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对话”征文展播|母亲身上的“俩字”

2021-04-26 10:28:5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庆祝建党百年,充分展示齐鲁儿女对党的真挚感情,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携手山东省作家协会,共同启动“跨越百年的对话”主题征文活动。来稿要求真情实感,以情动人。相关作品请发送至邮箱dzrb2021@163.com。

□曲京溪

弥留之际,母亲留下遗言:“我死了什么也不用浪费,给我盖上党旗就行。”

母亲陈淑英,生于1928年农历九月十四。十八岁那年,母亲勇敢地走出家门,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担任我们村里的妇救会长。做军鞋、开会、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忙得整天不着家。

永远忘不了的是老家的冬天冷得让人受不了,奶奶经不住寒冷,从锅灶里掏出些带着火星的草木灰,倒进瓦盆儿,上层蒙些谷壳,自制了火盆,放在土炕上取暖。一天上午,我两岁的大哥,蹒跚着去戳弄火盆时,一头栽进盆里,烫伤了眼睛。母亲不在家,奶奶惊慌失措,大冬天的,抱着我大哥到天井里吹灰,大哥得了破伤风,因无钱医治而夭折。

失去第一个孩子,母亲挖心掏肺,痛不欲生,愧疚自责…… 她擦干眼泪,继续出去工作。

1947年秋,国民党进攻胶东解放区时,组织里出了叛徒,把村长、我母亲还有其他两个党员抓了去。母亲眼睁睁地看着匪徒,抡着胳膊粗的棍棒往死里打,把村长的腰生生打断了。村长实在受不住折磨,就宣布退了党。匪徒审问母亲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了。母亲是第一次落于敌人魔掌,开始吓得直哆嗦,生怕匪徒也像对待村长那样严刑拷打她。但母亲听见一个当官的说话,口音像是本地人,就镇定了许多。母亲跟这个当官的拉近乎:“老总,俺是个农村妇女,不认识字,分不清这号军、哪个党,谁来了,俺都得为他们干活,为的是挣口饭吃。”母亲见军官不太凶,壮了壮胆接着说:“眼瞅着天快黑了,俺家里婆婆有病,孩子还小,俺要是天黑不回去,婆婆不放心,孩子没人看。”见母亲低眉顺眼的,像是本分人,军官就吩咐一个士兵,把母亲送出了“哨卡 ”,母亲安然无恙地回了家。直到全国解放以后,母亲才公开了自己的中共党员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二十多年。那些年月,母亲既要抚养孩子,又要包片搞农业生产,还要开会传达党的政策,整天忙得风风火火,脚不沾地。队里牲口不够用,她就组织起一帮年轻人,拉犁耕地,不误播种。乍暖还寒的初春,往地里挑粪的队伍中,有母亲的身影;炎炎夏日的中午,在场院里翻晒粮食的人群里,还有她在忙碌;寒冬腊月,母亲又组织人,用铡刀一点一点储备下牲口过冬的草料。收缴公粮、计划生育,我们村年年扛红旗。她作风泼辣,做事干练,工作能力强,许多男人都宾服。

母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却有本事发明词儿。“俩字” 是母亲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儿。她常嘱咐年轻党员:“你们不要忘了身上的‘俩字’。” 母亲说的“俩字”,就是指“党员”。在我的记忆中,这个词儿,母亲好像说了几十年。她认为,身上有“俩字”的人,就不能光想着个人,做事就不能出格。

2009年的盛夏,岁月风雨无情地吹落了母亲的生命,只留下那座空荡荡的老屋,在孤单中度过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风蚀日晒,街门也老成了一本旧日历。当年,母亲勇敢地从这里走出去工作。如今,尽管母亲不在了,但我在斑驳的街门前,轻轻地摇响门栓,晚霞正把洁白的云彩照耀得无比璀璨,那云层后边透过来的光束无比明亮。这一刻,我仿佛又感应到了,母亲那颗红亮的心,还突突跳动着……

(作者单位:莱州市住建局,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链接:

长图|大众日报“跨越百年的对话”建党百年主题征文大赛征集令

责任编辑: 蔡继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