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引英才搞好“回归经济学”!诸城市破解农村后备人才短缺难题

大众日报记者 张鹏

2021-10-22 12:38:1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如今很多村,只有留守翁。地荒杂草生,孩童更难寻。”一首打油诗,生动地道出了“空心村”的尴尬与无奈。为了把“空心”变“实心”,诸城市发挥17处镇街区青年人才党支部作用,大力实施“雏雁腾飞”计划,构建“选育管”成长链条,精钻细研搞好“回归经济学”。

86年出生的孙红发,大学毕业后就在外打拼,先后就职于多家知名企业,但好胜的他越来越不甘心做一个“打工仔”,抱着想当“老板”的心,孙红发便响应青年人才回引政策号召回乡创业了。借助市里提供的“乡村好青年贷”政策,他创建了天美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专业农技知识,向老百姓积极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建设了350亩晾棚规模化种植基地。孙红发的表现赢得了老百姓的称赞和组织的认可,被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进行“一对一”定向委培,镇党委书记亲自与他结对帮带。今年,孙红发不负众望当选西院社区党委书记,西院社区的革新之路就此展开。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执行强不强,关键看担当。”孙红发创新推行“一定二访三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五步议事”工作法,解决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老百姓的心热了,孙红发知道,接下来要“动真格”的了!依托社区公司,他为社区内种植户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农资配套,与生产厂家对接,升级原有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室,开发优质蔬菜线上销售平台,打造西院社区放心蔬菜品牌,预计年增收10万元以上。

“现在,‘老板’虽然是没当上,但是带着老少爷们一块挣钱,心里别提多滋儿了!”孙红发边感慨边吆喝着小伙子们在地里劳作,脚下,是他们新引进的大草莓项目。

走进桃林大山深处,漫山遍野的茶香沁人心脾,这同样是青年人才党支部成效显著的真实写照。钟明利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山 里娃,从艺术学院毕业后,名字中刻着的“不安分”使他下定决心回乡创业。

创业伊始,钟明利空有一腔热血,却迟迟念不准自己的“生意经”,诸城市为了帮助类似情况的青年创业,积极实行了“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建立“青年人才信息库”对青年人才实行“专项孵化”。结合桃林镇花生和绿茶种植的传统,市镇为钟明利量身定制了集项目选择、资金投放、市场培育、品牌提升为一体的全链条培训课程,“学有所成”的钟明利瞅准机会东奔西走,南来北往,一步一个脚印趟出了一条致富道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走上致富路的钟明利,不忘带动身边的乡亲们。经过分析研判与组织考察,钟明利被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重点培育,他既当“导师”又当“学生”,和回引的青年们同学习、共进步,由点及面,带动全镇茶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仅钟明利本人的产业就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间接带动家庭就业100多户,在今年的“两委”换届中,钟明利也成功当选了桃林社区党委书记,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带领群众致富。

“坦白地讲,我确实想争‘名’夺‘利’,通过这两年的努力,乡亲们的生活都步入了正轨,我们桃林绿茶的品牌也声名远扬,我也算是‘名利’双收了!”钟明利咧着嘴露出大门牙,厚厚的镜片后面,他的眼睛也渐渐湿润……

诸城市积极推行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目前已建立2503人的“青年人才信息库”,推荐“乡村好青年”1500人,筛选238名青年人才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重点培养。38名优秀青年人才党员,由青年人才党支部向镇街区、社区推荐使用。今年社区“两委”换届,156名优秀青年人才当选社区“两委”成员,36名乡村好青年担任团组织书记,35岁以下年轻干部数量比上届提高4.5倍。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张术祥 丁海丽 李永大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