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贾泉村:“泉心为民”聚合力,文明实践促振兴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2020-11-17 12:44:3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枣庄市峄城区贾泉村位于冠世榴园景区腹地,因明代著名文学家贾三近在此著书立作和石屋山泉坐落而得名,是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帮包村。现有365户、1052人,党员24名,耕地1400余亩,石榴山林800亩,2019年村集体收入 54万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贾泉村坚持“泉心为民”服务理念,紧紧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从生态宜居建设、乡村治理、文化教育提升、扶贫脱困等层面创新做法,走出了一条具有贾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之路”。

基层阵地建设让群众心有所系

该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整合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体小广场等资源,进一步完善软硬件条件,投资了29万元对原有大队部进行升级改造,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主阵地。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图书室、便民服务站、儿童之家、广播室等6个功能室及法治文化长廊,另新建了28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广场内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器材等齐全,让村民不出村就能读书、娱乐、健身,满足村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深入发掘村史与核心元素,在“泉”字上做文章,将贾泉村定位于“泉心为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延伸出“泉暖人心”“泉力以赴”、“泉心泉意”等系列主题,致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成为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村民向心力。

党建引领建强志愿服务主力军

贾泉村由贾泉和陈庄合并而成,村“两委”班子牢固树立“合村合心合力”的发展理念,以“工作热情如泉水般涌动不断,三务公开如泉水般清澈透明,服务群众如泉水般滋润心田”为工作标准,建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队长的贾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积极发挥党支部先进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吸收村内老党员、老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党员率先示范,以党风带民风,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注入生机力量。同时,将省乡村振兴服务队及区、镇、村三级帮扶干部纳入村志愿服务队,定期入户开展扶贫帮困、邻里守望、助老孝老等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村民会议、谈心谈话等方式制定帮扶计划、解决实际困难,密切了干群关系,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目前村级服务队有固定村民32人,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群众需求等进行分类管理,设立了雷锋志愿服务岗,以志愿服务促进资源整合、活动整合和人员整合,提升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汇聚志愿者力量,助推乡村良好风尚。

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文明新风

以增加群众的幸福感为工作重点,贾泉村通过村两委的正面引导,突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重点,用活“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推动文明实践往深里走、往实里做,有效增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丰富理论宣讲活动,充分发挥省级社科普及示范村作用,广泛开展了移风易俗、十九大精神宣讲、宪法进农村等活动,邀请石榴技术专家进行石榴种植技术培训及优惠政策宣讲,让群众全程参与村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充分利用已有阵地,切实提高阵地使用率和活动举办率,精心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学雷锋”、“戏曲进乡村”、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感受到文明的氛围。去年9月,山东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牵头在村内文化广场举办了葫芦工艺品红色文化展活动,《学习强国》以“小葫芦大传承,红色基因永流传”为题进行登载。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脱贫致富模范户、最美庭院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今年共评选“五好家庭”5户,好媳妇5人,好婆婆5人。积极开展“幸福贾泉”评比活动,以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为主题进行评比,设置“幸福贾泉”笑脸墙,户户悬挂“家风牌”,以群众真实表情记录和美村风、民风,传递温暖,成为贾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中的一项亮点特色。当前,贾泉村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已延伸到村民广场、田间地头、贫困农户等群众急需服务的地方,并以全面细致温暖的服务赢得了村民的点赞。

挖掘文化底蕴塑造乡村之美

明朝期间,大文学家贾梦龙在此地留下了“穷涯绝岭势如连鳌,连连不断随波逐浪”的赞语,并在此建造了18间房舍,专供文朋诗友谈诗论文,后贾三近在此著书立说,因之称“三近书院”。贾泉村立足三近书院和石屋山泉的文化及地理资源优势,注重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注重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延续三近书院建筑风格,对周边村居民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建设了风车拱门、花田幽径等主题街区,打造了三近文化广场、古泉叮咚、贾府石狮、石屋山泉等景观节点,构建了“一街一貌、一步一景、宜居宜业宜旅游”的生态田园村庄。树立“经营村庄、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冠世榴园景区大格局,先后投资17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200米、铺垫生产路300米,投资1.6万元种植海棠、红叶石楠1000余棵,投资10万元安装路灯106盏、摄像头52个在村内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新建公共厕所9处。在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巾帼志愿者、保洁员等志愿服务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村民自觉参与到环境整治之中,引导村民自觉清除小广告、扫除门前垃圾、清理角落杂草等,促进家庭成员形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精神境界、强化文明素养。在文明乡风的滋润下,村里到处绿意盎然、清爽整洁,村容村貌悄然发生变化。

文明实践创新产业项目振兴路径

贾泉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活动的契机,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将政策宣传融入到戏曲、小品、庄户剧团中,积极发挥村内“土专家”、青年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把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生产知识带到田间地头,结合贫困户政策培训、入户走访等,积极广泛宣传政策,形成了“一林一园一泉一车间”的产业发展思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一林,实施荒山开发,将800亩集体山林流转给农户年收取租金8万元,通过苗木基地培育苗木出售年收入8万元,大理峪苗木基地年收入5万元,冬桃种植园发包年收入约7万元,积累了村庄发展的“第一桶金”。一园,建设了观光精品园,争取省旅游扶贫资金100万元,村集体筹资40万元入股,建设集采摘、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观光园、博览园,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2万元。一泉,依托石屋山泉资源,引进优质矿泉水项目,利用市、区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万元,建设厂房出租,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一车间,扶贫资金注入20万元,村集体筹资14万元入股,建设来料加工服装厂对外出租,年增收3万元,同时解决了本村30余人的就业。借助公共资源共享,拓宽发展思维,把发展苗木经济作为下步发展路子,到肥城、宁阳等地考察对标学习,谋划发展边角经济。与此同时,该村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辐射力,从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方面出发,衔接好能人大户与贫困户之间的帮带关系,凝聚精神,提振精气神,激发动力,改变贫困户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贾泉村由原来省定贫困村变为全镇村庄发展示范村,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刘海浩 报道)

责任编辑: 苏子龙     签审: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