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商河人喜欢吃什么穿什么?到这个展会来“溯源”

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2022-09-07 15:54:0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9月15日-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在济南举办。日前,由中央、省级、市级主流媒体记者组建而成的全媒体探访团,走进本届博览会分会场之一商河县,探寻古人的“诗与远方”。

古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对“诗与远方”的精神追求又是如何实现的?济南商河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属齐国麦丘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商河县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商河人民年复一年,世代相续,传承下来了众多惊艳四方的中华传统手工艺。

“家家机杼声、户户织土布”。嘎嗒嘎嗒的机杼声中,随着女工的双手上下穿梭,棉线便被巧妙地汇编成一块精致的布匹。

老粗布,是商河县的土特产之一,这项手艺历史悠久,1000多年前就在商河大地产生,明清民国时期达到繁盛,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选棉花、轧棉花、挫布绩、纺线、染线、络线、牵机、织布……一道道工序既严谨又精致,织出来的土布不仅具有密度小,手感舒适的特点,而且色彩十分丰富。

走进济南安琦工艺土布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秀凤介绍,安琦布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老粗布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机器织布相比,手工织造的老粗布有着很多优点。首先是密度小,使用起来比较柔软透气,其次是吸汗,对皮肤没有什么刺激作用。”她表示,这里的老粗布产品涵盖床单多件套、棉被、枕芯坐垫靠背、夏令用品、学生用品、床笫沙发、毛毯等10多个系列上百个品种。

秧歌古村位于商河县孙集镇袁窦村,当记者一行走进这里,观看气势磅礴的鼓子秧歌表演时,无不为这传承千年的独特文化魅力感到惊叹。

据悉,鼓子秧歌是民间为庆祝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孕育于春秋战国,始于秦汉,成于唐宋,兴于明清,繁荣至今。它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粗犷豪放的表演风格,刚健有力的舞姿,让鼓子秧歌成为传统舞蹈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上千年的传承发展进程中,商河鼓子秧歌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演化。今年,秧歌古村被列入本届博览会21大分会场之一,商河鼓子秧歌第五代传承人杨克圣对此充满了期待:“商河鼓子秧歌的荣誉来之不易,它的中心就是16个字,粗犷豪放、刚劲有力、潇洒自如、文雅大方。” 秧歌古村负责人李传英也表示,作为分会场,秧歌古村将准备“庆丰收”等众多表演,让大家欣赏到更亮眼的节目。

“形如满月色金黄,香油炒酥巧配糖,伸拉抻长成千张,香酥软脆是特长。”这形容的是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县龙桑寺镇的少得利糖酥火烧。

“我们的火烧,具备香、酥、软、脆的独特口感。软酥是入口即化,脆酥是入口能听见声响,少得利就是将这二者合二为一。” 糖酥火烧第四代传承人李清新表示,少得利糖酥火烧主要以糖、油、面为原料,炒煎油面做酥,香油调拌,擀面成饼,拉抻成条,叠制成多层面皮,包上馅料,放入回笼炉烤制而成。

据悉,济南少得利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清末的“谢氏点心坊”,那时便有糖酥火烧。2018年,“糖酥火烧历史文化展馆”正式建立,展馆设有手工制作体验区、生产参观区、糖酥火烧文化体验区、旅游产品展售区。记者们在这里游览参观,对糖酥火烧的制作过程和历史有了一个立体式的感受。

薄如纸张、筋似皮条、色美味香,玉皇庙豆腐皮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民间传承已有上千年之久。据据史料记载,自明朝以来玉皇庙豆腐皮就有宫庭贡品之美誉。

“豆腐皮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有20多道工序。”玉皇庙豆腐皮非遗传承人许克敏告诉记者,玉皇庙豆腐皮的味道之所以香甜可口,与豆子的原料和商河的水有很大关系。 “大豆是我们自己种植的,品种非常适合做豆制产品。此外玉皇庙镇的地下水含有非常多的矿物质,做出来的豆腐皮口感劲道、韧性强。”

2009年, “二妮”豆腐皮创始人许克敏凭借这项祖传工艺,创建了济南汇润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研发,公司改变了几百年来沿袭小作坊的生产模式,运用现代技术与千年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现了豆制品的保鲜、保质。许克敏希望能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豆腐皮制作技艺,让本地品牌走得更远、传得更广。(□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琳 报道)

责任编辑: 赵琳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