,适老化设施、器材安装牢固,配置的老年用品尺寸、规格、材质符合要求。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李子锐 报道)

责任编辑: 苏子龙     签审: 张环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