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昆曲名家、杜丽娘扮演者魏春荣
大众日报记者 田可新
2023-06-07 11:16:4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巍巍高峰之作。面世以来,盛演不衰。这段缠绵四百多年的生死至情已成为昆曲的代表作,高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它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日前,国家级昆曲表演团体——北方昆曲剧院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的舞台为观众呈现昆曲《牡丹亭》,反响强烈。演出前,记者专访了该剧主演之一、杜丽娘的扮演者,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她告诉记者,《牡丹亭》是她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台阶,每一场演出都有新鲜感。
记者:在您的演艺生涯中,始终最爱《牡丹亭》?
魏春荣:作为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是一个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代表了汤显祖的精神境界。但我个人更喜欢近几年来排演的剧目人物,比如《救风尘》中的赵盼儿、《国风》中的许穆夫人。这些作品从艺术创作层面更接近当代人的欣赏理念。我可能更喜欢有觉醒意识的女性,但并不代表杜丽娘这个人物就没有觉醒意识和勇敢精神,惊梦、寻梦,最后离魂、重生,恰恰也是这样一个精神内核。
记者:和《牡丹亭》缘起何时?
魏春荣:十五岁时,我学了一折《游园惊梦》。二十多岁恰逢北方昆曲剧院建院周年纪念,有幸作为青年演员主演《牡丹亭》中的角色。而这版《牡丹亭》正是我的老师蔡瑶铣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排演的作品,我从老师那里传承了这部戏,一直演绎到现在。
记者:在演绎杜丽娘这个角色的时候有没有加入自己的小巧思?在处理一些表演或唱词细节上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魏春荣:二十多岁的时候,排演处于一种年龄和人物更加贴近的状态,更有本色的自然美。但随着不断演绎和体会,我也会在一些细节当中加入自己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比年轻时体会得更加深刻。其实在每一场演出中,看似手眼身法都一样,但微妙的地方又都不一样。根据舞台的大小、观众的互动,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每一场对演员来说都是新鲜的。
记者:很多观众是通过《牡丹亭》了解昆曲的,《牡丹亭》是否能够展现昆曲的全貌?
魏春荣:这部戏能全方位展现出昆曲的美,包括舞蹈、文本、音乐。但并不是说通过一场《牡丹亭》就能够了解昆曲。我从事昆曲艺术这么多年,仍然深刻感受到,自己了解的还只是皮毛。方方面面有太多可以挖掘的东西。通过一个细节了解昆曲肯定不行,但可以通过一部戏走近昆曲。如果喜欢的话可以进一步去欣赏其他昆曲剧目,如《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
记者:很多人认为昆曲不应该进行过度娱乐化的推广,您认为这样的观念是否需要改变?
魏春荣:昆曲被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就有两种声音,其中一种声音说昆曲是博物馆艺术,但随着时间发展,这种声音逐渐消失了。昆曲需不需要发展,不是由人们口头决定的,而是由时间和行动去塑造的。没有规定说它应该怎样,谁也没有权力给它定性。我们之前跟一款手游合作过,在保有昆曲特性的同时,让更多的人知道昆曲,也是一件好事。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所以,首要须精进剧目,精彩的事物肯定有人看。同时宣传和推广也要跟上。我们也会走进大中小学做讲座,大力推广昆曲。(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蔡可心 报道)
责任编辑: 杜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