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为民 文明花开——济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大众日报记者 吕光社

2020-12-18 22:34:4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济宁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标志着济宁正式跨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捷报传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在共享城市的温度与荣光的同时,也诠释着济宁人在追求生活美好和精神富足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的努力。

共建共享铸就文明济宁

城乡满目青环翠绕、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交通路口井然有序、街坊邻里谦恭礼让……行走在济宁的街头,处处彰显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市民们欣喜地赞叹:城市变美了,更宜居了。

作为反映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的素质提升与城乡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是衡量一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性标志。6年前,济宁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群众期盼,作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策部署,向全市发出了动员令,并迅速在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积极行动、全力以赴、决战决胜。

泗河岸边美如画 邢军 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为了一块奖牌,其宗旨是为了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更幸福。济宁市坚持创城为民导向,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组建常设机构市文明城市创建事务中心。构建起“1+4+32”的创城三级指挥矩阵(即1个市级、4个区级、32个镇街),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创城开展。同时拉出任务清单,进行重点任务责任分工,与各创城区和市直部门单位进行了创城任务交办,主要负责同志签字认领。城区各级各单位对照责任目标,建立创城“三张清单”,确保创城任务分解到边到位、创建标准具体化、指导督导精准化。

济宁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组建用好由市级领导、市直重点责任部门和创城区域主要领导参加的创城微信枢纽群,及时推送问题,高点推动解决,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自主研发“创城巡查系统”和城管“啄木鸟”手机应用软件,建立问题解决闭环系统,形成“全民监督、全民参与、动态监控、即时处置”的工作运行体制。组织成立各级市民文明巡访团,广泛开展“三会一访”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联系服务群众成为经常化。出台落实《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济宁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条例,让推进文明创建成为制度化。

济宁凤凰台植物公园 郭刚 摄

在6年的创城历程中,从领导干部到基层网格员,从交警到城管,从商户到志愿者……全市上下凝聚起创城的巨大力量,也收获累累硕果。天更蓝水更秀,城市治理更加精细,人们更加礼德文明,从连续4年在省文明办组织的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到2018、2019年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分别位居全国第七名、全国第五名,再到成功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济宁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定从容。

以人民为中心,群众更有获得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创城伊始,济宁就围绕城市环境、交通秩序、市民素质、窗口服务等方面补短板、促提升,让城市净起来、通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文明起来,汇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济宁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济宁新机场、鲁南高铁曲菏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二环、泗河道路和环湖大道东线、枣菏高速竣工通车,车站西路、火炬路跨线桥、王母阁路跨线桥等相继通车。在主城区,增设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路段掉头口、道路渠化改造、新建公共停车场等,不断改善着市民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济宁城区红星路与共青团路交叉路口 郭刚 摄

文明有序的交通秩序,也折射着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优化交通秩序方面,济宁市采取施划标识线、设置隔离栏、停放区喷绿等措施,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其中,复新施划道路标线170余万平方米,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62.1万余米,喷绿35.1万余平方米,安装隔离护栏7万余米。在全市51个重点交通路口实行“岗长制”,每个路口设立正副岗长和8名文明交通志愿者,设置146个文明交通公益岗、71个“礼让斑马线”公益岗。集中开展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闯红灯、逆向行驶、侵占无障碍设施等突出问题。

济宁还对一条条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社区路面及设施进行了全面硬化修缮。市城管局、各区、各街道、各社区均成立基础设施维修小分队,更换下水道井盖3.5万余个、井箅子2.7万余个。开展路净、门净、墙净“三净”整治行动,拆除违规、破损户外广告507处。开展市容秩序整治,清理占道经营1万余起、超门头经营1.2万余起。对城区公厕和农村公厕进行全天候清理保洁。推行农贸市场超市化管理,购物环境更加舒适,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围绕城区基础设施、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社区小区管理服务、窗口管理服务、镇街驻地及周边村环境等方面,济宁市积极推进了20个规范提升行动,一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画卷徐徐展开。

济宁城区车站南路 郭刚 摄

如今,行走在济宁的大街小巷,道路平坦顺畅、设施先进完善;路口秩序井然、候车上车自觉排队、“礼让斑马线”成为自觉行为;十字路口值守的“小红帽”们耐心负责,做好引导、陪伴和带领——这是济宁市民交通出行的常态,更是城市文明迅速提升的生动写照。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一座座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一条条背街小巷得到整治,一座座农贸市场更加干净舒适……创城让生活更美好,守护我们美好家园的意识已经内化为济宁市民的自觉行动,人人都成为文明城市的实践者、志愿者、拥护者。“现在济宁的街道干净了、亮丽了,路也更加通畅了;树多了、花艳了;学校、公园、健身休闲场所增加了,灯光亮化让夜色美了,变化太大了……”家住高新区的市民王大爷对此感受颇深。

崇德向善筑牢城市文明之魂

创城是一场“大考”,回望6年的创城历程,从“停一停彰显文明,让一让心宽路畅”文明交通意识的逐步提高,到“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文明用餐态度的喜人转变,再到“树立道德新风,弘扬社会正气”道德标准的有力约束,济宁这座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在不断持续提升,看似悄然的点滴改变,是全民共书的文明乐章,是种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甜与美好”。

和谐家园

浓厚的氛围,是创城成功的有力保障。济宁市以弘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整合城区户外宣传资源,全部用于公益广告宣传。在市区所有工地围挡、阅报栏、宣传栏、高炮广告、公交站亭、楼体楼顶、过街大型广告全部设置了公益广告。广泛印发《给广大市民的一封信》《济宁文明市民手册》、“橙丝带行动”静电车贴和调查问卷等各种宣传资料。组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两微一端”加大创城宣传的密度和频次,电信行业开通创城手机铃音,文艺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广场进行巡回演出,集中开展“创城看变化”、“创城大家谈”、创城知识答题送流量、“创城微调查”等活动,通过全覆盖、广领域宣传,使创城工作入脑入心、家喻户晓。

作为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也为打造好这一城市品牌,济宁市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城市文明,把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软硬环境。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公园和广场26个、主题大街和街巷72条、主题小广场和小区163个,建设诚信文化一条街、廉政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一条街5条,建设与城市景观相融合、与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欣赏习惯相契合的景观式公益广告小品1.4万多个,彰显了城市特色,提升了文化品位。

济宁儿童公园 郭刚 摄

同时,济宁着力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文明、诚信等道德元素,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多样化,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做济宁好人”活动,主城区社区、窗口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将道德模范礼遇帮扶纳入《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文明上网、“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文明旅游、文明出行等系列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连续多年开展文明规范大宣讲、文明陋习大评议、文明劝导大实践活动。

突出儒家文化优势,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分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实践站3899个,打造推广“母子传承国学”“小板凳红色宣讲队”“乡土讲师团”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在126个村(社区)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群众愿来、常来、乐来的“百姓之家”。(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鲍童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辉     签审: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