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乡村振兴游,“双节”最大黑马
大众日报记者 孙良栋
2023-10-08 15:46:3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为期8天的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火爆落幕,假期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较2019年增长1.5%。淄博旅游市场同样在持续升温,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3中秋国庆出游报告》显示,淄博烧烤出圈半年后,国庆假期内酒旅消费订单量与高峰期的五一期间基本持平,环比国庆节前一周增长更是近14倍,高于全国平均7.7倍的涨幅。
淄博烧烤出圈以来,游客对这座“宝藏城市”的挖掘可谓“不遗余力”:尽管“八大局便民市场”和热门烧烤打卡地在与热门景区的“较量”中落了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游客对淄博的好奇心在消退,数据显示,游客在这个“超级黄金周”将目光由市区转向有些偏远的乡村。
从田间地头到山间溪旁,从淄博“北大门”高青一路向南,至博山的红叶柿岩,游客一再发出如获至宝的感叹。卡上了乡村振兴节拍的淄博,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交上的是一份怎样的答卷?
小红叶,红似火
白天,水花四溅穿梭在茂密的山林中,温暖的阳光将玻璃滑道照射得通透明亮,疾风而下,奇遇美景,穿梭绿林山间,飞瀑尽收眼底,绝对的360度全景视野;入夜,它又华丽变身,用灯光和云雾,给700年神秘古村一个诉说的出口,光影斑驳,万花齐舞,朦胧中透着古韵清风,慢生活的浪漫肆意渲染,成为游客口中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这,就是“双节”期间淄博频频“出圈”的红叶柿岩。
“这里的网红景点有玻璃漂流、齐长城、网红桥还有玻璃栈道,这些旅游景点都很棒。”上海游客祁斌礼畅玩了景区的各种项目,乐在其中,“一路走来,这里环境很干净,管理也很好,我们都很开心,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都很好,淄博确实好。”
今年“双节”期间,受济潍高速利好和旺盛市场需求拉动,红叶柿岩累计接待游客11.76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47万人次。
“整个假期,红叶柿岩美景吸睛、亮点纷呈,先后登上CCTV13央视新闻等央媒矩阵,人气、口碑获得双丰收,成为‘双节’期间国内热门旅游打卡地,带动博山大小宾馆、酒店、餐馆全满,拉动片区综合性旅游收入快速增长,通过全域发展让乡村真正实现振兴。” 山东文旅景区投资集团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山东红叶柿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介绍。
节日期间,山东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出“人间烟火气 天天有好戏”古风婚礼大秀。
而游客不知道的是,此前的红叶柿岩还是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落魄山区。其后作为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经过几年的华丽嬗变,如今的红叶柿岩已经蜕变为长城脚下古村落、现代北方小丽江。
时间回到2018年,彼时山东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五年时间,淄博不辱使命,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要任务,聚焦聚力推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振兴”,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不仅关乎经济利益,还关乎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开发前的红叶柿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村庄依山而建、屋舍俨然,但交通不便、产业不兴,村民每人只有几分薄梯田,月收入不足百元,几乎所有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人口流失严重。面对发展困境,博山立足现有基础优势,和尚房、姚家峪、岭西等9个村联合山东华旅旅游有限公司,成立“村企合作型”联村党委,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疫情期间,淄博的乡村振兴并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是“抽点空”就加速奔跑。当其他景区还在自怨自艾,红叶柿岩却静下心来,分秒以争,细致打磨景区,成就多部影视剧的取景地,“关门造车”然后厚积薄发,造就了如今的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现在红叶柿岩变化非常大,跟我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可比以前幸福多了。” 红叶柿岩原舍清芷民宿店长薛忠豪作为博山人,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在发展过程中,红叶柿岩联村党委充分发挥企业在管理、资金、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以农文旅融合为主导,充分盘活闲置的土地、山林以及沉睡的古村落、古建筑,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随着景区的开放,红叶柿岩年平均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单日客流量达到1.5万人次。
慢慢走,欣赏啊
回顾2019年,当时国内国庆旅游的热门路线,是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景区,主要的消费群体是有一定情怀的中老年人,带着他们的孩子们重温历史征程。而2023年的国庆国内旅游的热门路线,变成了以中青年为主,越来越多的小众特色,特种兵式旅游,特别是乡村路线成为了热点,年轻人喜欢的民宿、21点之后的深夜消费迎来了大爆发。
而乡村路线,正中年轻人心怀,在这里不得不提高青。
高青蓑衣樊村北依母亲河黄河,南靠万亩大芦湖湿地,东接国际温泉慢城,西至天鹅栖息地艾李湖,集自然风光、田园野趣、优美生态于一体,作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高青以“慢”为题,推动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既给游客营造了乡村旅游好去处,又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在这里的小路上,整个人感觉心旷神怡,原本浮躁的心也感觉慢慢地静了下来。”远眺金黄的稻田,仰望湛蓝的天空,刚踏入蓑衣樊村的游客就被眼前的恬静闲适牢牢“吸粉”,“慢慢走,欣赏啊”成了“标配”。
“我们在大芦湖农庄中举办了‘庆双节、贺丰收、享团圆’活动,游客可以钓蟹、钓龙虾,所钓螃蟹、龙虾可由人民公社食堂免费代为烹调,自由享用,还可以乘船进行黄河湿地观赏游览、体验陶艺等。” 淄博大芦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树海说,好看又好玩的蓑衣樊村,“双节”期间初步估算村集体收入也有几十万元。
刘树海认为,现在的乡村旅游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代。不光是吃住行游购娱,现在吃要吃得好,住要住得舒坦,玩要玩出心情,由此产生的诸多消费点都是增收点,因此,搞好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
司方华是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村民,“双节”期间,他正在忙着打理自己经营的农家院。
“我的第一个农家院于2017年国庆节开张,当时村子紧邻的黄河湿地正在搞生态开发,看到有外地游客专程开车来湿地观光,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司方华告诉记者,由于生意不错,两年后他又开了第二个农家院。两个农家院共有十几个房间,现在基本客满,每年为他带来近10万元收入。
2014年,高青对黄河沉沙池形成的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蓑衣樊村抓住这个机遇,在原来荒芜的土地上,造林绿化、治理河道、工程固沙,并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美化村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6月,高青天鹅湖温泉国际慢城被国际慢城联盟接受为正式成员,蓑衣樊村的乡村旅游也搞得有声有色。目前,全村621人中近400人直接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服务,发展起农家乐80余户。
“双节”期间,高青接连举办那达慕音乐节、“武文大舞台”高青站海选等活动,摔跤、射箭、骑马、音乐节、烤全牛、烤全羊、篝火晚会……每天吸引数千名游客纷纷驻足,成为黄河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高青共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0万元,接待游客较2019年增长275.5%。
2023高青黄河文化旅游季暨黄河万里情·乡村那达慕音乐节
搭好台,唱好戏
今年“双节”期间,淄博通过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质,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实现来淄游客数量、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全市文旅市场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非旅游城市淄博的旅游人次实现新突破,重点旅游景区热度高,累计接待游客总数排名前5位的景区是:周村古商城累计接待游客30.06万人次,日均客流量3.75万人次;聊斋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8.7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2.35万人次;中国陶瓷琉璃馆累计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89万人次;红叶柿岩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11.76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47万人次;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1.2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41万人次。
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不倒翁表演
从红叶柿岩、蓑衣樊出发,纵观全省,2023年“双节”假期,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组织节日气氛营造,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文旅消费持续升温,行业复苏势头强劲。全省14家5A级旅游景区共计接待游客702.7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87.84万人次,较2019年日均接待增长31.5%。
乡村振兴的画卷,在“超级黄金周”绚丽展开。如今,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双节”之前,瓜果飘香,鱼虾满仓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已在齐鲁大地上为中秋、国庆的到来预热,山东同时发起了“村村有好戏”主题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的“好戏”,而是立体式展现山东产业兴旺“有好戏”、生态宜居“有好戏”、乡风文明“有好戏”、乡村治理“有好戏”、生活富裕“有好戏”,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这些,同样在淄博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3将在淄博举行,届时一台精彩纷呈的淄博乡村振兴戏码将鸣锣开唱。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山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2023-2027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如何发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该如何长立不倒,更是淄博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50个人种的地现在3个人就能种” “聚力打造4个乡村振兴精品片区、5个全域美丽乡村” “一村一品”“乡村治理数字化”……这是淄博的实力,也是底气。
弦歌不辍,“淄”孜向前。
站在淄博乡村振兴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能够看到,更多的游客正走向淄博的乡村,一个个振兴故事在麦浪声中播撒远方,那些曾经衰败落寞的村落,如今灯火辉煌、人影绰绰……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良栋 报道)
责任编辑: 高昕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