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海参进入捕捞“黄金期”

大众日报记者 从春龙

2021-05-11 10:07:4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野生海参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上,近日,在莱州,记者与海参捕捞团队共同出海,见证野生海参捕捞过程,感受野生海参的魅力所在。

海参有冬眠和夏眠,所以捕捞季一般分为春捕和秋捕。如今正是春季海参捕捞的“黄金期”,在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态海洋牧场,海参捕捞队员开始忙碌了起来。

经过40多分钟的海上奔波,在距离海岸大约60里的海面上,就可以看到正在实施海参捕捞作业的捕捞船,捕捞船上,工作人员正在实时监测捞参海域,确保捞参工作顺利进行。“目前海参只能靠人工捕捞,所以我们每条捕捞船上都配备了三个捞参人,当下正是捕捞野生海参的‘黄金期’,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们将从上午7点捕捞到下午4点。”工作人员表示,说到捕捞海参,就不得不说一下海参捕捞员了,海参捕捞员俗称“海猛子”,薪酬虽高,但是面对的危险确实不少。连续的捕捞作业,海底一些未知的漩涡暗流等,都时刻考验着捕捞员的体力与意志,并且捕参员要有丰富的海下经验,在面对捕参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时能够灵活处理。

“捕捞海参一般是在6—10米深的海底下进行,现在海水的温度低,所以在进行海下作业之前一定要穿好专业的下海装备,以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在腰间系上一条粗壮的腰带,固定住氧气管和60多斤重的铅砣子,方便下潜。”“海猛子”说,每次在一个区域捕捞完海参回到捕捞船上后,“海猛子”都要仔细检查自己的下海装备,在确保装备没有问题后,再下海作业。

在一切检查就绪后,“海猛子”戴上潜水镜,挂好装海参用的网兜,纵身一跃跳入海中,一眨眼就不见踪影了,唯一能看到的是一根细细的氧气管向大海中延伸。在“海猛子”下海作业后,捕捞船上的观察员需要迅速整理氧气管,“捕捞人员在水下全依靠这根长管,为他们输送氧气,这条200多米的长管,就是他们水下作业的‘生命线’,氧气管是特制的,含有钢丝,不会被水压挤变形,并且我们会定期更换管子,确保捕捞人员的安全。” 观察员说。

半个小时左右,水面出现气泡,观察员知道这是“海猛子”捕捞完毕,要出水的表现了,船上工作人员紧绷的心情也放松下来,赶紧回拉氧气管,协助他们靠船。“海猛子”拖着满满一网兜野生海参出水,在船上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回到船上后,他缓缓地摘掉潜水镜,解开粗壮的腰带,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抓紧时间休息和检查下海装备,船上的其他工作人员则一起将刚刚捕捞上的野生海参,根据大小进行分类装箱,所以每一只海参都来之不易。

一般来说,海域的水质越好,海参品质就越高。莱州湾生物资源丰富,是黄渤海主要渔业生物的产卵场和栖息地,是海珍品的天然摇篮,素有“黄金海湾”之称。高品质海参需要优质海洋环境的长久滋养,也需要过硬的质量管理和监测。小海参大精品,为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升海产品品质,在现代化加工车间海参集中进行清理、蒸煮等初加工,使得海参体内的粘多糖、精氨酸、微量元素、氨基酸、铁、锌等多种成分更有效、更完整地保留下来,最大程度保障海参营养成分不流失,营养价值更高。然后通过低温干燥、蒸煮泡发等工序,加工成淡干、速发、即食等各种海参产品,让市民吃上最新鲜、最营养的高品质海参。(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从春龙 通讯员 刘向东 徐嘉艺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蓬基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