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红星丨邹城:党建引领谱写山村“蝶”变华章

大众日报记者 李文智

2023-06-12 10:49:1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马兰山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三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服务。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山茶、渔业养殖产业,创新“党支部+公司+人才+农户”发展模式、“党支部+乡村物业公司”服务模式,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山村村民变成社区居民,推动小山村实现大“蝶变”。

作茧成蛹:建好班子 带好队伍

八九十年代的马兰山村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山村,村民少、党员更少,村“两委”长期缺职,连一间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村民办事不知道去哪、不知道找谁。此时在外经商已小有成就的公方华听说了村里的情况,毅然放弃事业,回村任职,给小山村办点实事,成为最早一批“归雁”。公方华深知要想改变现状、要想发展就必须打造一个过硬的班子队伍。一是握指成拳聚合力,通过回引在外优秀党员、挖掘本村党员,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坚持每周五召开“两委”成员“头脑风暴”,共听一周工作总结,共谋村庄发展规划,增强责任感。坚持开展“周一上门办”行动,将村“两委”成员和年轻党员分成若干组,逐户敲门办事,变群众“找上门”为党员“来敲门”,拉近干群关系。二是建章立制提效力,扎实开展“三资”清理,理清村级家底,整理收回多年被村民占用的集体土地、果园,盘活闲置资源。坚持“走好程序、守好规矩”,明确“村干部权力二十一条”,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让“两委”成员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打造党员冬训“特色课堂”,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三是外出学习强内力,每年组织村党员干部开展“强党性”“促发展”“转作风”3批次外出培训,到兖州区、曲阜市等地的党员党性教育基地、特色产业种植项目、红色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强化作风建设,激励担当作为,学习项目经验,拓宽发展思路。

破蛹成蝶:培植项目 壮大产业

“手中无米,唤鸡不来,村里没钱,想为群众干事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公方华面对村里的困境犯起了难,村里只支出没收入,没有钱给群众办事,时间久了,村党委的向心力、凝聚力越来越差,“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只有家底厚实了,才能有钱为群众办事,群众才能相信咱”。一是特色产业促增收,村“两委”选择了祖祖辈辈都种的樱桃,适合山区种植,有成熟的经验,但是品种不优、产量不高、单打独斗,一直未形成规模效益。经过多方考察学习,村“两委”引进了美早、红灯等市场畅销品种,流转150余亩土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试点种植,不断扩大规模,建成占地750余亩的大樱桃采摘示范园。年产大樱桃20万斤,接待游客上万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为村集体攒下第一桶金。二是共富公司兴产业。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土地利用不起来,公方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把土地用起来,成为摆在公方华面前的又一难题。在一次和在外优秀人才、采茶工人徐瑞元的交流中,公方华意识到,山地的土壤、温度非常适合种茶叶,再加上附近片区茶叶种植少,市场前景非常好。公方华“三顾茅庐”将青岛茶园的技术工徐瑞元吸引回村,种植50亩茶树进行试点,吸引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资金、第一书记帮扶资金等600余万元,不断克服资金、技术、水源等难题,将面积扩大到1000余亩。购进炒茶加工设备,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成立共富公司—山东灵泉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形成“党支部+村集体公司+人才+农户”的发展模式,注册“灵泉山茶”品牌,延伸完善产业链条。目前,灵泉山茶种植示范园品种丰富,涵盖红茶、白茶、绿茶等,亩产收益达到1.6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带动120余人就业。三是三产融合提品质。村“两委”又将视线瞄准了灵泉湖、越峰河等水资源,由党支部引领,发展特色旅游和养殖项目,放大水资源优势。采用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460亩的灵泉湖休闲渔业公园项目,通过举办各类垂钓比赛、捕捞节等活动,增加片区内的客流量,吸引潜在消费群体。打造渔业工厂化循环生态养殖项目,采取“集体运营+对外发包”相结合运营模式,由山东灵泉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进行回购销售。项目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30余个。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越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增添新动力。

化蝶成舞:优化服务 改善民生

“山里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楼房,能有三室一厅,这在八九十年代想都不敢想,现在都实现了,还成立了自己的乡村物业服务公司”,村民笑着说,“短短几年,实现了由搬下山到搬上楼再到住得舒适的转变”。一是搬迁上楼惠民生。2019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村“两委”带头率先实施了农村社区建设。“两委”成员长期坚守工地一线,监督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马兰山村成为邹东地区第一个上楼的小山村,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二是乡村物业解民忧。上楼后,物业管理一直是群众诉求的重点问题,由于缺乏可借鉴的乡村物业经验,村“两委”一步步摸索,领办了邹城市第一家乡村物业服务公司,在服务好本村群众的前提下,将业务逐步拓展到镇驻地社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打造“一家仁”红色物业品牌,在村内招聘30余名闲散劳动力,通过开设24小时服务热线、为386个重点家庭免费配备一键呼叫器以及开展“一家仁”志愿服务等活动,用看得见的暖心服务给足群众摸得着的满意幸福。2022年以来,问题化解满意率达到98.7%,群众满意度连年提升。三是志愿服务听民声。组织村内26名年轻党员,成立“一家仁”党员志愿服务队,走进群众,倾听呼声,化解诉求。疫情期间,服务队就地转化为“抗疫先锋队”,承担起运送物资、安抚居民、人员排查、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等工作,用贴心的服务,让居民感到踏实和温暖。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李文智

通讯员:林洋

相关链接:

期待您的参与,大众日报“齐鲁红星”山东党建品牌榜大型融媒报道启动

责任编辑: 李文智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