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泗河景观带一湾碧水映蓝天

大众日报记者 吕光社

2023-12-20 10:29:1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初冬时节,行走在泗河堤上,各种绿植换上了金色的新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暖冬画卷,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拍照。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泗河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如今,这里一湾碧水映蓝天,风景如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在2015年,济宁市就启动了泗河全流域综合开发,兖州区率先启动实施了域内泗河示范段建设,先后完成了龙湾店气盾坝、防洪堤防、堤顶路交通、花海彩田风景区等工程建设,从北向南形成了一条长17.2公里大型绿色生态带,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美丽蜕变,绿色泗河

12月6日清晨,在兖州区泗河古城段,酒仙桥街道田家村村民高大爷正悠闲地和几位邻居在河边散步。“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出门到这一带锻炼身体。看这河水清,环境好,空气多清新,走着舒服得很。”高大爷说。

这样的场景,早已是泗河沿线常态。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泗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引来包含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稀有物种在内的一大批野生鸟类的入住,动植物多样性日趋丰富。

但是,曾经泗河水质堪忧。从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龙须沟”,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城市东花园”,泗河经历了华丽蜕变。兖州区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整治重点支沟等综合治理行动,泗河水质发生根本性转变。2020年,泗河水质保持为Ⅳ类,达到流入南四湖水库的国家要求标准。

“在泗河滩地建设湿地稳定塘、人工潜流池和表流池等,与泗河主河床自然生态和堤内外水保绿化融为一体。通过对企业中水和泗河水进行连片蓄存、循环净化、系统处理,保障泗河水质持续向好。”兖州区水务局局长宫祥德说。

在泗河景观带建设中,兖州区坚持“全域开发、一体规划,景区构架、板块布局,因段制宜、节点打造,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3+1”板块布局,重点打造“两脉、三湖、五区、九园”,通过多年的努力,把兖州泗河区域建成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高端康养于一体,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带。

源远流长,文化泗河

一步一景观,一景一故事。

在泗河综合开发过程中,兖州深入挖掘泗河历史文化积淀,构建沿河文化旅游长廊。从龙湖湿地出发,沿着便捷的堤顶路一路向南,途经青莲公园、大禹公园、马桥湿地、花海彩田、牛楼小镇,一幅壮美厚重的文化画卷徐徐展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两千年前,孔子曾在泗河边上聚徒讲学。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和圣柳下惠等众多的先贤,都与泗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家居兖州二十余年”,杜甫寓居兖州“快意八九年”,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在兖州所创作的大量诗篇,为古城兖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位于泗河兖州段中部的青莲湿地公园,采用儒家“智者乐水”的设计理念,打造了小桥流水、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通过保护修缮李白故居“青莲阁”,以李杜文化为主线,打造成了以纪念“诗仙”“诗圣”相遇相知为主题的园林式、纪念性开放公园。沿河南行,金口坝宏伟坚固,横跨泗河,宛如卧波长虹,自古即为游览胜地,被誉为“金口秋波”。每当夏秋之交,清波如镜,绿柳成荫。

数千年来,泗河以其博大的胸怀,奔腾不息的气势,钟灵毓秀,纳贤聚圣。如今的兖州,泗河文化更是发扬光大。在泗河兖州段最南端,堤内“花海彩田”姹紫嫣红,被清澈静谧的马桥湿地紧紧环绕,融为一体,音乐狂欢、烟花盛宴等现代文化艺术不断上演;堤外“牛楼小镇”飞檐交错,粉墙黛瓦,古香古色的小镇内游人如织,相声戏曲、木偶杂耍、汉服演绎等传统文化艺术被发扬光大。

生态优先,产业泗河

12月8日,水利部公布2023年第二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济宁兖州泗河水利风景区通过认定。

“这里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来这里创办工作室,不仅是积极响应繁荣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号召,更能够丰富基层的文化生活,为本地的书画爱好者提供切磋和展示书画技艺的场所。”兖州全祥木刻雕塑工作室负责人席全祥介绍。

寻泗河的文脉而去,涛声滚雪处,便有历史的回响。依托泗河文化聚集区,牛楼小镇吸引了众多文创企业和文艺爱好者入驻,连续举办了“兖州特色文创节”“贺新春•牛楼庙会”等活动,创设“牛楼小镇星星夜市”和“牛楼之夏创意市集”,让泗河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河渠纵横,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花海彩田。近年来,兖州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示范带动,突出品牌打造,充分利用泗河景观带建设成果,深挖传统文化内涵,融入旅游元素,把景观串联起来,合理布局景点和线路,打造了一条特色的 “自驾游”线路。先后建成牛楼小镇、花海彩田、龙湖公园、兴隆文化园、大禹公园等景区,形成了康体运动、民俗文化、农业观光、文化体验、教育研学等实践活动等生态特色健康新业态;以托优质水资源、水环境,以湿地与草坪为绿核促进水上观光游、休闲娱乐游以及马拉松赛等一批生态文旅项目的落地,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张美荣 狄勇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辉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