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对话”征文展播|我生命中的那棵“树”

2021-04-23 14:38:4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庆祝建党百年,充分展示齐鲁儿女对党的真挚感情,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携手山东省作家协会,共同启动“跨越百年的对话”主题征文活动。来稿要求真情实感,以情动人。相关作品请发送至邮箱dzrb2021@163.com。

□丛珊

天下之本在于家,有为之基在于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用平凡的人生,塑造任何时期的闪光精彩人生。

我的家,就在那个村。我是土生的农村女,却成长在城市,打小土气,却一直在扬眉。

光阴如梭,一晃而过,我已步入中年。青丝里隐约夹带着白发,寂寥之夜,想讲讲“光荣之家”背后的一点点光韵的故事,这是老革命爷爷留下的一句话:“人,要活成一棵树。”

这是我的故事,也是我父辈的故事,更是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爷爷的故事。爷爷从未与我们这一辈提过,他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直到爷爷去世前一年的1993年,无意翻出那枚红色的徽章,才得知原来爷爷是老革命。那年,我9岁。

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爷爷告诫父辈: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切,要像长征一样,熬熬就过去了,活着,就要活成一棵树。

这家是当时村里最穷的贫下中农。

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大,兄弟五人,母亲嫁到父亲家中时,除了一张火炕、一套桌椅、一口干锅、几亩良田,别无其他。我,一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女孩,从呱呱落地那天开始,“命运”“困惑”“奋斗”这些词便再也没从我的身上挪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战略,从此中国大地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讨论得比较多的是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重点也主要放在了农村。

这就开始了“树”的转变。

那一年,家里有了我,二叔娶了媳妇,桌椅板凳没见多,人倒是多了两口。爷爷农活不忙时便点上烟斗抽起旱烟,弥漫的烟气显得格外浓郁。他担忧着整个家庭的开销,儿子都大了,娶个媳妇不容易,仅靠这两亩三分地种不出大钱,咋办呢?母亲是个有经商头脑的女人,和妯娌起早贪黑地倒腾布头卖,从一分攒到一毛,从一毛揣到一块……听说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去城里闯荡了,父母商量一番,决定去城里租个摊位倒腾布,兴许能赚钱。

可这本钱何来?问亲戚借,亲戚见咱穷得叮当响,谁还敢借钱,都绕道而行。俗语说的好,“人穷志不穷”,父母亲用仅有的几百块顺利地租到城里布匹小型市场的一摊位。

初来乍到,城里买卖人觉得咱没有城府,言行透着土气。可父母亲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1985年便赚到了第一桶金,欣喜若狂地回家过年,我只懂得看着他们傻傻地笑。

1986年,我便跟着父母从农村来到了城里,开始了漫长的城里路。正值青年的父母,开始有了内心的希望,深深埋下了拼搏奋斗的种子。出发前,爷爷依然劝告父亲:“人,要活成一棵树。” 那年,我2岁。

上世纪80年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纺织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正是大批农村人涌入城里抓住了这个过渡期和扩张期,才使有着拼搏努力干劲的父母亲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父亲进货,母亲卖货,早出晚归,没白没黑,从不短尺少米,从不与人红脸,靠的就是诚恳卖货,诚恳待人。随着买卖逐步走上正轨,父母亲考虑将叔叔带进市场,母亲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叔叔的启动资金,手把手将做买卖的门道教给他,没别的愿望,就希望脱贫致富,真正活成一棵树。

关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生活,记忆并不是很多,最多的是家家户户用烧的地锅做饭。过年了,拉风箱帮爷爷奶奶蒸年糕、炒花生、煎豆腐,从茅屋外拾掇一堆柴火,脸蛋上蹭了些许黑灰痕迹,还在咧着嘴咯咯笑。家家户户门外挂着一串串晒干的玉米棒槌,年三十晨起换旧符,贴新桃。太阳依旧升起,这棵树在成长。那年,我10岁。

过年的时候,我问过只有小学文凭的父亲,是什么让父辈齐心协力闯天下?父亲看向门口那棵大树,我似乎明白了,这是大树的精神。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这棵不知名的大树就是爷爷的叮嘱。在贫瘠狭隘的土壤里,因为爷爷老革命的精神,父辈们活出了自己的姿态和尊严,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奋斗史。

爷爷已去世27年,家里房子翻新了三次。耳背的奶奶每天早上擦拭颁发的“光荣之家”和“美丽庭园示范户”牌,嘴里嘟囔着:“你爷爷在多好啊!瞅瞅现在,咱村俊啊,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啊,咱还是光荣之家......”

是啊!“光荣之家”的背后是永恒的精神,是一棵树的顶天立地,是一棵树的阳光雨露,是一棵树的坚韧不拔,更是一棵树的海纳百川。如今,我就在这棵树的指引下,成为一名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那村,那人,那情,那树……

(作者单位:潍坊综合保税区建设管理局)

相关链接:

长图|大众日报“跨越百年的对话”建党百年主题征文大赛征集令


责任编辑: 蔡继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