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一个揖礼行出华夏儒风
大众日报记者 孟一
2022-10-13 15:21:5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哇!原来拱手礼也可以这么有艺术感!”9月28日,壬寅年祭孔大典上,一群身着汉服的青年学子正翩翩起舞。这支名为《和合大同》的舞蹈,每一个舞蹈动作都从揖礼而起、由揖礼而落,其极尽优雅之态,瞬间点燃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00后把揖礼跳成舞》登榜热搜,得益于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魅力,更与揖礼内涵的创新呈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说到参与揖礼编排、把谦逊儒雅处世之道融入舞蹈的初衷,孔子研究院儒家文化传播体验中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主任孔梁直言,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打招呼方式之一,双手交叠、微微弯腰作揖的动作能够充分展现中国人谦和有礼的品质,很适合转化成文化传播的载体。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迎合公众兴趣,更要合乎时代化和国际化语境。10月4日,记者在科学布局了古礼、拓片、茶道等十多个体验区的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里看到,古韵十足的空间不仅应用动画、VR等现代化声光电技术进行了多语种文化呈现,展陈设计和项目细节也是别具匠心。
走进“传礼继世”体验区,展示拱手礼、握手礼、让座礼的三座雕塑迎面矗立。“拱手礼代表中华礼仪,握手礼代表西方礼仪,让座礼则是全球通用,三礼同台,不仅能够降低了参观者、尤其是国外友人对拱手礼的理解难度,更彰显出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度。”孔梁说,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规划掏出来后,研究院第一时间便组建了文化创新阐发团队,专注于研学体验项目设计,文创产品研发,儒学经典动画化、视频化转化,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跳出了典籍、案头和大院的文化表达,开始变得越来越通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受追捧。
在孔子研究院基于深层文化认知所进行的创新转化下,如今,看上去简简单单的揖礼已经转化为舞蹈、礼仪体验、礼仪动画宣传品等,应用于研学游、汉式婚礼,甚至是部分学校师生间打招呼的方式中。而花大力气投入教材编制,参与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小学到高中)全部被选入省教育厅指定用书;拓展传统文化传播渠道,参与《论语大会》《“国学达人”挑战赛》等电视节目录制;在引进安乐哲、李润和等国际知名文化专家、接待110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师生参观学习的同时,把中华文化输送到法国、巴西、韩国等国的孔子学院和普通高等院校等……褪去“学究气”、练起“‘两创’功”的孔子研究院,正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道、一步步走宽开来。(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郭鑫昊 宋大壮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