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会|创新外语教育 赋能国际传播

大众日报记者 李扬

2023-12-17 21:26:3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冯志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需要坚实的外语人才支撑,外语教育肩负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使命,承担培育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和精通国际谈判、参与全球治理专业人才的责任。高校应充分发挥语言学科优势,依托教育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背景并融合大思政教育,培养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超的外语能力,运用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新人。

多语种赋能,跨专业融合。践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七个着力”重大要求,需要找准外语教育切入点,结合“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做好融合文章。高校应坚持发挥文化育人与立德树人的作用,创新外语教育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通过多语种人才培育以及渗入新文科建设、新工科建设、新农科建设、新医科建设,培养不同语种、不同专业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持续探索多元人才培养和高校外语教育的交叉点,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与外语课程体系设置的融合点,创新国际传播能力人才培养的“多语种赋能 跨专业联合”外语教育模式。

多维度贯通,一体化发展。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应坚持多语种专业与公共外语课程一体化发展,整体布局,协调发展。从专业建设需求出发,以学生外语能力培育为核心,打通多语种专业课、大学通用英语、专业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等课程体系,融入中国文化传播元素,优化外语课程设置,创新“通用+非通用”“外语+专业”“多语种+传媒”等国际传播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外语教育赋能国际化人才培育。

全方位融合,实践育新人。“四新”建设是人才培养范式的系统变革,四个方面有机协同,整体关联,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引领性战略。外语教育着力融入“四新”建设,创新实践育人模式,通过强化多学科领域专业人才外语能力,助力其在国际传播及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生进行跨文化沟通、交流、竞争、合作所需的外语能力和全球胜任力,为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外语大思政,全链条育人。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需以文化自信为基石。外语教育应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做中华文化的优秀传播者,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故事、中国工程科技故事、红色革命文化故事等。外语教育应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结合高校特点,坚持思政引领,落实立德树人,全链条贯彻大思政育人理念,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外语教师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树立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以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效能为重要抓手,为国家培养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优秀后备军。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统筹:吴永功

记者:李扬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责任编辑: 李扬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