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丨聚焦急难愁盼问题 省残联把实事办到残疾人心坎里

大众日报记者 吴永功 蔡继钗

2021-10-18 16:00:1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东省残联把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作为重点,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10个县(市、区)大走访大排查,了解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了2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按照时间表路线路扎实推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其中建设300处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如康家园”、免费康复救助3万名残疾儿童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

突出基层基础,搭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平台。聚焦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上不了学、出不了门、离不了人、就不了业”等问题,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在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志愿服务、党性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如康家园”。一是坚持因地制宜。不片面求新求异,不要求另起炉灶,不盲目求全求大,做到一家多能、一园多用。二是坚持融合发展。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统筹实施残联康复、就业、托养等各项服务,借势借力基层组织建设、养老、医疗卫生等政策措施,以服务整合推动资源集聚,政策集成。三是坚持党建助残。把“如康家园”打造成为党员组织生活基地、党性锻炼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残疾人自强教育基地,团结带领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截至9月底,全省建成“如康家园”336处,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已为4979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6945名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3058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突出抓早抓小,实施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康复能改变孩子一生,对家庭、社会意义十分重大,而康复质量、费用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省残联制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管理,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效能。一是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能力。举办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管理人员培训班,指导济南、烟台、济宁、聊城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试点,组织专家进行机构评估业务培训,严格准入和日常监管,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达517家。二是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及配套政策。做好残疾儿童筛查,将有需求的残疾儿童纳入康复救助范围,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做好各类残疾儿童救助服务经办工作,优化调整人工耳蜗和肢残矫治救助项目流程,开展脑瘫儿童康复救助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全省已免费康复救助残疾儿童30110名,其中为240名听障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026名肢残儿童实施矫治手术、100名脑瘫儿童实施脑外科手术救助。三是聚力社会资源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与省社会创新发展与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壹基金“齐鲁义餐(残障儿童版)”月捐项目,为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午餐,9月份筹集资金29981.79元,17886人次参与活动,真正让残疾儿童及家庭受益。

突出救困救急,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后顾之忧。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相对健全人生活更加不便、更加困难,需要格外关心关注。一是为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不少于1万人次托养服务。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阳光家园计划”,截至9月底,全省正在运营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412家,托养服务残疾人11367人次。二是为75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卫浴无障碍改造。对济南、济宁、聊城、菏泽758户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卫浴设施无障碍改造,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三是为100名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免费验配助听器。联合省委选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听见美好生活”活动,帮助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改善听力状况。四是为1000名听障人士免费实施听力保健体检。为听障人士提供听力筛查、内耳CT、基因检测服务,为耳聋患者家庭提供致病基因的携带状况和遗传规律等信息服务。五是为100名语后聋残疾人提供人工耳蜗康复救助。每人免费提供1套国产人工耳蜗,对基本医保结算后的剩余手术费用进行限额1.5万元救助。接受救助的费女士耳聋23年,术后开机第一次听到女儿叫妈妈,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突出就近就便,让残疾人享受到身边的便利服务。落实“一次办好”改革要求,切实变多次办、多地办、多时办为一次办、一地办、就近办、马上办。一是推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即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联合省民政厅印发《两项补贴系统跨省通办操作指南》,指导各市做好两项补贴跨省通办试运行工作,为各市设置两项补贴跨省通办账号。自4月22日起,申请两项补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任何街道、乡镇设立的两项补贴受理窗口办理,不再受户籍地限制。二是推动实现残疾人证办理跨省通办。出台《残疾人证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优化办证流程,残疾人不出村(社区)即可提交申请,开展上门评残、残疾人证免费邮寄等服务,在实现一链办理、省内通办的基础上,做好山东省残疾人工作平台与全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系统融合对接,自6月28日起残疾人证实现跨省通办,目前已有1327名残疾人享受跨省异地办证服务。

突出自强自立,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充分理解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尊严、奉献社会。一举办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生活重建训练营。为100名脊髓损伤残疾人提供体能训练、脊髓损伤和无障碍知识培训、轮椅操控、心理辅导、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12岁的李萌(化名),在截瘫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中断学业,一直由妈妈和奶奶两人照顾,经过康复重建训练,无需照顾并已回到学校读书。二是开展中途失明人士“光明之家”闭环式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集中培训,为20名中途失明人士提供心理康复、视觉康复、定向行走、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和就业培训等一站式闭环服务,实现培训即就业。三是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举办首届齐鲁残疾人工匠职业技能竞赛,225名残疾人参加比赛。举办省暨济南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全省55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420人就业。重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开展特聘行动,一生一策精准扶持,1411名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已就业639人。今年全省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97万人次,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4847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永功 蔡继钗 报道)

责任编辑: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