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会|如何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效能?

2023-10-13 22:57:2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谭国琪 刘文龙 张锦

党校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内教育和提升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县级党校是整个党校系统的基础,影响着能否高质量推进党校建设。探析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效能的问题与对策,能够有效加强基层党员教育,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与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推进党校事业发展。

一、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效能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效能,是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需紧跟时代变化,不断提升培训实效,继续充当好党的理论宣传主阵地,培育好党的执政主干队伍,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只有不断提升县级党校培训工作实效,才能发挥好党校在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的积极作用,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实现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与使命。

(二)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效能,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工作要求。《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用5年时间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目前,县级党校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尚未实现全覆盖,有限培训资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多数农村党员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党校,这与党中央要求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标准仍有很大差距,提升县级党校培训效能、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全覆盖工作迫在眉睫。

(三)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效能,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基层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不断向基层下移,基层党员干部提升治理能力的需求越发凸显。县级党校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力量。因而,提升县级党校培训工作实效,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基层干部工作能力的最直接有效途径之一。

二、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供给与需求不适配

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既包括客观的培训需求,即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需求,也包括主观的培训需求,即个人的成长需求;而党校的培训供给则指党校所提供的各类理论与实践课程。目前,县级党校所提供的培训供给与基层干部的培训需求,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全适配问题。

课程设计方面。与时俱进的培训客观需求和多元化趋势的主观培训需求,要求县级党校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但在实际课程内容制定中,培训对象的个性化主观需求往往会被忽视,且呈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例如,基层党员干部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需求较为迫切,但从多数县级党校的课程设计来看,对县级党员干部开展基层工作的指导功能弱化。

教学方法方面。许多县级党校仍采取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未能将案例式、情景式等具备更好教学效果,也更便于剖析实际问题的新颖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际。而对基层干部,尤其是其中相当部分的农村党员干部而言,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书本化的教学方法,沉浸式、场景化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培训对象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

(二)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随着党和国家对干部教育培训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县级党校建设水平在“质”和“量”上均实现了显著提升,在教材、场地等“硬件”设施方面更是日新月异,然而作为教学保障条件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软件”,发展依旧相对欠缺,并逐渐成为阻碍县级党校培训实效提升的显著问题之一。当前,“软件”发展不足的主要表现之一在于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相较于整体培训需求而言,县级党校整体师资力量仍旧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专业对口的高端人才紧缺,与培训对象数量对比,专职教师数量偏少,满足干部培训总量的需要较为吃力;教师队伍结构的科学性有待增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以及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教师人数较少,年轻教师人数比较少。此外,欠发达地区教师“能干的引不进,干不好的出不去,拔尖的留不住”问题仍然存在。

县级党校教师继续教育机会较少,是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由于专职教师数量偏少,大部分县级党校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脱产培训、基层锻炼与调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县级党校的培训对象又多为基层党员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甚至有的干部接受过高等教育,因而很容易出现教师对学员“纸上谈兵”的问题。总体而言,县级党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党校发展实际的匹配性有待增强,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当地基层工作实践的相关性和适应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培训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

完整的党校干部培训流程包括掌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方案、开展培训活动、评价培训效果等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多个环节。其中,培训评估在整个流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已完成培训的总结复盘,又为新的培训积攒办学经验。因此,县级党校应当建立起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刚性约束,以推进培训水平的不断提升,但目前许多县级党校的培训考核评估机制尚存在种种不完善甚至缺位。

一方面,县级党校的现有考核评估机制以事后评价、静态评价为主,往往一个阶段的培训结束后再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仅存在反馈的滞后性,而且缺少延续性和追踪性。此外,评价的重点主要放在硬件资源和教师授课结果上,很少对干部个性化培训需求满足情况进行评价。且现有评估大多是党校对自身展开的自我评价,缺乏多元主体的全面量化评估。

另一方面,许多党校对培训评估结果的重视度不高,且应用性较差,使这一本能促进培训学员需求与课程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的双向沟通渠道,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一轮培训评估完成后,评估结果往往被搁置,并未充分应用于党校教师的绩效评估以及受训干部的提拔、奖惩,也未能真正发挥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作用。

三、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效能的对策建议

(一)推行管理深度融合,优化供需双方沟通

一是做好自主选学,优化参训机制。组织部门和党校应完善课程库建设,提供培训课程“选项”,允许参训干部“定制”培训课程,激发学员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以此类更加灵活的培训方式,鼓励干部多结合自身素质、岗位职责表达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发挥受训干部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基层干部因未获取培训机会、工作繁忙等原因,使得培训意愿无法顺利转换为培训需求的问题,让被抑制的培训需求充分释放。

二是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提升培训实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干部培训应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在充分激发干部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实效。在培训前实施全覆盖的问卷调查,充分掌握干部的个人资料、岗位职责、素质能力等数据,掌握干部队伍的需求偏好,真正找准干部的培训需求,做到培之有备、训之有效。

三是做好培训闭环管理,实现多方互联互通。在当前的党校干部培训模式下,干部选育之间、主管主抓主送部门之间、学员训用之间有着高耸的数据壁垒,干部教育培训呈现单链条式发力态势。干部培训的管理不应只由组织部门承担,只有组织部门、参训单位、党校三方联动、发挥合力,突破培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学风建设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培训资料档案转化等数据之间的有效互联互通,才能切实提高干部培训效能。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师资条件保障

一是优化引才机制,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流动调入、公开招聘、名校选调等多种方式引入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增强“造血功能”。注重专业和兼职结合,整合党政事业单位、党校系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专家教授和学者的资源,打造专家型兼职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等发掘整合基层人才资源,建立以基层干部和一线工作人员为主的实践型兼职教师队伍。

二是健全育才机制,拓展人才成长空间。搭建学习提升平台,有计划地选派新进校(院)青年教师、副高以上教研人员和教研骨干教师等参加上级党校、知名高校和兄弟院校举办的专题培训、跟班听课等活动,提高业务水平。搭建实践成长平台,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组织到机关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挂职锻炼,借助教学实践基地开展调研,让教师挖掘开发出更符合基层实际、满足基层需求的教研专题。

三是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建立激励约束制度。对教师开展全方位、分类别、动态化考核,通过建立授课能力考评小组和听评课制度,切实加强县级党校教师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同时,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健全完善高质量成果和优秀团队激励办法,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奖励和分配机制,对教师的教研成果依据其类别、等级给予奖励,充分发挥教师考核机制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建立培训评估机制,全面评价培训效果

一是科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党校培训工作效能评价的关键和基础。首先,坚持办学目标和办学过程相结合,发现县级党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干部培训实效。其次,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评价党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再次,坚持从党校内部的自我评估与外部的主管部门评估相结合,对培训实效进行全面评估。最后,坚持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以静态评估着重考察当前培训实效,以动态评估侧重对培训效能的变化轨迹和未来潜力进行评估。

二是加强评估流程管理。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评估准备、评估开展、评估总结”各环节的任务目标、负责部门、工作流程等,进一步保障评估机制的有效实施。在评估准备阶段,应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评估小组,明确评估目的、标准与程序,为正式评估做好准备。在评估开展阶段,应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对党校培训效能进行评判。在评估总结阶段,审议各评估小组提交的报告,形成最终评估意见。同时,要对整个评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有益经验,从评估中了解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不足,以针对性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效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强化评估结果运用。首先,建立结果反馈机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作为其改进办学教学工作的依据,明确努力方向。其次,评估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建立健全考核结果奖惩制度,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综合分析考核结果,科学制定优、良、中、差等次评定依据,激发教师职工的工作激情和担当作为。最后,建立“回头看”机制。认真梳理上一轮培训考核评估中所发现的各类问题,建立整改核查工作台账,实行整改问题专人负责制度,跟踪盯办、督促整改到位,切实提升县级党校干部培训效能。

责任编辑: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