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上“云” 助力威海钓具产业转型升级

大众日报记者 陶相银

2023-09-15 17:51:5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买鱼竿要买威海的”,这是很多非钓鱼人士很难明白的地域情结。在销往世界的每10根鱼竿中,就有6根来自威海。号称“中国钓具之都”的背后是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庞大产业集群,4000多家渔具生产及贸易型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蓬勃生长。老牌、传统、有保障,已然是威海钓具产业集群真实能力的生动注脚。

疫情过后,全球钓具产品普遍出现订单下滑,但威海的钓具企业没有闲着,而是利用这段空窗期搞研发、上设备、苦练内功。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今年就拿出了两千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光美中档竿厂厂长于洋说,他们刚刚引进一台3D打印设备,原先他们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贴标,现在这台设备的引进,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原先人工操作一根鱼竿需要2到3天的生产流程,现在这台设备的引进大约需要2、3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支鱼竿贴标。

从鱼竿到渔轮,从齿轮加工到自动喷漆,记者在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钓具车间发现,几乎每道工序都添置了自动化装备,智能化带来的效果也立竿见影,不仅工人的工作环境大有改善,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仅拉漆这一道工序,就提高了40%。

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高档轮厂厂长邹伟波表示,这台设备也是他们新上的一个设备,通过MES系统控制,从毛胚到细齿加工,通过AGV机器人,齿胚、洗齿、清洗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整体效率提高了20%-30%。

实现钓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势在必行,而推进生产智能化,最终靠的是科技创新。专注于钓具行业自动化服务的久宏智能科技,就通过为企业量身定制智能装备,把钓具产业链的痛点堵点难点,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支点。从2020年到现在,久宏智能已先后为威海包括兴泰精工在内的10家企业提供了20多台钓具专用自动化装备,解决了自动缠线辅助、仿真饵自动注塑等多个行业技术难题。

威海久宏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志强表示,通过这种单体的自动化设备,最终连点成线,最终实现整个钓具行业生产线的全自动化,最终实现机器换人。最终达到数字工厂、数字车间的目的,促进整个威海钓具行业的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光有装备硬件不行,还要有信息化系统、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做支撑。在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实验室,技术员正在对一支鱼竿进行调性试验,测试的数据实时上传云平台,这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最新研发的渔具工业互联网平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初佃辉说,渔具工业互联网平台,它是通过把顾客、设计师、制造商,供应链还有物流服务等等。这样的企业通过网络协同的形式实现了一个跨企业之间的协同制造。通过他们的平台能够把前端顾客的需求精准画像和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精准的匹配。进而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以及个性化定制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三角难题。

初佃辉说,渔具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把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三维设计等技术运用到钓具产业,能够大大降低钓具产业的人力成本,提高生产制造效率。以产品设计这一个环节为例,设计师甚至是普通消费者通过简单的基本配置,就能够动态生成一个真实场景下的鱼竿。

初佃辉表示,传统的从顾客需求提出到样品的交付和产品的制造大约需要3~4个月。现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从设计层面上可以在2~3天之内就能够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目前,钓具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进入现场测试阶段,预计10月份全面上线。

“智”造上“云”,“软硬兼施”,在智能装备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加持下,威海钓具产业成功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环球渔具的钓竿产能出口额连续多年在全国排名第一,汉鼎连续六年稳坐天猫钓鱼竿销量榜第一,兴泰的氮化硅导环、浪宝的电动鱼线轮、中恒的电动假饵等配件为众多世界知名钓竿厂商指定配套产品。首届中国钓具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威海钓具行业协会对“威海钓具”集体商标进行了品牌推介,这也是威海首个工业产品区域品牌。

威海市钓具行业协会会长邓向阳说,通过威海钓具这个商标的注册能够大力推动威海地区的企业在自己的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方面从法律方面的保障。利用集体商标这种概念,对他们凡是能够达到威海钓具集体商标所要求质量标准的这种企业的产品进行一个背书。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宋高阳 报道)

责任编辑: 彭辉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