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红星丨沂源:市派第一书记,永远的追“锋”人

大众日报记者 吴永功

2023-03-05 13:10:4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曾这样说过。沂源市派第一书记团队就是这样一个先进的集体,他们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将雷锋精神融入驻村工作日常,在驻村一年的时间里一路开拓、一路奉献、一路奋进,用辛勤的汗水浇开百姓的幸福之花,结出丰硕的乡村振兴果实。百姓亲切的说:走过一个甲子,“雷锋”从未远离,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派驻沂源的第一书记,他们就在群众身边,可感可亲。平凡造就伟大,伟大出自平凡。

燕崖镇峪林村邱环:学雷锋体现在平凡的工作中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市派第一书记邱环的协调下,燕崖镇峪林村携手沂源爱心团队,在“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举办了“爱心午餐”上门志愿服务活动,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准备了可口的爱心午餐,共有36位老人到场参加。爱心活动为村内久违的老朋友、姊妹、老邻居提供了相聚的机会和平台,有效提高了农村老人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加快了“四合一”新村村组、村民之间的感情融合。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邱环以村为家,哪里需要,哪里便有他的身影。疫情防控初期,村里物资紧缺,他带头捐款,村民纷纷响应,渡过难关;疫情持续肆虐时,防疫人手紧缺,他充当着指挥员、运送员、宣传员和入户检测员等多个角色,并每天自费为工作人员购买早餐;药品紧缺时,他走遍了各大药店,从家里和亲朋处搜集退烧药,建立“共享药箱”,解燃眉之急。

他带头整治环境卫生、帮助残疾村民整理柴堆、亲手制作柴艺、帮村民套苹果袋子、整修自来水管网、看望独居老人、帮村民包装“精品苹果”、探望受伤村民……

燕崖镇双泉村张宏刚:把百姓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

2022年12月,年关将至,张宏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张书记,刘存金快没得救了,您能帮帮忙吗?”经了解,村民刘存金经淄博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10余天后,院方建议立即转往上级医院,家属因疫情原因,去济南求医无果。张宏刚得知情况紧急,第一时间在第一书记群内发布病人的救助信息,并奔波联系省院朋友,经协调,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郭守刚主任对其进行了远程会诊,经专家提出治疗方案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一天的奔波,张宏刚的嘴上也因着急上火长满了泡。幸运的是,刘存金终于保住了生命,目前刘存金在家做康复治疗。事后,刘金存一家称赞张宏刚是:雷锋式的驻村第一书记。

张宏刚对村民的爱,远不止这些。在闲暇时间张宏刚也会去村民家中帮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农时不等人,每到农忙时期我都会走入田间地头,主动到果园采摘一线,帮助村民一同采摘苹果,与村民拉近距离;春暖花开时分,与村民一同摘野菜;金秋九月与村民一起削柿子制作柿饼;每到一处,都要与困难群众进行详细交谈,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具体困难,叮嘱困难群众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及时联系,尽全力帮助,鼓励他们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根本是人人学,时时学,尤其是党员把这种精神作为一个传承。3月1日,在辽军埠村,赵义元带领全体党员义务参加了美丽乡村环境整治活动,修剪花草,清扫街道,为孤寡老人清扫院落,为全体村民提供宜居生活环境,为困难群众解决问题。

悦庄镇辽军埠村赵义元: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自驻村以来的每月、每周,辽军埠村都进行环境整治义务劳动,累计发动出工900余人次,清理柴堆、土堆、粪堆及建筑垃圾等500余方,人居环境有了大幅度提升,现在村内道路整洁,村民出门见绿,深得全体村民的信任和赞誉。

让每一位党员在学雷锋的路上不掉队,是赵义元心中的信念和坚持。赵义元说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时期,要把雷锋精神浇筑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让每一位党员把雷锋精神传递给每位村民,让每位村民时刻感受雷锋精神,并传递下去。 ”他发动党员牵头困难群众成立农业种植技术合作小组和网格互助小组,就近邻里,由党员任小组长,牵头互帮互助,田间地头里果树剪枝、施肥等农业技术互相交流,大家的收成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每个人成了雷锋精神的受益者,也必将是传播者,雷锋精神相互交织着。

西里镇清华台村朱运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朱运增说:作为一名曾经当过兵的退役军人,就是要做到退伍不褪色,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22年,清华台村遇大旱,村里吃水、果树浇水都成为难题,朱运增看到这一情况,心急如焚,连夜召开村两委会,商量解决方案,决定通过管道加深、重新打井、邻村引水、水库引水等方式解决问题。在清华台村的打井现场,井架耸立,机声隆隆,橙色的泥浆水喷涌而出,工人们有的操作机械,有的在搬运管道,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朱运增又积极向派出单位市住建局争取资金,建造了水囤三处和铺设了管道,将新的水源引入蓄水池,缓解了当地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看着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336户村民长年来吃不上自来水的难题得到解决,村民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临临(临淄-临沂)高速公路项目途径西里镇清华台村,占村面积109亩,面对如此庞大的占地项目一边是错综复杂的群众利益,一边是时间紧任务重的省政府项目亟待开工,让朱运增一连几个晚上都睡不着,失眠伴随着焦虑。通过入户调查摸透实情,查阅相关法律文件及补偿标准,制定补偿方案,拜访行业律师,为困难开处方……朱运增调查了解发现,项目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必须先做好村两委和全体党员的工作,只要从“腰部”用力,才能“力拔千钧”!为了尽快完成清华台村临临高速清苗工作,朱运增坚持白天在征地现场清运附属物;晚上入户做群众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夜回到宿舍查找征地相关的法律文件及补偿标准,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1点。

最终,朱运增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补偿方案,在清华台村党员大会上,朱运增和村两委共同制定出的补偿方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确保了重点项目临临高速清华台村段的顺利开工。因为前期的细致调查,朱运增和村两委制定出的全村占地补偿方案,也切实从根本上使村集体和村民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一过,朱运增更忙了。朱运增在努力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不忘深入群众,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2023年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扛起扫把来到五保董京存、董京友户家中,挨个给他们打扫卫生,问寒问暖,像家人一样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解决困难,不论在什么岗位上朱运增保持着螺丝钉精神,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为村民服务……

时代不同了,今天我们怎样学习雷锋,不是简单的机械地模仿雷锋的行为,而是要从根本上传承和学习伟大的雷锋精神,赋予雷锋精神以崭新内涵。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光芒,市派第一书记团队表示,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融入血脉,将“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党建新品牌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创新驻村工作新办法、创新村企携手共建新方式,通过开展“六比六树”摆擂台活动,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争做新时代的“活雷锋”、永远的追“锋”人。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张晨

实习生:崔子郡 代文雪

通讯员:张凯

相关链接:

期待您的参与,大众日报“齐鲁红星”山东党建品牌榜大型融媒报道启动

责任编辑: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