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汪镇:特色农业成了致富“聚宝盆”

2022-11-21 10:18:0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

青岛西海岸报/西海岸新闻网记者 梁玉鹏

春有五色花海,夏有瓜果飘香,秋有丰粮盈仓,冬有美食全羊……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六汪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一幅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在六汪大地上铺陈开来。

试种旱稻新品系

亩产可达1200斤

11月11日,六汪镇塔桥村龙庵网格祝兹侯农业产业园里的旱稻喜迎收获季。金黄色的稻田里,稻香芬芳扑鼻。

“经过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的现场测验,今年旱稻亩产达到1110至1200斤,产量超过预期,旱稻种植再次实现了提质增收。”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绪彬告诉记者,2019年,因为对旱稻种植兴趣十足,他多次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拜访,得到了该中心的大力支持。本着助力乡村振兴的共同目标,双方决定开展深度合作,在龙庵网格建立祝兹旱稻试验田,专门开展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培育的旱稻新品系种植试验。“旱稻新品系的筛选和改良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与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合作进行旱稻新品系种植试验,看重的就是旱稻产业的社会效益和广阔前景。”陈绪彬说道。

当天,陈绪彬还特意举办了一场具有汉代特征的旱稻收割仪式。人们穿上汉服,躬身稻田收割旱稻,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我们在祝兹侯农业产业园里打造了农耕体验区,常年举办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领略独特的乡土风情。”陈绪彬说道。

祝兹侯农业产业园里的旱稻再获丰收。

“白+黑”特色农业

拓宽增收致富路

11月15日,六汪镇祝兹侯村种植的160余亩胶河大白菜同样喜获丰收。

“祝兹侯村地处胶河东岸,是胶河大白菜的核心产区。因味道鲜甜、口感好,胶河大白菜享誉十里八乡,市场售价一般为普通白菜的2至3倍。”祝兹侯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党组织第一书记王德春介绍。为进一步拓展市场,王德春为胶河大白菜注册了“鲁胶白”商标,并通过与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帮助村民销售白菜4000余斤。

在做优做强“胶河大白菜”这一产业的基础上,王德春还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谋划农业多元化发展新途径。他按照“精准、有效、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思路,创新提出了打造“白+黑”特色农产品的富农思路。“白指的是胶河大白菜,黑指的是黑小麦,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让村民和村集体实现双增收。”王德春介绍。

“今年是第一年试种黑小麦,期待着大丰收。”王德春告诉记者,今年引进的农大3753黑小麦品种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亩产量可以达到800至900斤左右,且富含的硒、铁、锌、钙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也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品种。

果蔬种植集群化

农业强镇展风采

近年来,六汪镇重点打造五大精品果蔬集群,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通过扩大胶河大白菜品牌影响力,沿胶河流域打造千亩白菜种植区;不断深化与上海百事公司合作,以胶河源村为中心打造万亩胶河马铃薯种植区,以订单生产、收益分红带动农民增收;借力西海岸供销集团、富春江商业公司蔬菜流通行业优势,在西南片区打造万亩有机蔬菜种植区;以吾彩宝实蓝莓、万里红大樱桃、千润火龙果为轴线,在东部片区打造万亩精品水果产业带;以悬泉茶、鲁铭茶为龙头,依托铁橛山、鲁山生态优势,发展3000亩高山生态茶园。六汪镇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正变成富民增收的“聚宝盆”。

同时,六汪镇以打造健康小镇为目标,聚力粮食安全、特色培育等方向,打造农业产业强镇,提高发展质量。塔桥全羊和琅琊鸡被评选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悬泉茶、佳莱玉芙蓉茶、胶河大白菜、胶河马铃薯、隆铭牛等9个品牌入选西海岸新区优质农产品“瑯琊榜”。2021年全镇生产供应粮食15万吨、蔬菜31万吨、蛋1.9万吨、肉2300吨、水果5200吨,占新区总量的20%,是新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获评2021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 祁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