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西路上的乡村振兴探访之旅
大众日报记者 高华超
2018-05-27 10:25:3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山海西路全长43.5公里,东西横贯日照市东港区的香河街道、南湖镇、陈疃镇、三庄镇,一头连着碧海蓝天,一头连着巍峨远山。5月25日,记者从日照市区出发,沿着这条集生态、旅游、产业于一体的“金色项链”一路西行,探访山海西路沿线的镇域经济发展,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东港样板”。
第一站,记者来到了河山镇申家坡村“春风十里”乡村文旅创意园。“春风十里”地处城区近郊,占地120亩。在这里,人们对村民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盘活改造,既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貌,又从功能设置、外观设计上更宜居宜创,兼具具文艺范、乡村风。
以“创意园区、文旅小镇”为定位的“春风十里”,突出“田园乡村、文创艺术、民宿乡居”三个重点,打造创客工场、青创基地、文创中心,赋予了乡村新的生命,聚集了文化创新力量。目前,已有60多位艺术家和青年创业者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日照的“798”艺术生活集群。园区正式运营后,年均接待游客将达10万人次,带动新兴业态发展的同时,也拓宽了周边村民的收入渠道。
沿山海西路一路西行,记者来到香河街道下李家庄子村“清溪龙吟”民居客栈。造型典雅的徽派建筑令人赏心悦目,门楼、梁架、栏杆等处都饰以各类雕刻,特有的八字楼,多以浑厚、稳重的青石为门坊,门坊两侧的墙壁砌以水磨清砖。老砖、老瓦、老木件,经过了现代化的改良,给徽派老宅赋予了它之前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安静时光、诗意栖居、雅致生活是这里的名片。
香河街道前九条沟村西部环山,村内50余处石墙土屋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各不相邻,房前屋后樱桃、杏树、板栗、杜梨等果木交相呼应、各展其姿,200余年的“杜梨王”、100余年的樱桃,更是见证了村庄的沧桑变迁。品茶凉亭、拱桥、溪水循环渠、钓鱼台陆续建起,水井轱辘、石碾、石磨,原生态的乡村之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再上山海西路,记者前往南湖镇东方摩尔苹果庄园。成片的苹果树生机勃勃,长势喜人。这里以矮砧苹果种植为载体,建设了苹果系列衍生品深加工基地,挖掘苹果文化,发展农业文化旅游。庄园以丰富的主题游乐活动、亲水休闲、创意农业为核心,致力打造创意农业发展示范区和先行区。离庄园不远的纳格中草药产业园,是一个以集种植、深加工、旅游等为一体的绿色康养中心。产业园以白芍、太子参等中草药种植为基础,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进行生态中草药综合开发。
沿山海路西行,记者到达陈疃镇卞家庄新村。一栋栋崭新的新房坐落在路旁,青砖白墙整洁幽雅。按照土地增减挂钩的原则,旧村搬到新村后,腾出的土地将发展有机蔬菜、蓝莓等林果产业,兰香食品现代化蓝莓深加工车间已经建成投入生产。卞家庄村乡村记忆馆的牌匾为旧船木雕刻而成,墙壁两侧及背面分别绘以二十四孝、农业生产、收获及生活场景,馆内一楼有木雕、老式风琴,分房间不同分别设置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展示了过去卞家庄人生活的场景。
继续西行,记者来到三庄镇战家沟村黄桃基地。风和日丽的午后,黄桃基地一片绿意盎然。目前基地已栽植黄桃苗18万株,2017年基地黄桃产量近300万斤。这里还建了黄桃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统一提供栽植、管理、加工、运销等全产业链服务。推行“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在网上出售黄桃、板栗、羊肉、煎饼等农特产品,去年,该村电商销售额突破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500元。
东港区最西北,高低起伏的龙门崮山系绵延数十里。记者最后抵达了龙门崮田园综合体建设现场。在上卜落崮村西北部占地791亩的农场,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在栽植花草。不远处,正在开挖的龙心湖雏形已显。而地处山窝之内的上崮后和下崮后,如今修了路、治了河、搞公共设施配套,还对村闲置房屋进行了租赁改造,发展起高档民宿。
田园综合体综合服务区、田园社区、耕读研学体验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乡村度假区、高标准杂粮林果产业发展区、田园康养农旅创新区七大板块,勾勒出未来新田园风光轮廓。随着一个个项目的付诸实施,田园综合体在这里已经开始破题,一个集聚田园社区、乡村扶贫、精品农业发展、产业融合示范、田园养生度假、耕读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的现代乡村图景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